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族祭典歌舞的场面。(王炜昶 摄)
邹族 原住民乐舞/邹族

山崖之歌 来自阿里山的邹族歌谣

邹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传说他们的歌源自玉山、瀑布,来自一个升天小孩的传授,和信仰、征战、部落伦理有关,在重重山巅中,他们平稳的和声,传出浑厚的共鸣。

邹族是个爱唱歌的民族,传说他们的歌源自玉山、瀑布,来自一个升天小孩的传授,和信仰、征战、部落伦理有关,在重重山巅中,他们平稳的和声,传出浑厚的共鸣。

台湾邹族(Tsou)传统生活领域以阿里山地区为主,山岭成为族人主要的活动空间,包括狩猎、巡视猎区、出征、耕作、祭仪等活动,都和山岭有著密切关系;族人所祭祀的土地神、战神、粟女神也与山岭生活相互关联。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邹族的歌谣文化艺术也反应了以山为主的风格特质。邹族歌谣可以用「山」来涵盖其风格特质,就像阿美族的歌谣可以用「水」来代表。水活泼变化,节奏、律动呈现多采多姿;而山则悠远空灵,沈稳浑厚。邹族歌谣旋律的变化不像阿美族歌谣那么明显,舞蹈也以缓和的动作为主。台湾高山民族中,邹族和布农族都以山的特性融入在歌谣艺术中,布农族奇特的八部合唱和邹族的平行五度和声,都是音乐界的瑰宝,了解其中所蕴藏的艺术奥秘,将能更了解高山民族与山岭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邹族歌谣在族人的生活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诸如民俗活动、信仰观念、征战仪式、神话传说、部落伦理等等,都和歌谣或多或少地发生关联。部落最重要的祭仪mayasvi,整个仪式重心都密切的和祭歌相依存,甚至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祭歌,mayasvi只是徒具形式的团体活动罢了;迎神降临、送神归天、歌舞颂神每个环节都要靠祭歌来完成。根据部落长老述说,过去族人在小米收成祭(homeyaya)粟女神来之前,族人要在各氏族的祭粟仓尽情吟唱各类庆祝歌曲,通霄达旦;据说是因为粟女神喜欢安静,非常厌恶吵杂的声音,粟女神来了之后,族人要静心供奉,禁止唱歌,一直到收成祭结束之后,才能恢复唱歌。虽然这些歌曲多已采录不到,但可以从长老的描述中得知,族人是多么喜欢唱歌。此外,在欢聚的场合、工作时间,都可以用对唱的方式达到欢乐的目的。新美村安东隆的父亲前往茶山村石财家提亲时,就以对唱的方式完成儿女们的终身大事。在今天想起来,「对唱提亲」应可算是极为高雅的商议方式,只是现代生活里已经找不到了。

歌谣来源的神秘传说

1.祭歌源自玉山:当洪水泛滥、邹族人避居玉山顶上等待洪水退去的时候,族人想以练习吟唱来颂神。起初把山羊头用竹棍揷立在地上练习,但声音不怎么好听,就换揷猴头来试唱,声音进步多了;最后族人商议以坏男孩或残缺的男孩(kui ci yoko)的头颅祭神,歌声才真正好听,这些歌声便是今日祭歌的来源。族人长老汤保福认为,祭歌产生之初,便有攻击他人的意味在其中,邹族的战祭一直都在延续这样的旨意。

2.祭歌源自升天孩子的传授:传说族人带儿子到河边捞鱼,无意间男孩看见一个葫芦从天垂降到他面前,他用手伸进葫芦口想要尝一点里面的米酒(snima),结果就被拉到天上去了。孩子的父亲到处寻找失踪的儿子,始终没有找到。孩子升到天上(pepe)之后,停留了五年,跟天上的人住在一起,学习了很多事;后来天上的人吿诉他:你原本不是天上的人,你要回到你父母那里。回去之后,把你在这里学习到的事情好好教导他们。有一天,族人坐在男子会所中,忽然有一块圆石(taucunu)从天穿破会所屋顶,落到会所,不久又有矛(menŋzu)从天降下,接著是山猪头,最后是以前失踪的那个男孩降下来。他向众人说:以前失踪的孩子就是我。于是他把升上天所见到、学到的事一一地教导族人,并且叮咛他们这些事情要牢牢记住,最好要从幼儿就开始传授,好让每一个人长大之后都能娴熟这些技能。其中一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导族人学习天上祭祀的仪式,包括歌谣(祭歌)在内。于是族人开始有了战祭的活动。很多族人认为祭歌的歌词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它也不是邹族的古语言,而是天上神明的语言,我们唱这些歌,虽然不明白其词意,但天上神明听了之后一定明白,因为这些歌就是天上传下来的。这样的说法不但增加了祭典仪式的神圣性,也使歌词意义得到另一种合理的诠释。

