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的飨宴(许斌 摄)
艺术里的空间艺术 「艺术里的空间艺术」系列讲座㈡

舞蹈里的空间

八月六日的这场讲座,在「不善于即席发问」的建筑师张枢主持之下,罗曼菲生动鲜活的演讲及动作示范,加上丰富的幻灯片辅助,还有音量奇大无比的靑蛙满场乱鸣助兴,使得讲座的进行颇为有趣。下一场讲座「建筑里的空间」由张枢主讲,艺评人陆蓉之主持,同样是晚上七点半在诚品书店的天母店,日期是九月三日。

八月六日的这场讲座,在「不善于即席发问」的建筑师张枢主持之下,罗曼菲生动鲜活的演讲及动作示范,加上丰富的幻灯片辅助,还有音量奇大无比的靑蛙满场乱鸣助兴,使得讲座的进行颇为有趣。下一场讲座「建筑里的空间」由张枢主讲,艺评人陆蓉之主持,同样是晚上七点半在诚品书店的天母店,日期是九月三日。

舞蹈最主要的三个元素是时间、空间、精力,单独只有一个元素不构成舞蹈。舞蹈有所谓参与性的舞蹈跟我们今天可能会讲得比较多的表演性的舞蹈。

参与性的舞蹈是部落民族、整个民族参与的舞蹈,当然跟祭仪很有关系,在这个部分大家会提到所谓的magic cir-cle「神奇的圆圈圈」,这是不管那一个民族都共有的现象,大家围成圆圈有许多的功用,比如说抵御外侮、有向心力等等。

在表演艺术上的舞蹈,舞者的动作与整个文化、宗教、政治等等所发展出来的美学很有关联。在进入东西方舞蹈的比较之前,我必须先跟大家分析一下我们(舞蹈)怎么样看空间?就一个舞者本身在空间中的构成有几种?

拉邦的舞蹈动作分析法

在本世纪初期德国舞蹈家鲁道夫.拉邦用科学的方法找寻出身体如何在空间中做造型(shape),怎么样做动作。这套分析法将舞蹈动作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我称之为shape flow,直译为「身体主动的流动」,也就是说动作的发生都是以身体为主体自然地动作出来的。第二类是「方向的改变」,这一类又分成两种:一种是spoke-like,往一个特定方向进行的动作,如此说穿刺、射等动作,直接地造成空间的改变;另一种是arc-like「弧形的转变」,也就是说从动作开始到另外一点并非直接到达的。第三类是shaping,可以把它翻译为「雕塑空间」。(罗示范了一套包含三种类型的连续动作让观众去分辨)

事实上你怎么样在空间里变化,就构成了舞蹈。现在我们有了这些概念之后,我再举些例子来分析舞者的动作。

西方芭蕾的动作基本上是我刚刚讲的大方向改变的动作,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有很淸楚的方向改变。当然所有的舞蹈类型不可能只有一种动作的方式,好比说握手就因每个人的习惯、情緖而有不同。但芭蕾所包涵的动作特质以方向的改变、延伸为主,也最显著。在接下来的芭蕾基本动作幻灯片中,我们就可以很淸楚看到刚才所说的方向性的特质。

事实上芭蕾完全是从巴洛克的美学观延伸出来的东西,那种外放射性、无限延伸,好像人可以控制一切的的想法形成芭蕾这种特质,以及等一下我们会谈到的镜框式舞台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我们看的印度舞的幻灯片是一个跟芭蕾相反的例子。印度舞也有方向的改变,但它是很细微的,跟芭蕾那种大幅度的改变不一样,比如说它一个手部的姿势就有非常多种,眼神、表情都在跳舞。当你要表现这种细微的改变时,你身体本身就不可能做太大的移动。这时所运用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shape flow,身体配合手势、眼神的改变而慢慢移动。所以它的空间概念是内向的、自我完成的感觉,好像这里头就有一个小小的宇宙,而不像芭蕾是向外的延伸。芭蕾跟印度舞就因不同的美学观点发展出两种不同的东西。

