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度来华的亚兰,是当今管风琴界最响亮的名字。(主办单位 提供)
音乐 演出评论/音乐

恢弘琴声中的怅憾 玛丽克蕾儿.亚兰演奏会

在Grove音乐辞典中占有相当篇幅的玛丽克蕾儿.亚兰,所灌录的唱片不计其数,而她有关管风琴音乐的硏究著作更是影响深远,此番仆仆风尘来台演出,受益的民众却是有限。

在Grove音乐辞典中占有相当篇幅的玛丽克蕾儿.亚兰,所灌录的唱片不计其数,而她有关管风琴音乐的硏究著作更是影响深远,此番仆仆风尘来台演出,受益的民众却是有限。

玛丽克蕾儿.亚兰演奏会

11月6日

台北国家音乐厅

管风琴,西方誉为「乐器之王」的乐器,在台湾却显然不受重视,甚至被人误解成「电子琴」;其实,它在音乐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年代,它的存在比起现今任何一项键盘乐器的出现都要早,而在古典、浪漫时期,诸如莫札特、贝多芬等都曾是教堂或宫廷中的管风琴手,更遑论巴洛克时代的作曲家了。在台湾社会里,管风琴因乐器昻贵、庞大及电子琴的误导,更加上人们以为那纯然是教会音乐而遭扭曲误解。

法国管风琴第一夫人

尽管如此,主办单位仍然邀请到了玛丽克蕾儿.亚兰(Marie-Claire Alain),令人叫好。亚兰的地位可比六〇年代的Helmut Walcha,声名正如日中天,而诠释、弹奏的风格更是成熟稳健,曲目安排也相当完美。毕竟管风琴这样庞大的乐器不该只是给人们带来震慑惊吓的印象,它其实也有温柔婉约的一面。第一曲她选择了法国巴洛克的作曲家克雷朗博(Louis-Nicolas Cleram-bault)的组曲,正如每个小曲上的标题,我们欣赏到了国家音乐厅里Flentrop organ优美纯净的音色。曲短而音色变化多端,是精巧动人的音乐会「开胃」曲。不过亚兰刚开始换音栓时有点忙乱,还好几曲下来,已是熟而生巧了。究其实,每架管风琴的音栓组合是不尽相同的。亚兰十一月二日到台湾,四天后演奏,要在短短四天之内把音栓位置弄得精准无误是不容易的。但是若能在管风琴中加进预设钮(preset piston),对演奏者而言将是福音。

第二曲布克斯特乌德(Buxtehude)的d小调触技曲是亚兰精典中的精典。她诠释德国乐派作品一向淸丽流畅,而布氏的和声、曲式更是如此。无怪乎,一九七六年时曾获颁Buxtehude-Preis,以表扬她对布氏作品的贡献。是晚Flentrop organ在大师的手里、脚下展现了灿烂恢弘的特有音质。尔后巴哈圣咏前奏曲不急不徐的速度引领听众进入巴哈音乐殿堂,这三首耳熟能详的圣咏前奏曲在亚兰处理之下主题淸晰明亮,曲意高贵、愉悦。而前半场在巴哈e小调前奏与赋格中达到高潮。

法国音乐的宴飨

下半场则是法国音乐的宴飨。亚兰是法国人,而她哥哥耶翰(Jeham Alain)也在现代法国管风琴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亚兰女士就像鲜活的历史,以法国人的思想方式直截地诠释法国人的传统音乐。

曲目依年代排列,先是法兰克(César Franck)的a小调第三号圣咏。法兰克是属于浪漫乐派中保守的作曲家,他的曲式、和声仍保有古典时期的特色。但在风琴史上,法兰克的出现造成重大的变革。从此,法国管风琴音色偏向管弦乐的色彩,而且加进渐强音栓踏板(cre-scendo pedal)。这首曲子,速度上控制极好,渐强、渐弱音极为细腻,两个主题对比淸晰,将近曲末时脚键盘更有双音的出现。亚兰灵活地掌握每个音,情感自然而流畅,真可谓已达炉火纯靑的地步。第二曲维央(Louis Vierne)〈幻想曲集〉选曲,以及第三曲梅湘(Olivier Messiaen)的〈天庭之筵席〉,引领听众进入现代半音和声的世界。一快一慢的曲目交替演奏,一点也不觉得嘈杂难耐,特别是〈天庭之筵席〉中céleste的音色,恍如自天而降的光辉,天使就悠游在你我之间。当晚最后一曲是她去世多年的哥哥所遗留的曲子,全曲都默记在亚兰的心中,虽然耶翰以二十九岁的年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但他的精神在她的弹奏下尽致淋漓地表达。安可曲则以十八世纪法国作曲家Balbas-tre的圣诞组曲作结束,在热闹活泼的曲意里,亚兰仿佛淡淡地在说「圣诞快乐」。

亚兰女士的造访是台湾管风琴史上的大事。其实她的知名度不亚于小征泽尔以及维也纳爱乐,只可惜没有专人采访;至于她的演讲,则宣传得不够,以致于听众稀少,更没有讲座(master class)的开设。她这次蜻蜓点水式的过境,我们没有好好掌握住难能可贵的受教机会,实是风琴界最大的损失。她说「明年不会来,但也许是后年。」希望能再有机会见到这位和蔼谦卑的大师。

 

文字|曾丽君 纽约州立大学音乐硕士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