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普及化之难,难在审美能力是一种修养,修养并不能用简单的课堂授课方式去解决。
一般说来,我们把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定义为国民对艺术欣赏的程度,这虽然有点偏颇,大致说来是不错的。艺术欣赏的能力必然在语文与科学等教育之上,所以一般的教育是文化的基础。大家都认为在教育系统之中应该包含艺术教育,就是因为在教育家的心目中,艺术是一种修养,通常不受正规教育系统重视的缘故。
我国的国民文化水准,与先进国家比较起来低落很多,是一件公认的事实。近年来,国家富裕,教育普及,才体会到国民的艺术鉴赏能力的不足,会影响到国家整体的发展。但是要通过修养而达到提升的目的,绝不是十年、八年所可收到功效的。因此在正式教育中积极的进行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呼声。
大约十几年前,我曾向教育部一位我熟悉的官员提到艺术教育正规化的想法,主张先就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并提出可行的方案。可惜时机不成熟,一方面政府着眼于义务教育于延长,又受困于升学主义,该建议未受重视。到今天,谈到审美能力的教育,仍然一筹莫展。因为这是全民的大事,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找几位专家谈谈就可以解决的。
艺术教育的普及化之难,难在审美能力是一种修养,修养并不能用简单的课堂授课方式去解决。修养是生活。对于受义务教育的众多儿童而言,因为缺乏艺术气息的生活环境,与学习外国语一样的困难。授课只是一种引导,只有对拥有接触艺术机会的学生才有作用。同时,义务教育的面很广,学生以百万计,到那里去聘请那么多艺术教师?
在现阶段,从中、小学学生身上下手进行审美教育是很困难的。这几年的观察,我认定这是不可行的。那么要怎么着手呢?我的浅见是先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在大学一年级中强制选修艺术欣赏的课是可行的。一方面,大学生人数较少,师资虽然仍有困难,但尙有可以短期内解决的可能,千万不要开设肤浅的包罗万象的通识课,而应分别开设有深度有内容的各种艺术欣赏,让学生按照他们的爱好至少选修一项。他们可以选交响乐,也可以选国画,甚至可以选建筑。优秀的教师可以自一种艺术的深度教学中,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的判断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领导人物,自菁英份子着手,可以用最少的投资得到最广大的影响,如果数年后,全国的大学毕业生都对艺术有相当的了解,他们一定会把精致文化的需要反映在他们的生活与决策之中,今天这种瞎子摸象的文化发展现象就自然消弭了。
文字|汉宝德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