•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慾望街車

相關文章 9 篇
  • 凡.霍夫的《橋上風景》獲奧立佛獎多項提名。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楊維克劇院獨領風騷

    倫敦劇場大獎「奧立佛獎」日前揭曉提名名單,楊維克劇院獲得七項提名,獨占鰲頭,而其中最受矚目的作品則是亞瑟.米勒的《橋上風景》,由去年底來台演出《奧塞羅》的荷蘭導演凡.霍夫執導,獲最佳導演與最佳男主角提名;而同為楊維克製作的《慾望街車》,由「X檔案」影集女主角姬蓮.安德森擔綱白蘭琪,亦讓她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

    文字|魏君穎
    第268期 / 2015年04月號
  • 《白蘭芝》述說姐妹之間追求幸福與手足之情的愛恨掙扎。(李清照私人劇團 提供)
    即將上場 Preview 劉亮延「花癡劇場」最終章

    《白蘭芝》爵士樂入戲 另類描繪「姊妹情深」

    李清照私人劇團編導劉亮延的「花癡劇場系列」來到最後一部《白蘭芝》,改寫自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經典《慾望街車》,並以音樂劇形式呈現,內容聚焦於姐姐白蘭芝與妹妹史黛拉之間,從羨慕忌妒恨展開的細微情感轉折。

    文字|廖俊逞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伊莎貝.雨蓓飾演的白蘭琪(左)腳蹬紅色高跟鞋、 身穿設計師華服,十足巴黎時尚女子樣貌。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瓦里科夫斯基《街車》 伊莎貝.雨蓓淋漓演出白蘭琪

    歐陸當紅的波蘭籍導演瓦里科夫斯基,去年與法國巨星伊莎貝.雨蓓合作,演出新詮版本的《慾望街車》。瓦里科夫斯基的新版以《街車》為名,去年十一月底來到柏林演出,脫下原著的美國南方風情,換上巴黎時尚,劇中雨蓓以巨大能量征服劇場,幾乎讓人無法逼視。

    文字|陳思宏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經典解剖室

    懷舊的視野

    此劇敘述人的存在之可貴之處即在於過去與現在的並置,不但強調今昔之不同,更隱含時間對回憶視野的影響。因此,回憶的功能不單只是感傷式的懷舊,它對回憶的主體是有救贖的效應。對湯姆而言,《玻璃動物園》未嘗不是一種對過去、媽媽、妹妹說抱歉的舉動。而且,救贖來自自我批判,而此點即表現在現在的湯姆與過去的湯姆之間的對比。

    文字|紀蔚然
    第133期 / 2004年01月號
  • 《慾望街車》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
    特別企畫 Feature

    外在表象與內在情慾的媾和

    作為一部現代歌劇而言,《慾望街車》有其獨到的美式風格。作曲家普列文以藍調音樂為基調,輔以理查.史特勞斯式旋律引導的概念,烘托出美國南方紐奧良那股外弛內繃、懶散不羈又情慾竄流的氛圍,在在呼應女主角白蘭琪複雜的內心糾結。

    文字|吳若秋
    第190期 / 2008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經典解剖室

    仕紳文化的沒落

    生於密西西比州的威廉斯對南方的仕紳文化有極深的愛憎情節,愛之是因為它代表優雅生活的格調,恬靜田園的風情,恨之是因為它過於耽溺自戀且有自我毀的野性衝動。「我們都是文明人;」威廉斯曾說:「換言之,我們骨子裡都是野蠻人,只是會遵循文明的行為法則。」也因為仕紳文化有其內在自我腐蝕的傾向,一旦面臨來自工業社會的外在壓力時,它自然就潰不成軍,走上沈淪的路途。

    文字|紀蔚然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經典解剖室

    夜鶯在吟唱

    威廉斯最強烈的風格就是抒情。從抒情出發並以抒情聲討工業之反抒情是他幾部成名作的基本調性。抒情是他的金字招牌,他於述說筆下人物如何耽溺抒情的同時也顯示他自己如何耽溺抒情。情況好的時候,他的耽溺很抒情,令人憐惜;情況糟的時候,他的耽溺令人有大喊「醒醒吧!」的衝動。《玻璃動物園》與《慾望街車》是情況最好時的兩例,也是此文討論的重點。

