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八年的法国亚维农艺术节,将以台湾表演为主题;这将会是台湾表演走出亚洲的先声吗?(图为艺术节总监与民族艺师许王的合照)。(许斌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九七.艺术.香港/远距观测:台湾新观

寻觅台湾的文化位置

五月,是台湾民主政治的新阶段。当我们在此惊心地扳著手指替香港倒数「九七」的到来之时,脑中不免也思索著台湾未来的方向,寻找台湾的文化位置。

五月,是台湾民主政治的新阶段。当我们在此惊心地扳著手指替香港倒数「九七」的到来之时,脑中不免也思索著台湾未来的方向,寻找台湾的文化位置。

在政府与民间陆续提出亚太经济中心、亚太营运中心、亚太农工中心、亚太媒体中心、亚太电影中心等响亮口号之后,最为文化人、艺术人所关注的是:台湾何时才能具备成为亚太艺术中心的条件与环境?或是热烈谈论在九七之后,台湾能不能取代香港,成为另一颗文化上的东方之珠?

苏昭英(台北市文化局筹备小组执行秘书)

台湾应追求内发型的文化发展模式

台湾要成为另一个亚太艺术中心,这样的期许,应是一个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人为规划的目标。香港能有现在的艺术环境,是拜它身为国际化社会所赐。它的交通、语言、人文、资讯、观光都成熟到有足够的条件支持香港成为亚太艺术中心,因而得以用国际化带动本土艺术的发展,引进国际表演团体,吸引外地观众前来。

而台湾的文化发展模式应和日本较类似,以东京对照台北,东京从来不刻意追求国际化,它是内需性的文化政策,是为了自己的生活,非为了别人而设计。台湾在这方面是应和日本相近,不是要以继承香港、或接手香港为目标;须是从基础的文化环境整备循序渐进,由下而上,由内而外。

当然台湾在交通、地理、文化上有此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台北市经营成有魅力、个性、气质的都市,街道景观、传统建筑、文化设施等各个文化向度均应面面俱到。

另外政府要做到艺术环境的整合与建设,让台湾具有相对的竞争能力,民间也做好它的角色扮演,呈现出文化的、生活的都市经营。如此当各方条件都成熟,台湾台北自然会是亚太艺术中心,所以我们不必认为香港现有的条件,在九七之后就会转换到台湾来,这绝非一蹴可及,必须要长期经营。

周敦仁(传大艺术经纪公司负责人)

加强国际上的文化合作与交互作用是绝对必要的

这个命题如果要成立的话,我觉得亚太艺术中心应是指日本才更恰当;香港恐怕还到达不了这样的境界,台湾则落后更多更远。除非政府有心经营,投入大笔的人力、财力、物力、心力,否则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而已。台湾不只欠缺软体,更欠缺硬体,缺市场,也缺乏观众捧场,最明显的例子,饶富盛名的世界级的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在香港、台湾都只能演出一、两场,但在日本却可一口气连续演奏一个月,日本有这样的环境、观众,台湾呢?

特别是日本的艺术经纪公司可说是亚洲的总代理商,垄断了全亚洲的市场,支配亚洲的艺术市场。日本人把全世界最顶尖的艺文节目几乎全包了起来,在依其需要转让给亚洲其他国家,台湾如何有此竞争能力?拿什么去跟人家比较?这是台湾要跻身国际文艺之都,所必须面临的严肃课题与残酷事实。

此外,这两三年来喊的震天价响所谓本土文化,我觉得有需要商榷的必要,一味的本土化并不是正确的文化态度。文化首重包容与国际的交流,不能落入只重本土一味,忽略国际视野胸襟的文化经验。因此,加强国际上的文化合作与交互作用是绝对必要的。

在发展本土文化的同时,国际化的面向也得均衡发展重视。另一项重要的条件是:台湾的观众欣赏人口的素质与数量都需多多加油,大幅提升,唯此,台湾要想成为亚太艺术中心才不会成为空谈。

许博允(新象文教基金会总监)

