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厅院主办的「夏日爵士派对」户外演出,年年都吸引许多乐迷到场共襄盛举。(国家两厅院 提供)
焦点专题 Focus 台味爵士.摇摆MIT

摇摆音符 走入人群

爵士音乐节在台湾

不管是「Jazz the Way You Are」「Life is Jazz, Play it loud」,还是「Jazz You Up」「Feeling Jazz!」,每到夏秋,台湾就成了爵士乐迷开心享受音乐节庆的宝地,从国外大咖加持的演出,与观光结合的音乐共享活动,到让更多爱好者学习爵士演奏的各种音乐营队……随著年岁推移,爵士乐也藉著年年呈现的音乐节在台湾逐渐扎根,成为台湾文化生活的一分子——

不管是「Jazz the Way You Are」「Life is Jazz, Play it loud」,还是「Jazz You Up」「Feeling Jazz!」,每到夏秋,台湾就成了爵士乐迷开心享受音乐节庆的宝地,从国外大咖加持的演出,与观光结合的音乐共享活动,到让更多爱好者学习爵士演奏的各种音乐营队……随著年岁推移,爵士乐也藉著年年呈现的音乐节在台湾逐渐扎根,成为台湾文化生活的一分子——

每年夏秋之际,台湾爵士乐迷的生活中会出现各种口号,一会儿要来挑动众人内心「不安分的灵魂」,一会儿又要求大家「Jazz the Way You Are」,近年更直接宣示起「Life is Jazz, Play it loud」,信誓旦旦要「Jazz You Up」,让人「Feeling Jazz!」,这些口号召唤出的不只是台湾在进入廿一世纪后陆续萌发的爵士音乐节庆,还有随之衍生的文化现象。

星光熠熠与人潮滚滚之间

多年来在台湾隐伏于流行与通俗音乐领域中的爵士乐,在一九九○年代重新崛起,积攒了些许量后,终于能走出夜店、酒吧、业余社团,正式踏入公共领域,以节庆的面貌参与台湾人民的生活。

以音乐节型态规划的爵士乐演出,最早可追朔至一九九七年由台北音乐工会承办的「台北爵士音乐节」,规模虽小却也点燃了一些火花,二○○一年新北市(当时为台北县)为庆祝淡水渔人码头竣工启用,举办了大型的户外爵士音乐会,因受到海外诸多举办于港口的重要爵士节庆所启发,这活动也顺势转变为「水岸爵士音乐节」,又连续举办了三年,并在二○○三、○四年时由一群甫于海外学习爵士乐归国的新生代乐手,搭配几位海外名团的卡司及本地乐师组成了节庆乐团,爵士大乐团(Big Band)的声响就这么在淡水河畔传扬开来,音乐节的活动现场也由原本的渔人码头,拓展至八里左岸公园,成功为该地带来人潮。

每个音乐节庆都需要明星,且将时光回朔至一九五四年的第一届新港爵士音乐节(Newport Jazz Festival)——美国最早的爵士乐节庆,当时就邀请了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艾拉.费兹杰罗(Ella Fitzgerald)两位天后莅临演出,多年来曾在罗德岛州那个海边的小港口区登台演出过的传奇乐手——艾灵顿公爵(Duke Ellington)、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塞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等,简直像是从爵士名人录列队走出来似的。另言之,若想成为世界上叫得出名字的爵士音乐节,诸如:荷兰北海(North Sea Jazz Festival)、瑞士蒙图(Montreux Jazz Festival)、法国尼斯(Nice Jazz Festival)、加州蒙特瑞(Monterey Jazz Festival)、纽奥良传承与爵士音乐节(New Orleans Jazz & Heritage Festival),每年就得端出星光熠熠的演出名单,而能获邀在前述音乐节演出,也成为爵士乐手们身分地位的象征。

而两厅院主办的「夏日爵士派对」系列音乐会在二○○三年问世,与「台湾国际艺术节」(TIFA)及「新点子」系列节目同为当时国立中正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的品牌节目,除了在国家音乐厅的主要售票场次,近年也在艺文广场举办免费的大型户外演出,挟著累积十多年的国际人脉与场馆硬体优势,年年邀请世界级的爵士乐明星来台献艺,近年也汇集本地杰出的爵士乐手组成节庆乐团加入演出,可说是台湾几个爵士音乐节庆中,卡司阵容最坚强者。多年的持续经营促使品牌效益发酵,即便是高达新台币两千五百元的票价,乐迷们依然乐意打开荷包,购票进音乐厅。

与观光结合的爵士音乐节

「台中爵士音乐节」则可称是台湾最具观光效益的音乐节庆之一,成功结合了音乐演出与当地的各式文化、商业活动,第一届于二○○三年举办时仍隶属于「台中闪亮文化季」项下,直到二○○九年始独立办理,二○一五年虽被并入花博成为「台中花都艺术节」的系列活动,尔后因民众反应又再独立出来。

在活动场域的规划方面,台中爵士音乐节参考了国外艺术节庆的做法,采用区域参与的思维,由最开始的丰乐公园及几个著名夜市区,慢慢拓展到经国园道、市民广场、草悟道,直到近年除了台中西区主场地之外,亦出现山城、海线、屯区副场地,将此节庆的观光效益延展至大台中区域,如此「遍地开花」的规划方式也成为其他节庆效仿的典范。在节目规划面,则较著重本地音乐家的参与,并将演出区域划分为主舞台及其他小舞台,除了国际与本地职业团队的演出,也开放业余及学生乐团同乐,另以在地连结的优势规划如「千人合奏萨克斯风」、爵士乐团比赛等活动,辅以异国美食摊位加持——虽然此举各界评价不一,也是热热闹闹地陪伴台湾乐迷们度过了十数个难忘的秋季。

因属非售票性质活动且参与门槛低,每年十月的音乐节期间,该地区总会涌入大量的观光人潮,如此现象也在学术界引发一股研究潮,诸如企划管理、传播管理、都市计划、休闲与游憩管理等领域的学子,皆有人以此节庆作为研究的标的。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