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男子象征不同的同志典型:双性恋男子、向女性认同的男性、认同男性的同志。(唐中寅 摄)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戏里戏外,比死更冷的爱

戏外,衣香鬓影的孤独冷峻;戏内,与法斯宾达的投射相拥。男男女女对视错身,爱比死更冷。

戏外,衣香鬓影的孤独冷峻;戏内,与法斯宾达的投射相拥。男男女女对视错身,爱比死更冷。

光之片刻表演会社《爱比死更冷》

9月19〜21日

诚品敦南店B2艺文空间

重新诠释台北人

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坐落于全台湾最美的城市大道──敦南、仁爱林荫交会口──的敦南诚品,上演著《爱比死更冷》。以世纪末的孤寂颓废,重新诠释白先勇的《台北人》。

不谋而合的是,《爱比死更冷》与德国导演法斯宾达(Rainer Werner Fass-binder)的同志黑白影片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同名,该片亦是探讨孤独、绝望、爱与死亡。但本剧以白先勇小说为底本;白先勇笔下的人物,以外在的浮华穿著,和表相的堂皇、夸示,来掩盖自身内在的空洞。白先勇和法斯宾达的同志美学,呼应著这出戏的精神;但本戏把孤绝的爱延伸至双性恋、异性恋,甚至是姊妹之情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是表面的动作,越是浮夸、矫造,骨子里越是造假、空虚。

本剧剧中人物个个有鲜明的个性;女演员从不流泪的外表下,似乎藏著比常人脆弱的心;无家可归的小女孩、基于性而爱的摄影师和模特儿、爱恋师父的徒弟、夜总会的交际花、双性恋的男主人,每位演员掌握住自己剧中角色诠释,戏份平均,个个是主角。牵连彼此的是爱恨情仇,而现代都会男女的爱恋情仇,增加了同性相吸的变数。

尽管《爱比死更冷》戏中爱恋交织,死亡的场景虽在最后一幕才出现,但其他场景中,歌女、女演员戴上刚盔般的笑脸面具、没有眼泪地在现实中讨生活时,她们的心是死的──戏中以颓废、堕落来展现心死的绝决。

叛逆造新的同志艺术

男子间的爱恋争执,是台湾以往较少出现的题材,但本戏表现得十分唯美自然,看来并不突兀;三位男子象征不同的同志典型:双性恋男子、向女性认同的同志、和认同男性的同志。舞台上三位男子以肢体表现情感变化,男体挣扎舞动,透露出大胆的力与美,看来并不相斥,反而有种谐和的节奏。有别于女体全然的柔美,或异性相吸习以为常的和谐,德瑞克.贾曼式的爱恋浮现舞台──大胆直接的肉欲与纤细的情感交织纠缠,我看见了属于同志的美学。

以往同志不被普遍接受的恋情,激化了他们原就纤细敏锐的感伤心绪。同志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有叛逆的创新;用艺术现有的工具,产生前所未有的观念性突破。如前卫乐团酷Coil两位团员便是同志爱人,造就了他们晦涩阴暗的前卫乐风,艺术性极高;八○年代新音乐代表史密斯乐团The Smith,同志主唱莫里森以一派的抒情感怀的嗓音,诠释大胆的歌词;前述贾曼的影片,纷乱叛逆的多重影像《英伦末路》,或是全然的忧郁影片《蓝》Blue:全片除了萤幕的蓝,只有配乐和旁白……在在呈现令人动容的细致感伤。

裸白的剧场、装饰的生活

这部戏并没有艰深、抽象的肢体语汇。类似电视萤幕上的演技,在舞台表现著激情过后,比死更冷的虚无;没有复杂的道具,以灯光和演员的演技,表现场景的变换。

戏里戏外,现代人的孤寂冷漠,呼应著剧中真切的情感。敦南、仁爱林荫大道,一向群集著光鲜体面的企业家、上班族。穿著光鲜、口袋麦克麦克的上班族,来到诚品敦南B2,仿佛褪去了日夜逐利的面具,以雅痞的面貌耽飮著剧场的人文气息──在现实经济中挣扎求存的小剧场。虽说场地有些缺点,观众席没有高低层次,导致后座必须站立或走到前面欣赏,但诚品敦南店在如此昻贵的地段上愿意释出场地,供展场需求恐急的表演工作者活动,其诚意已属难得。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散场后,观众踏著夜归的步伐一一离去,从「观众」还原到自己的角色,踏入自己的、世纪末的戏。

 

文字|郭冠英  艺术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