前景仍可期,无须躁进但要赶快开始

不要说是明年九七,想要取代香港,台湾在十年之内都不太可能成为亚太艺术中心。最直接明显的例子,台北没有足够的表演场地,根本构不上成为艺术中心的基本条件。

以邻近国家主要表演场地增加的速度与台北相比较来看,台北市是比都不能比。比如说日本自一九五六年产业革命开始,表演厅的数目从一百五十多个增加为一千七百多个,以东京都而言就增加了一百五十个,而台北在一九五六年时仅有中山堂,后来多了国父纪念馆、社教馆、两厅院也不过五个,与东京相去甚远,甚至都远逊于香港。

香港在台北有三个表演厅时,只有一个表演厅,比例是三比一,但现在情势顚倒,香港拥有十五个水准以上的表演厅,比例反倒成了一比三,台北遥遥落后。

所以说台湾现在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遑论谈取代香港甚或成为亚太艺术中心。政府首要必须解决表演场地、空间严重不足的窘境,还有如何提升整个大环境的竞争优势,使其具有足够的条件和本钱,这才是当前刻不容缓也迫不及待要开始动手做的,而不光只是用口说而已。

就像塞纳河孕育巴黎的人文荟萃、多瑙河给予中欧东欧的滋润,而香港也善用香江的资源,因此河流文明是台北未来欲挤身国际村,拥有独特文化风貌、艺术品味,可善加利用的丰富资源。其中淡水河就是可妥善规划的流域,再结合淡水镇优越的历史条件,有心去耕耘,前景仍可期,无须躁进,但要赶快开始。

林谷芳(民族音乐学者)

需要彻底检讨限制台湾才有条件谈这个命题

这个命题要必须先从中心的概念谈起,中心如果当成文化起源的核心,严格的中心概念则只能当成大文明的起源地,中国的文明就是一种文化的中心,其他受到该文明文化涵养的地区只能说是枝节,不能称之为中心。

但如果我们从特质性、不可取代性来看待中心这样一个概念,则台湾的文化特质具有中国古典的根基又有现代文艺的洗礼,视野其实是可以很开广的,这是从理念观点出发的中心概念。

从实务的观点来看,台湾如果要成为亚太艺术中心,必须要突破以上四点限制;㈠、社会对文化事务层面关注太少,比起许多国家,台湾尙待努力,必须急起直追。㈡、由于台湾历史的割裂性,我们在文化看法上流于两种弊病,一对于中国、台湾及雅、俗这样二分法的惯性文化思维,失去对文化的包容性也丧失台湾自身文化的深厚性,二由于台湾移民社会的特性,我们对西方文化缺乏批判性。

㈢、无形文化需要有有形作为,台湾必须要在硬体、软体、及法令规范上要有足够的开放及资源投入,所以台湾若要成为亚太艺术中心,依目前台湾现状而言,还有漫长的距离。㈣、台湾的艺术、社会教育体系尙不健全,需要彻底检讨。在上述四限制突破之后,台湾才有资格条件再论及这个命题。

大环境的限制

从大家对台湾成为亚太艺术中心的执疑声中,令人警觉到大环境对艺文发展的限制。

台湾的整体文化水准、生活品质并未随著台湾的经济优势同步成长,以都市而言,全台第一大都市台北市,算是台湾的首善之区,但台北要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文化、艺术的国际枢纽,仍欠缺过多的充分条件,基本的观光服务品质、成熟的外来语言能力、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统一的中文路牌路名、蓬勃的表演艺术产业和空间、资讯、甚至足够艺术欣赏人口等因素,都左右台湾未来想要晋身为亚太艺术中心的关键要件。

香港每年的香港艺术节都吸引众多的外国人前往观赏,展现了香港文化艺术上的光辉,一如其「东方之珠」的雅号。台湾每年有数不淸的艺术节,有两厅院的台北国际艺术节、文建会的台北国际乐展、国际戏剧节,台北市政府的台北艺术季等等,台湾与香港目前的文化环境、处境,在此艺术节的品质、涵养上,就已高下立判。

成为亚太艺术中心虽然是个假设性的命题,可是如果现在不开始思考、不马上行动,恐怕过了几十年后,这个命题仍然要一再的被讨论、被反省、被期待、被失望。现在虽然我们离「九七」震源仍有一水之隔,但或许是我们重新来看台湾的时刻,在新的文化地图上,我们的位置在哪里?我们应找出新的出发点,政府应如是,文化人何尝不也是。

 

特约采访|潘恒旭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