舞蹈的起源

接下来我们要从舞者的动作本身再延伸讨论到:在什么地方演出的问题。在我们谈到西方舞蹈史时,会把在古希腊剧场演出的希腊悲剧里又唱又跳的合唱队(chorus)认为是舞蹈的起源。在这之前在西方还是不分演员、观众的全民参与性的舞蹈,一直到这个时期才有表演的出现。芭蕾是从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舞蹈中产生出来的。在当时法国宫廷里的演出被用来炫耀贵族的财富和权力,并提供贵族们娱乐。到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意义以阅兵的形态出现,它有各种复杂的队形变化、华服或者马匹等等。真正纯粹的舞蹈表演艺术是出现在法国有了专业舞者,并在镜框式舞台演出之后。

为了让每个角度都看到最好的线条,每个动作、姿势都把线条拉到最长,在空间上就常以斜的对角线方式行进,因为在空间上对角线拥有最强的张力。这种往外投射的想法,乃至后来芭蕾发展出很多的跳跃,用来表现不受地心引力控制的感觉。

在这个时期,舞蹈在舞台空间的呈现是用绘画的手法来处理。排练前,他们会先画好一幅图代表场景。从舞台的布景我们也可以看到它天幕、侧翼幕的画面构图运用了绘画的前景、景深等透视的概念。所以有人说舞蹈是三度空间的绘画。

突破舞台上的风景

随著时代的演进,这种风景画框式的舞台有了改变。最先突破的是现代舞的始祖邓肯。她将特定场景的景片从舞台上拿掉,只有单纯的蓝色布幕和一架钢琴在台上。于是如何在空旷的舞台上呈现出喜悦或悲伤的情景,就必须由舞者来完成,舞者的动作本身因此负担了很重要的功能。早期的现代舞非常排斥在舞台上用很多很多的布景,他们认为舞蹈动作本身最重要,动作本身应该有足够表达情境的能力以刺激观众联想。

玛莎.葛兰姆受表现主义的影响,在舞蹈上主张:舞者的动作不应该像芭蕾只是将同样的基本动作放在不同的剧情架构中,而应该在每支舞中找出它特殊的感情;舞者外在的动作是舞者「内心的风景」表现在观众面前。这是当时现代舞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因此我们在她的舞作〈悲恸〉就可以看到:在空旷的舞台上,舞者裹著一块布坐在椅子上,藉著身体与这块布的搭配在空间中雕塑出各种样子,并在各姿势的连续和强而有力的精力下,使空间无限的延伸。

另外,除了我们讲到舞者本身的动作在舞台上的运用之外,早期的现代舞也经常使用个人与群体之间对立的关系,在空空的舞台上制造一种张力。玛莎.葛兰姆是如此,杜丽丝.韩福瑞也是如此。在当时女性的地位还很低落,她们要在这种社会压抑之下开创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很自然的,刚开始舞蹈都会选择一种对抗性的方式,个人孤立于群体之外,在空间上形成很大的张力。

韩福瑞的舞台空间主张

相对于玛莎.葛兰姆从动作的情感动机出发,杜丽丝.韩福瑞则是非常理性的编舞者。比如说她的作品〈光谱〉以抽象的动作来带动空间感,而不是用说故事的方式。她写了一本有关编舞的书(The Art of Making Dances),其中有一章谈到如何运用空间。舞台分成几个区位,以观众面对舞台来说,左手边是右舞台,相对位置则是左舞台,舞台前缘是下舞台(downstage),后方是上舞台(upstage),舞台正中央则称作中心点(center center)。我们可以发觉舞台上英雄一类的角色常以对角线行进的方式从后舞台出场,因为它特别具张力。而center center则是最强有力的位置,许多舞蹈的重要部分都是在这里发出,但也因为使用过于频繁,会失去舞蹈应有的流动性因而有死中心(dead center)之称。除非有特别的用意,否则即使在最强有力的地方,待了太久也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样的动作在不同的位置出现会有不同的强、弱效果。韩福瑞所提出的主张就是利用舞台的空间位置来加强主题的表达。

现代舞运用象征的表达方式

接下来现代舞的发展,编舞家们开始懂得运用象征的方式,以非常简单而具象征的道具在舞台上来表达,完全有别于以前写实性的布置。比如葛兰姆的舞作〈开拓者〉在舞台上的构图好像一个牧场的栅栏,两条线无限延伸,在视觉上让你感觉所面对的是美国西部开阔的牧场。

