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位于一九二二年去世的阉伶Alessandro Moreschi。(取自Wiki common)
特别企画 Feature 真假绝代 华丽转「声」╱探古观今

天籁男声 跨性别的无限魅力

假声男高音的过去与未来

假声男高音的崛起,与「阉伶」的曲目有直接关系。原本为教会服务的「阉伶」,在十七世纪初歌剧兴起时,一跃成为娱乐产业中的明星,许多歌剧作曲家纷纷为他们打造华丽咏叹调。十八世纪后阉伶风潮退烧,但在十九世纪后半又掀起对巴洛克的好奇,于是「假声男高音」顺势崛起,成为当今欧洲乐坛在演出巴洛克声乐作品时的第一选择。

假声男高音的崛起,与「阉伶」的曲目有直接关系。原本为教会服务的「阉伶」,在十七世纪初歌剧兴起时,一跃成为娱乐产业中的明星,许多歌剧作曲家纷纷为他们打造华丽咏叹调。十八世纪后阉伶风潮退烧,但在十九世纪后半又掀起对巴洛克的好奇,于是「假声男高音」顺势崛起,成为当今欧洲乐坛在演出巴洛克声乐作品时的第一选择。

廿世纪七○年代起,乐坛涌出了一群被称为「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的男歌者,他们多半相貌俊俏,在巴洛克歌剧制作里几乎取代了次女高音,成为阉伶角色的代言人。在逐渐萎缩的古典乐坛中仍能维系著票房保证,在廿世纪末开始成为乐坛的特殊现象。

一切从「阉伶」说起

假声男高音的崛起,与「阉伶」的曲目有直接关系。所谓「阉伶」,曾是义大利地区的现象,在男孩尚未变声之前即用手术方式阻止出现第二性症,保持清亮之童音,首先被记载于一五五○年左右,于十七至十八世纪达到颠峰。如此残忍的做法有几大考量:由于当时南义大利生活困苦,以阉伶的身分受教会聘雇,对生活是一大保障,甚至还可以支持家人。此外,当时的天主教教义仍鼓吹「独身」作为一侍奉天主的最好方式,摘除睾丸无疑确保了男性神职人员的独身可能。但讽刺的是,即使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大部分阉伶的手术过程仍是禁忌的话题。常可以见到「发烧」或「由马上跌下导致受伤」等托词。

十七世纪初,歌剧开始蓬勃发展,阉伶也开始从教会或宫廷走出,一跃成为娱乐产业中的明星。歌剧院民营化导致大量膻腥色的内容以吸引观众,由阉伶担任男主角与女主角演出,等于间接昭告了台上的一切都只是作戏,避免受到卫道人士的挞伐。必须要注意的是,即使阉伶缺乏了男性的器官,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多半都还是男性。由于荷尔蒙比例差异,阉伶身形高大,在剧院舞台上相当挺拔魁梧。另外由于肋骨较宽,他们拥有超人的肺活量,加上沿袭自童声的清亮高音,种种原因让他们成为票房主角,让歌剧制作人竞相邀请的对象,也让知名的歌剧作曲家们纷纷「挟阉伶以自重」,为他们打造一首一首精采华丽的返始咏叹调。

重返巴洛克的时代

阉伶的风潮大约于一七四○年左右退烧。原因亦有多样:神学的转变与经济的好转,都让男孩们不再需要透过如此酷刑苟且偷生。而在音乐上,新兴的谐歌剧讲求重现当代社会真实,亦排斥了阉伶的矫揉造作。他们退回宗教音乐的场域,仅梵谛冈等教皇国领土聘请少数阉伶,直到最后一位于一九二二年去世,成为绝响。

十八世纪初进入启蒙主义时代,耽溺于华丽、戏剧性的巴洛克快速褪色。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巴赫复兴,衍生对于巴洛克的全面好奇。但因时间的隔阂、演出传统的中断,产生出许多议题,包括这些为「阉伶」所写的音乐要如何演唱。一般常见的解说方式有三种:首先,由音域接近的次女高音来扮装演出为最为常见;亦有人尝试将原谱移低八度改由男高音演唱,却如破坏了巴洛克特有的高音取向。而前述的假声男高音,同时满足了扮相与音乐的需求,即使在音质上与阉伶绝对不同,但却迅速成为当今欧洲乐坛在演出巴洛克声乐作品时的第一选择。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