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材自捷克民间故事的《曼卡与国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花‧献给孩子们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除文革时期的动乱停摆外,三十多年来,在大陆近百个城镇演出风格迥异的多种剧目,为广大的群众散播剧场艺术的花朶。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立于一九五六年,除文革时期的动乱停摆外,三十多年来,在大陆近百个城镇演出风格迥异的多种剧目,为广大的群众散播剧场艺术的花朶。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毗邻著巍峨的紫禁城和天安门,座落于热闹的东安门大街上,与北京最活跃杰出的人民艺术剧院、靑年艺术剧院分踞在构成「井」字的四条繁忙大街上。三个剧院相距不过十来分钟的步程,剧院和剧院之间,仿佛妯娌般,彼此紧密地呼应流通著。三大剧院之矗立,不仅使这个举世注目的中国政经重镇,渲染了些许艺术剧场的特有风采,而儿艺一靑艺一人艺,三个剧团构成一串成长的剧场艺术之生命链,更是饶富趣味和意义。

《被割掉舌头的小鸟》和《曼卡与国王》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八日,应儿艺前任院长周来先生与张奇虹女士的邀请,我观赏了《被割掉舌头的小鸟》和《曼卡与国王》两出童剧的首演。两出童剧皆由澳大利剧作家贝蒂.琼.莱纳改编,分别取材自日本和捷克的民间故事。在布景的色彩、图型介乎卡通与几何图形的舞台上,导演黄意璘妥切地掌握了两戏截然不同的基调,在造型、音乐、灯光与表演等方面,灵活地呈现了东西方、悲喜剧的两种戏剧情境。最有兴味的是,两出戏都提供现场小朋友参与演出的机会,将临场即兴与沟通之剧场特质,发挥得生动和乐极了。

《被割掉舌头的小鸟》是一则寓言。老柴夫在森林中救回奄奄一息的小鸟「纯子」,但纯子灵巧的性情与亮丽的歌声竟惹恼暴躁的老婆婆,遭到被剪去舌头的刼难。从此,纯子消失得无踪无影。在老柴夫苦寻不舍之下,终于觅得纯子,这回,纯子竟说了人话!为庆祝重聚,纯子载歌载舞,分别时,她坚持请老柴夫到宝库里选择一样礼物,谦逊的老柴夫选了最小的一盒。回到家里,发现盒里满满尽是金银珠宝,老婆婆叱责他为何未挑回更大盒的?顾不得颜面,她马上出去寻找纯子,并希求能挑盒礼物。当她兴冲冲打开最大的一箱时,里头跑出了由临场小朋友所扮饰的各种怪禽猛兽。这时候氛围热闹极了:小朋友扮的怪兽非常逗趣,台下观众反应热烈,而老婆婆显出「惧吓万分」模样,形成又滑稽又可爱的场面。

《被割掉舌头的小鸟》传递给小朋友友爱与环保的讯息,纯子代表大自然,老柴夫和老婆婆对待大自然的理念、感情与态度极端不同,便遭到大自然全然不同的回报。

《曼卡与国王》是出明朗爽快的西方童话。人物个性个个机智诙谐,造形是卡通化地夸张,情节和语言类似机智问答的斗智游戏。健康、美丽、活泼的农家少女曼卡,因她过人的机智,回答国王的难题,而成为皇后。结婚时,国王与她约法三章:不准她指正国王的错误。勇敢且富正义感的曼卡很快便违规了。不过,她又以才智挽救了这个危机:她要求带走她最喜欢的东西做为纪念品,国王慷慨地答应,当然,这东西便是「国王」。

这情节早已家喩户晓,搬上舞台,便不是依仗它的悬宕性,主要仍在于游戏的趣味。例如,小朋友被邀上台扮演小鸡,与母鸡玩躱迷藏,这时,小鸡却遭偷儿刼走,在老农夫追赶小偷的过程,台下的小朋友紧张地指示老农夫方向,又叫又跳,简直恨不得自己冲上台去逮贼。曼卡能歌擅舞,当国王出难题,要她到王宫去,但「不能用走也不能用跳,不能单脚踩也不能双脚跃」,曼卡想出要一路飞舞过去。这时,曼卡从台上舞到观众席,舞了个大圈,再上舞台,便到达王宫了。观众席的小朋友,可不都是曼卡一路舞蹈的见证人么?这场景的欢欣活泼是可见的。