3.歌谣来自瀑布:以前想要学习唱歌的族人,先要准备一份礼物,前往高大的瀑布(有人说是达邦对面山腰的fa'aŋu瀑布,有人说是里佳大瀑布,也有人说只要是高大有回音的瀑布均可)落水处,背对著瀑布,然后把所准备的礼物丢进水里,祝神并祈求神明教导歌唱;坐著一段时间之后,回家睡觉卜梦,梦中神明就会传授一些歌谣,包括古歌谣及祭歌。这些歌谣都是神明直接提示的,词意艰深,但神明喜欢人们吟唱。在采录时对于无法确知词意的歌谣询问族中老人,他们通常会回答说:「这些歌是取自瀑布,是神明(hi-cu)的语言。」

平行和弦的祭歌走路式的舞蹈

邹族祭歌的内容大意全是向战神祈求祐助,并勉励族人要效法先人的英勇作为。如战歌(peyasvi no mayahe),领唱的人先要歌颂祭典本身之神圣,再歌颂战神作为、祖先英勇历史,并且各氏族相互歌颂英勇事迹。藉著这样的传唱,砥砺族人的心志,并凝聚整个部落的征战力量。

祭歌的曲目包括迎神曲、送神曲、战歌(慢)、战歌(快)、历史颂、勇士颂、天神颂、靑年颂、亡魂曲等。其中迎神曲、战歌(慢)、历史颂、勇士颂、靑年颂在达邦及特富野均有各自的歌曲,两社在祭歌的演唱顺序上也不同。不过每首祭歌都有领唱人(ephou),领唱人为族人男子,过去由征帅(yuozomï)担任,或由勇士(maotano)领唱,现在征帅及勇士已不存在,则由族人长老或会唱的年轻族人领唱,妇女绝对禁止领唱祭歌。

特富野社的迎神曲(ehoi)、送神曲(iyao),以及达邦社的迎神曲(o),在平时不能任意演唱,被视为极大的禁忌。族人相信每当唱这些曲子时,战神会从天俯视察看族人行为,若非举行mayasvi而任意演唱则触怒战神,很可能下次出征时无法得到祐助。如果族人要想练唱,也要由长老带领,先轻轻哼一声,然后面向天说:「我们要练唱,愿战神了解」,连续做三次之后,才可以低声吟唱。其他祭歌就没有太大的限制,但不是战祭活动,仍以不演唱为宜,以免轻浮冒犯战神。

祭歌的和声有五度、四度、三度及八度,特富野社的送神曲出现二度的不和谐音程,是例外现象。祭歌所呈现的复音性质,几乎都呈现平行式的奥干农(organum)形式,尤其迎神、送神二首曲子,以完全五度高低音平行和弦,几乎无例外和弦出现,这是邹族祭歌重要的特色之一。其他的祭歌则呈现随机的平行和弦形式,属自由式的奥干农复音音乐。

从其他文献及部落内部传说,以及现存的邹族舞蹈来看,邹族原始舞蹈资料极少。祭歌的舞步是否可以算为正式的舞蹈,仍有疑问,因为这些舞步邹语称为toekelï'bï,是走路的方式之一 。众人要唱歌,便牵著手,以逆时针方向前后踏步;当歌词唱至重音时,整个身体就配合脚步前倾或后仰,并向右前方移动位置。简单的动作连续之后,众人的动作就显得有节奏,有规律,但基本上它仍是配合歌唱去「走路」和「移动位置」,如果这样的动作可以称为舞蹈,那么应属原始舞蹈,它结合了曲、词、舞三种艺术型态的综合体,它们各别无法单独存在。

据族人描述,祭歌舞蹈是为了迎接战神降临会所而走路,要陪著战神走路向前之意;众人牵手有团结之意;迎神、送神时身躯向上下摇摆,表示族人向天盼望战神从天降临之意。这些简单的身体动作,便是祭歌所有的舞步,而且所代表的意义几乎可以直接从动作本身诠释出来,这又说明一个民族的原始舞蹈是以极其自然、朴素的形式去表达心中的想法,这是它可贵之处。