前面我们所谈到的,都是编舞者像高高在上的神一样的来决定观众要看到什么东西,编舞家说这个角色扮演的是谁,观众就必须毫无异议地认定这个角色是谁。但到了五〇─六〇年代,美国受到反战、妇女解放、黑人人权运动,以及包括像性解放等等运动的影响,有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去思考艺术与生活的分野到底在那里,进而提出:生活上的一切都应该是艺术。

约翰.凯吉、模斯.康宁汉、罗伯.威尔森是长期合作的伙伴,他们合作的方式是各自去创作直到演出前音乐、布景才跟舞蹈搭配在一起,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呈现怎么样的面貌。他们认为这种机率的运用才能真实反映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在此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念突破,就是舞台上没有特定的焦点,许多的事在当下同时发生,包括观众有充份的自主权决定要将观看的焦点放在什么地方。

六〇─七〇年代所发展出来的后现代舞蹈观念对什么是舞蹈产生质疑,认为应该打破演出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舞蹈不只属于学过舞的人。生活化的动作亦成为舞蹈的一部分。在空间上,他们在街道、画廊,甚至屋顶、水池等地点演出。他们不在乎到底做了什么、有谁去看,重点在于打破空间上镜框式舞台的概念。事实上这是舞蹈艺术突破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当舞蹈的发展已经丰富饱满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必须另寻出路。

周边用具所营造的剧场效果

再来我们要稍稍讲一下灯光、服装、道具在舞蹈上的运用,以及它们所制造出来的一种神奇的剧场效果。早期芭蕾可能就只有照明的火把,到浪漫派芭蕾时期就用煤气灯,那种蓝蓝的光正好配合这时期所要营造的精灵、仙子的世界。然而真正灯光的运用要到现代舞时期才拥有较好的设备、变化。灯光最平常的用法是区域的分隔,代表一种情境;然而早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美国舞蹈家路易.富勒(Loie Fuller)就懂得运用灯光制造剧场的魔术来吸引观众。她舞动丈长的白色丝巾,用十四个工人来打灯,利用反射等技巧使她一下子幻化成百合,一下子又是火焰、蝴蝶。当时的法国正好处于象征诗派最流行的时候,她的演出风靡了全欧洲的知识分子。一九〇〇年巴黎万国博览会的美国馆,就安排一个专属的表演场地让她演出。

另外包浩斯(Bauhaus)时期也有一批人对制造这种剧场的神奇很有兴趣。我们知道包浩斯时期在建筑发展方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奥斯卡.薛曼(Oscar Schlemmer)就是其中之一,他将舞者装扮成奇怪的几何造型。只是这种装扮虽然令人惊艳却使舞者不能任意做动作,风起云涌了一阵子之后就结束了,并没有在舞蹈里成为重要的流派。而最早将声光结合,让全世界震惊的是美国的编舞家艾文.尼可莱斯(Alwin Nikolais)。他让舞者装扮成各式各样造型,加上灯光制造出各种幻影,就好像是活动的、会跳舞的雕像。

后现代时期之后,艺术家们又回头重新思考如何运用舞台的空间。一九七〇年代德国编舞家碧那.鲍许的舞蹈剧场席卷了全世界──她乾脆把那些奇奇怪怪的场景带到舞台上,譬如说舞台上有及膝的水池;舞台地板是一面斜坡,或摆满了一大堆的桌桌椅椅,或者是一个咖啡馆的场景。许多编舞者开始和画家、建筑师合作建构一种新式、反讽、更深层的舞台幻象。

往后舞蹈的发展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可能性,就是跟电视、电影的影像结合,但不同于以往只是记录舞蹈的功能,摄影机成为一个主动参与的角色,它可以选用不同的角度拍摄,以影像剪接的技巧呈现出我们在舞台上看不到的部分。

 

整理|陈品秀  舞蹈工作者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主讲人:罗曼菲(国立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

主持人:张枢(建筑师)

整理:陈品秀(舞蹈工作者)

 

更正启事:十月一日的讲座「绘画里的空间」,时间依然是晚上七点半,但地点改在诚品书店的敦南店。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