    文字|紀蔚然
    第131期 / 2003年11月號
  • 《慾望街車》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在為掩飾自己的慾望而「演出」、甚至「戲劇化」自己!
    戲劇

    慾望街車載我回家

    有時我會跟朋友偷偷告白,與其說我是在製作與導戲,不如說是在演出一個概念,那就是藝術要用生命去下注的。自己都無法傾力奉獻的,又如何教別人相信它的價值? 成立了「有戲製作館」,在去年SARS侵城、表演藝術最吃緊的時候推出了我的第一個作品《慾可慾非常慾》,一般人都認為它極不符合當前台灣劇場觀眾口味,大量的文學性辯論與文本指涉,既不嘲諷也不逗趣,最後竟然於慘澹檔期在「新舞臺」創下超過七成的票房,而且沒有任何包場或贊助。老實說,我自己都有些吃驚。 過程辛苦總算有了些代價是一回事,如果說有任何比票房更重要的收穫的話,那就是你不一定需要妥協。就做自己熱愛且相信的。 年過四十,還能找到自己熱愛且相信的東西,應該是一種幸福。《慾可慾非常慾》落幕後,我並沒有立刻著手籌劃下一齣戲。一些些時間的沉澱是必要的,否則自己會不自覺掉進經驗法則造成的公式裡,或無法在掌聲的喧嘩中聆聽出自己心底的聲音。 在我心裡,有一件事一直是非常清楚的:我這一生有三齣戲一定要做,一齣自己的作品,一齣文學經典劇本,再有機會的話,試試看音樂劇。我無意複製自己,更不希望為了作戲而作戲。做完這三齣,人生也就比較沒有遺憾了。這個目標並不受上一齣戲的成敗影響而有更改,我已經做好賠錢也要履行的決定,它代表我對自己、對舞台與文學的一種承諾,也是最真實、最接近自己的一種方式。 也許就是去做,不必想太多。照著最初的想法,我決定推出《慾望街車》。 以寫實語言開啟了自我解構的劇場性 並非對慾望二字情有獨鍾,而是難以抗拒對人性神秘多面的好奇。當太多所謂前衛創新的劇場作品在看似曖昧複雜的表相下,實際想表達的不過一言足以蔽之的潮流下,我對寫實主義劇作家愈發感到興味。(我在寫《慾可慾》時,就是企圖用寫實手法處理後現代題材誰說後現代思維只能藉破碎拼貼呈現?)田納西‧威廉斯的作品一直是我每隔一段時候必拿出來重讀的劇本,《慾望街車》在我看來,尤其好到有些離奇! 威廉斯將「劇場化」推向了另一個境界,戲裡的每個角色其實都在為掩飾自己的慾望而「演出」、甚至「戲劇化」自己!但是如果將這齣戲「解構」了譬如完全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切入,或乾脆跨

    文字|郭強生、廖俊逞
    第144期 / 2004年12月號
  • 吳洛纓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從「小公主」到「肖查某」

    吳洛纓 就是要燃燒的創作慾望

    她曾經名叫「吳小分」,現在叫「吳洛纓」,她是拿金鐘獎的知名編劇,也是執著創作的劇場人。她的人生際遇,起伏曲折就如同《慾望街車》中的主角白蘭琪,但她卻是從創作的火熱慾望中浴火重生。新作《慾望 佐 耽奴》把公主病的白蘭琪轉化為穿褲裝、時尚的肖查某白玉蘭,毀滅的力量就像創作的慾望,燃燒不止

    文字|萬金油
    第233期 / 2012年05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香港

    防疫鬆綁後,表演藝術界終於展現新氣象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戲劇(曲)

    臺灣豫劇團70周年團慶大戲 《鏢客》召喚武俠的多重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