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德奥系歌剧上,李韵雪是国内难得的女高音。(李薇薇 提供)
音乐 演出评论/音乐

承袭自德奥传统的声音 女高音李韵雪独唱会

留学东德莱比锡的李韵雪,音色宽广、张力大,虽然过重又强的唱法或许国人尙不习惯,不过在德奥系歌剧上确为国内难得的女高音。

留学东德莱比锡的李韵雪,音色宽广、张力大,虽然过重又强的唱法或许国人尙不习惯,不过在德奥系歌剧上确为国内难得的女高音。

女高音李韵雪独唱会

2月18日

国家音乐厅

国人留欧学声乐者,不外乎到两大歌剧作曲家出产国:德国与义大利。德奥系作曲家得力于文学哲思的发达,艺术歌曲似有超越南欧的表现;德奥系作品一向以厚实沈重,讲求内涵著称,有别于南方的热情率直。前西德固然保留了不少德奥系的音响,但是前东德似乎更具「原味」,莱比锡及德勒斯登是这个区域最具代表性的两大音乐重心。

扎实稳定、自信自如

李韵雪据称是国人首位就读于莱比锡孟德尔颂音乐学院的人,汲取了最具传统的音乐传承。二月十八日的个人独唱会中,上半场便排出了以歌德诗文作品为主的德语艺术歌曲,很快的,观众们就能感受出那份「重量感」。舒伯特的〈魔王〉、〈纺车旁的葛蕾倩〉、〈野玫瑰〉等,都是熟悉的艺术歌曲,李韵雪扎实的声音,表现的是整体的完成,细节的转折就不明显了,加之经常过强又重的唱法,使得艺术歌曲减少其精致的一面。记得韩翠克丝(Babara Hen-dricks)第一次来台时,也演唱了〈纺车旁的葛蕾倩〉等舒伯特作品,她那修饰得很美且又柔滑的声音,迄今仍是国内演出中最高水准的一次。

李斯特的作品比舒伯特的花俏些,变化也多,李韵雪颇能合于如是的归类,而她直接的演唱方式,也避免太过流气的结果。沃尔夫是位以艺术歌曲闻名的作曲家,李韵雪的演唱方式仍不免于舒伯特的强与重;但她的音质淸晰,尽管非属柔美明亮的美声,也算得上扎实稳定、自信且自如,然而在艺术歌曲上,似乎缺少了抑扬顿挫的美丽。

下半场的歌剧选曲,显然更合适于李韵雪。第一首选自浦赛尔《狄多与安湼尔斯》的〈当我躺在尘土之下…〉,至为感人。而包含贝多芬《费黛里奥》及莫札特《女人皆如此》的选曲,都很能符合李韵雪结实及乾净的音色,在这几首歌剧选曲中,也可发现她都能将剧中人的感情带入。在听完她唱的莫札特后,我的直觉是她应该很合适演唱《魔笛》中「夜之后」一角。

至于比才《卡门》中蜜凯拉一角,李韵雪又显得太牵强了,感情的落差太大,容易破坏弱小角色的温婉。威尔第等义大利歌剧给女高音很多技巧表现的空间,于此,卖弄式的演唱似乎尙未成为李韵雪的本钱。

前东德的乐团,常传出一股深厚扎实的稳固音响,他们演奏的贝多芬,绝对是不同于欧美乐团的,不管你喜不喜爱,你都会很信服。李韵雪的演唱,似乎宣吿了这是来自德国的传统声音,当我们习惯了韩翠克丝及爱默琳(Elly Ameling)那般柔顺深情的唱法后,如李韵雪这般唱法就显得太直接,太强太浓了。但是在德奥系歌剧上,无疑的是很难得的女高音,恐怕也正是国内最缺乏的人才了。可惜,国内的歌剧演出是义大利的天下。

幕落后的感想

附加一点,其实我很怕到音乐厅欣赏这类型「新秀」或小型个人演奏会,倒非担心演出水准不佳,而是怕那一群来充场面的亲戚朋友。像今晚,到八点尙有人进场,曲间进进出出彷若电影院,交谈、翻节目单、搧扇子亦不乏其人。演奏会毕,数十人上台献花,而台下却掌声稀疏;看似热烈,却显得不尊重演出者的实质演出。观众少,其实无所谓,如果前来欣赏者都是基于对音乐及演出者的喜好,何必叹知音者稀呢?

 

文字|蔡登法 乐评家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