也许由于儿童们飞马行空的想像天性吧,在写实主义仍统驭著广大大陆剧场的同时,儿艺的创作却自然地走向「非写实」。

以服务为宗旨的儿童艺术剧院

儿艺成立于一九五六年六月一日(三十七年前中共的儿童节)。在北京市,儿艺、靑艺和中央实验话剧院都隶属于中央,是国家级机构,人艺则属河北省,是省级。在大陆,这一类的儿童剧团或队(附属于话剧团者),约二十来个。

剧院每年约排出两出一百分钟左右的大戏,或再加一出约六十分钟的小戏。成立迄今,除了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六年因为文革的动乱,剧团停止活动外,目前已演出八十余出,受欢迎的如开锣戏《马兰花》等,便成为保留剧目,三十多年来不时复演。剧团一年演出约三百场,除了在东安大街自属的表演厅演出外,还与学校和社区联络,巡廻到全市各个角落,已在全大陆近百个城镇演出风格迥异的多种剧目,为更广大的群众散播剧场艺术的花朶。儿童艺术评论家程式如女士阐述儿艺的宗旨:「做孩子的朋友和老师」是我们行动的口号。为了使更多的孩子看到演出,剧院专门排演短剧和小节目送到学校和少年之家演出。不论在几十人的课堂或是上千人的操场,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只要学校需要,大家都以饱满的热情为孩子们服务。

外观既摩登又富童话色彩的儿艺剧场是重建过的,在一九九○年落成,共有八百一十八个座位,剧场之设备颇齐全新颖。値得一提的是儿艺对空间之整体规划和运用之方向。一九九一年起,儿艺成立「儿童娱乐城」,利用剧院剩余的空间,提供儿童各种娱乐。一张花费人民币十元的入场券,包罗多种活动:地下室的神奇迷宫,一楼的剧场供观赏童剧或儿童电影之用;二楼设置商品展销、玩具世界、游艺竞赛世界和儿童智力世界;三楼设有健康咨询、太空旅行、电脑画像与儿童艺术画廊等部门;四楼包括录影、剧装摄影、歌舞表演摄影、卡拉OK演唱以及生日屋等时髦活动。院方希望这些附增的娱乐活动,能吸引更多家长与儿童踏入剧院之门,因而与演出结缘。

这个以服务儿童为宗旨的团体,成员却全是具专业素养的「成人」。在组织方面,全剧院──包括管理部的娱乐城员工,约三百余人,皆受院长领导。直接与童剧演出有关的,乃艺术室、演员部和舞台部。艺术室是演出创作的核心单位,共有编剧三人、导演四人、舞美设计四人、文学部二人。文学部除了负责审选剧本、推荐剧目,亦兼撰写评论和宣传的文稿。 演员部编制一百多人,但因多人届于离休年龄,真正参与活动的约七十人。舞台美术部约五十人,负责布景和大小道具、服装、灯光、音效等之制作、管理与演出时之操作等工作。影视部设音相出版社,录制演出的录影带和音乐带等,亦供应游乐城之放映。

为了储备演员接班人,一九七七年儿艺与中央戏剧学院合作,联合招收了「儿童剧演员班」。于甄试时,便著意挑选在外型、个性、气质与性向上较适于演童剧的少年。新生招收时才十三、四岁,学习了三年半,毕业后即加入儿艺阵容。而后剧院虽亦曾再自行招生,目前演员仍以当年这个儿童剧演员班的成员为主。除了剧院的演出,演员常被借调参加电视、电影之拍摄。担纲《曼卡与国王》女主角的薛白,便曾于影片《黄土地》中挑梁。

由于拥有精湛的艺术群、剧院完整的行政体系与坚实的制作执行部门、政府于财力方面之大力支持,建构了儿艺在艺术剧场界屹立的地位。「花.献给孩子们」,这是一九八六年儿艺三十周年庆特刊上的总标题。儿艺的持续努力,具象了中共政府与戏剧工作者对新生代的关注与爱护。在这剧场里,我尤其感受到新鲜蓬勃的生气。

 

文字|陈玲玲 方圆剧场创办人,国立艺术学院讲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