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喜剧小品风行大陆

目前大陆上流行的喜剧小品中仍以话剧最为风行,编导只要抓住时事的某些趣味性或讽刺性,纳入相声的四段结构中,就可以把观众逗笑了。

目前大陆上流行的喜剧小品中仍以话剧最为风行,编导只要抓住时事的某些趣味性或讽刺性,纳入相声的四段结构中,就可以把观众逗笑了。

过去在大陆讲学时,曾在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看过该院导演系毕业制作的演出。每位毕业生都要导演一个短剧,名之曰「小品」。因其短小精简,故采用短篇散文的名称而名之,其实就是一出简短的独幕剧。

十年之后,戏剧小品发展成「喜剧小品」,因为非喜剧的小品渐渐没人演了,只有喜剧的小品愈来愈受到观众的欢迎。文娱晚会及电视综艺节目中,都缺不了喜剧小品。据报导,只要某电视台有喜剧小品播出,保证观众不会转台。其锋头之健,几乎已经取代了过去广受群众爱好的「相声」。

其实喜剧小品跟相声有很多共同点:第一,都是逗人笑的;第二,多半都由两人演出;第三,都属于简短型,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不同的是相声主要在说,以演副之,而喜剧小品主要在演,且演且说;相声演员不必扮演成剧中人物,而喜剧小品则以剧中人物的身份出现。

一般我们并不把相声当作戏剧的一个品种看待,认为相声、大鼓、快书等属于民间技艺。但是像大陆上的「相声剧」和表演工作坊制作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却都是当成戏剧作品来搬演的。而且相声演员为了更能吸引听众,也有变「听」为「观」的趋势,发展成所谓的「故事体相声」、「化妆相声」等新形式。例如《三近视看匾》本是一个化妆相声的节目,由于说相声的三个演员都化妆成大近视,走进脚色之中,跟喜剧小品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难怪有时二者不易划淸界线。

喜剧小品虽然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剧目,但由于追随时事变迁,不能不时时有新作出现,看似即兴的演出,实则经过相当的磨练,编导和排演都非常认真。不容讳言,编剧在制造喜谑的效果上,常借鉴相声装、抖包袱的技巧。有经验的编导,只要抓住时事的某些趣味性或讽刺性,纳入相声的四段结构(垫话、瓢把儿、正话、底)之中,就可以把观众逗笑了。在十五分钟上下的时段里,并不要求情节的完整,只要让观众笑个不停,然后在紧要关头忧然而止,给观众留下一些余味儿,就是上好的一出喜剧小品。

目前大陆上流行的喜剧小品,并不限于话剧,也有哑剧小品、戏曲小品、音乐歌舞喜剧小品等。但其中仍以话剧的喜剧小品最为风行,已经成为晚会和电视观众的开心果了。

讽刺时事的喜剧标帜著一个社会开放的程度。社会愈开放,讽刺的幅度便愈大。譬如英国的讽刺喜剧常常会针对政府的施政加以讥嘲;讽刺的人物包括大臣、首相,甚至女王。过去我国也出现过政治性的讽刺剧,如陈白尘的《升官图》、吴祖光的《捉鬼传》等,那时还是国民政府的时代。中共当政后,这一类型的演出便消弭无踪了,连鲁迅式的讽刺杂文也不多见。今日大陆上居然又出现讽刺性的喜剧小品,而且又如此盛行,令人欣慰。虽然讽刺的多半是社会现象,对政治仍讳莫如深,然而有了讽刺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