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芭蕾舞团2011年《胡桃钳》剧照。(西部芭蕾舞团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告别扮黄脸——反思芭蕾中的刻板印象(下)

专访陈肇中(Phil Chan)谈亚洲人在芭蕾世界的角色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征「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划,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时代变迁与人权正义的发展,浮现出许多艺术经典的内容中,过时的种族偏见、性别歧视、殖民主义、奴隶制度等问题。继歌剧《奥赛罗》、《阿依达》扮黑脸,喜歌剧《日本天皇》(The Mikado)扮黄脸等相继成为争议的话题后,这股思潮也在芭蕾舞界涌现。传统每逢耶诞节上演的芭蕾舞剧《胡桃钳》,第二幕甜点王国中登场的象征「茶」的「中国之舞」,暴露出芭蕾中的亚洲人刻板印象。

近年来美国的「告别扮黄脸」(Final Bow for Yellowface)计划,积极推广消弭芭蕾中的种族偏见。发起人陈肇中(Phil Chan)接受笔者视讯专访,谈论如何将古典芭蕾中不当的文化挪用,转化为多元包容的变革契机,并期待为亚洲舞者争取表现空间,丰富当代芭蕾的创新能量。

当艺术经典与现代价值观背道而驰

当传统与这个多种族中心背道而驰时,要如何保持传统?陈肇中再举《舞姬》为例:「《舞姬》无疑是经典杰作。音乐令人惊叹,编舞体现出音乐性和结构的推展,〈阴影王国〉段落非常出色。因此作为一名舞者,跳这些舞作很重要,而作为一名编舞,置身这些作品之中工作也很重要。因为我们必须看到从哪里来,才能知道未来如何前进。但如果只因其中的种族偏见就不再跳《舞姬》,损失就太大了。所以我认为问题不能这么解决。」

陈肇中联手舞蹈与音乐学者道格.富灵顿(Doug Fullington),以及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团首席芭蕾伶娜卡拉.科比斯(Carla Körbes),将在2023 年春季推出另一个版本的《舞姬》。他们回归记录于1900年的史帝庞诺夫舞谱(Stepanov Notation),保留佩季帕的原始编舞,但将场景搬到1920到1930年代电影制作的黄金时代,讲述牛仔电影拍摄过程的三角恋情。

过去美国的哈林舞蹈剧场(Dance Theater Harlem)脍炙人口的翻案之作《克里奥尔吉赛尔》(Creole Giselle)将吉赛儿的时空移到1840年的路易西安纳州,欧洲中心的作品变成以黑人为中心。2018年昆士兰芭蕾的葛瑞格.霍斯曼(Greg Horsman)也曾将《舞姬》的场景改至印度起义前夕的喜马拉雅南麓的王侯国,融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历史。

涉及后宫选妃和奴隶制度的舞剧《海盗》(Le Corsaire),也是被视为有问题的作品之一。「想像到ABT(美国芭蕾剧场)看到第一个黑人首席芭蕾伶娜米斯蒂.柯普兰演绎快乐的女奴,会是如何难以忍受。」陈肇中再献一计,让《海盗》远离土耳其后宫,变成大西洋海滩海盗湾赌场的海洋小姐选美比赛,并由女性反串好色的帕夏一角,嘲讽性别歧视。

不断变化演进的芭蕾史

「我们努力让多种族中心的芭蕾保持活力。欧洲中心的格局有限,多种族包括每个人,难道我们不希望芭蕾变得格局更大吗?只要我们能考虑改变。」陈肇中追溯舞蹈史,列举从18世纪将芭蕾从歌剧中独立出来的诺维尔(Jean-Georges Noverre),到20世纪的佛金(Michel Fokine)让男舞者摆脱站在女舞者身后扶举的角色,芭蕾也精炼成20分钟。

「看看历史,芭蕾舞的历史就是变化。原来黑天鹅的芭蕾舞裙是红色的,然后是黄色的,然后有人说让我们把它变成黑色与白色,让我们让同一个芭蕾舞演员来做这两个部分。因此,曾经的创新如今已成为传统。西薇.姬兰把腿高举到耳朵旁边,如果我们愿意让这种改变发生,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改变其他的事情呢?因为芭蕾总是在变化。回到路易十四?我们不再那样跳舞了。我们一直在变。我们需要适应变化。」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