生活中的对唱歌曲iyahaena

要了解邹族歌谣的特殊风格,除了硏究祭歌外,最重要的就是先学习iya-haena,因为这首曲子在邹族部落广泛流行,几乎所有的场合都能演唱这首歌。在田野调查工作中,采录了一些iya-haena的唱腔,经分析整理之后,发现从歌曲的内容可以得到许多邹族传统生活的讯息。

iyahaena可以说是一种对唱歌曲,族人相聚时、或隔著溪流两边对唱。要唱iyahaena之前都会习惯性的先唱一段序曲,此序曲名称叫somolosolo,大意是说: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我们要好好的听听彼此的想法。唱完序曲之后,就开始唱正式的歌曲内容,有些人唱完序曲之后,仍要吟唱一段含蓄客套的歌词,以表示尊敬对方。这首歌可以独唱也可以合唱,视相聚的人数或歌唱的目的而定。如为飮酒场合则适合众人演唱,一群人分批对唱;如果是提亲,则由男女双方家长相互对唱。此首曲子大致分为两个段落A与B,A段通常由起唱者先唱一段词,B段歌词重复,可由众人一起唱出。因为是对唱歌曲,歌词大致上都是即兴的口头创作,但也经常会有习惯性的歌唱用语会被运用在词中,甚至有许多常被演唱的歌词熟悉之后,就成为大家传唱的固定内容,现在存留下来的歌词就是这样自古流传到今天。

根据所收录的歌曲内容以及长老们的描述,iyahaena的歌词内容范围极广,几乎可以涵盖生活所遇到的所有事情,如飮酒对唱、提亲对唱、收获庆祝、劳动神话、故事、宴会、安慰、劝勉、诉苦、赞美等等,都可以用iyahaena演唱,所以此曲适合很多场合演唱。

iyahaena的另一项特色是装饰音丰富,几乎贯穿全曲,充分表现出原始音乐口头创作的特性──变化性与活泼性。另外iyahaena的装饰音很多曁非全音也非半音,在乐谱记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我们必须在乐谱上设法增加一些辅助记号,且采用《民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Bruno Nettl著,沈信一译、1968. p.183)的方式,增加乐谱的传真程度。

iyahaena为单声部歌谣,适合独唱或齐唱。在合唱时因装饰音多、歌词变化不定、重音不定、圆滑音也随时改变,便会出现复音音乐的特质。在新美村采录到的曲子还保留这样的特质,但在三民鄕所采录到的aiyan,就是纯单声部曲子,显得整齐画一,已失去复音民歌的特性。iyahaena之复音性质应可界定在两种情形上:第一,部分自由对位;第二,全曲大致齐唱,偶发性的自由对位。在这样的特质下,使iyahaena的特色富有复音音乐变化曲式,在硏究民族音乐的人来说,是很好的硏究题材。

邹族部落原是拥有严格的伦理规范来约束族人,而约束的方式除了平日的庭训外,长老会经常用对唱的方式相互劝勉,也对年轻人勉励要努力工作,尊敬长者。iyahaena通常是同辈的长老或感情很好的人才能相互对唱,年轻人向长老对唱是不被允许的,因为这样有犯上的意味,除非长老先向年轻人歌唱并示意要年轻人对唱,年轻人才会唱此曲,而且所唱的歌词内容均要谨愼唱出,以免长老不悦。这种情形也正好反应了邹族尊卑的伦理观念。不论是什么场合,长者的言行都是年轻人师法的对像,年轻人纵然要表现本事,也要在部落长老的认可下发挥。iyahaena正好反应了这样的文化特质。

iyahaena的歌词内容如果能收集更多,像飮酒、结婚、提亲、劳动……时所唱的歌词,那么对邹族传统的生活方式一定能更深入的了解。现举一段茶山村石财家的唱词汉译如下:

今天我们和长老们、孩子们相遇,

让我们坐在一起唱歌。

我们要洗淸我们的心去唱歌,

并且体会彼此的心情。

我们相聚如果只是喝酒,

就不是好事了。

我们的歌声从山谷传来回声,

真是好听啊!

像这样的歌词,充满社会性、文学性的美,iyahaena就是这样直接诉说邹族原有的生活面貌。

 

文字|浦忠勇 邹族人,达邦国小老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