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幕舞台上的叶雯,累积了三十几年丰富的表演经验,树立了传统典雅的演技派女星形象;私底下的叶雯,健谈风趣而天真诙谐,直觉、不别扭地诠释新戏的关键角色。
任谁亲眼看见叶雯闲聊时东倒西歪、挤眉弄眼的样子,都不敢相信她竟然维持了三十几年「正统靑衣」的萤幕形象。最接近叶雯真实个性的角色,应该是民国五十三年她的舞台剧处女作《田单复国》其中的反串演出。当时剧评界一致赞赏她的演出自然淸新,而叶雯谦称是自己当年年纪小、不懂事,完全瞎摸,根本不晓得害怕。如今年纪大了,反而愈来愈容易紧张。不过叶雯却对合作的伙伴充满信心;在台北故事剧场邀约演出十月新戏《你和我和爱情之间》The Sum of Us时,一听说有金士杰,便一口答应。
自从四年前参与姚树华导演的《北京人》,叶雯便逐渐淡出演艺界,更甚少在舞台剧圈子出现。叶雯表示,以前参加传统舞台剧演出,多半是劳军服务,没什么心理压力;因为观众是免费观赏,责任不会那么大。但现在面临观众花大钱看好戏的消费心理,同时观众能进剧场,更是件难得的事,使得叶雯更在乎自己舞台剧的表现。叶雯说,她原本就是个舞台剧演员,之后的机缘巧合,才促成她电视节目的演出,累积了两千多集的电视剧与近三十出舞台剧的丰富经历。
对舞台剧表演的难以忘情
民国五十五年,叶雯与丁强合作演出电视剧《与妻诀别书》,后来又在中视参与光启社制作的连续剧《情侣》。因为她慈祥亲切的外型,自此树立了她贤良淑德的传统妇女萤幕角色。回忆过去曾经反串过匪干的日子,似乎叶雯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刚出道的时候,曾有前辈称赞她演技自然,不拿腔作势,将来必然会出人头地。对于这点,此次合作的对手金士杰点头称是地说,叶雯的戏型准确,对戏自然,她能够消化台词,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台词的意义。叶雯倒对自己的演技,有套简单直接的说法;她认为「如果自己觉得表演别扭,别人看了当然也觉得别扭!」叶雯长达三十多年的演出经历,和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演技派形象,道理只有这么理直气壮的一句话。
除了自己即兴消化台词,事实上叶雯对于电视或者舞台剧演出,都很重视事前的功课。在演出前,由于自己对拍摄与演出过程都会事先提出要求,比如准时、先看剧本等等条件,与时下一般电视制作单位,在时间的压力下的拍摄习惯很不一样,日子一久,往往容易造成双方的不愉快;所以叶雯说虽说是自己懒得接戏,避免摩擦可能也是她减少演出的原因之一。然而对于舞台剧,叶雯总是难以忘情;四年前《北京人》制作单位的盛情邀约,在四、五个钟头的恳谈后,叶雯当时也跃跃欲试,期待与新一代年轻导演的合作。
不耻下问地积极沟通
不过提起后来的合作经历,叶雯心情显得相当复杂而且失望。事前作的功课不但派不上用场,导演与演员之间的沟通也出现问题。于是留学归国的导演想创新,却空有意念而无法实践;传统舞台剧的演员如陈慧楼、丁也恬和叶雯等,有心学习却无法理解导演用意。在那样的「意外」下,反而让叶雯学到了些做人的道理;在不安全的舞台上演出,反而更显得「患难见真情」。别看叶雯以往萤幕上忍辱含冤的传统形象,叶雯说其实她的个性相当天真、冲动。若不是当年陈慧楼劝她冷静一天再考虑辞演,或许就没有后来深刻的演出体会。在面临导演没有意义的指令时,自己一定要先找出诠释角色的方向,开放自己去学习。叶雯斩钉截铁地说,不管和什么样的导演合作,一定要「不耻下问」;只有不断地问,才能有完善的沟通,准确的表演。
虽然有过这么一次不愉快的经验,叶雯还是乐于参加如「台北故事剧场」这样的年轻剧团的演出;藉著这次机会,来示范传统舞台剧演员如何与新一代的剧场人合作。导演陈培广表示,这次剧本中唯一的女性角色,因为叶雯扎实温和的表演和丰富的经验,是当初考虑的不二人选。尽管只有短短二十分钟的戏份,却关系著全剧最关键的情节。初次与叶雯合作的金士杰认为,叶雯擅「玩直觉」;像他这种有学院背景的演员,还会先硏究台词的前因后果。叶雯却把合作融洽归功于金士杰的经验老练,他们一对词马上就进入状况,完全没有沟通的障碍。这种相互体贴的默契,除了显现于访谈中两人互动的眼神交流以外,相信更能让这次生活化的演出,动人深刻。
(本刊编辑 傅裕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