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达九小时的《屠杀》顚覆性强,同志情欲与舞台暴力的呈现,招致许多莎士比亚学究的鞑伐,却也引起年轻观众的广大回响。(柏林「戏剧盛会」 提供)
柏林 艺术节/柏林

从Rap版的莎剧独白到呕吐的粉红豹

第三十七届柏林「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

历史悠久的柏林「戏剧盛会」,是当今德语剧场界最重要的戏剧节。比起往年,本届戏剧节的剧种类别更形多元化,评审口味也更具包容性。

历史悠久的柏林「戏剧盛会」,是当今德语剧场界最重要的戏剧节。比起往年,本届戏剧节的剧种类别更形多元化,评审口味也更具包容性。

第三十七届的柏林「戏剧盛会」于五月五日到二十日举行。这是当今德语剧场界最重要的戏剧节,每年定期举办,选出十出过去一年来在德语剧场界表现杰出的剧码,在柏林大汇演。期间有戏剧研讨会,邀请当代剧场名家进行对谈,还有国际剧场研讨会、青年剧作家发表会、以及「演员歌唱之夜」,让来自不同地方到此参加戏剧节的演员同台歌唱,展现演戏之外的长才。

「戏剧盛会」的剧目评选会成立于一九六三年,在多年来历经中断与地点更动之后,此一戏剧节终于栖身于柏林。每年选戏的标准总是戏剧节的焦点:由五位知名剧评家组成的评选会,必须从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的四十六个不同城市选出来的二百多出制作之中,筛选出十出,汇演之后再颁发奖项。这次的戏剧节选出来的戏大都众望所归,分成三大主题,其一为「政治、权力与剧场」,作品有《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译注1)、《屠杀》Schlachten及《哈姆雷特》(译注2);其二为「动作和延伸文类(genre)的疆界」,作品有《爱情战争》La Guerra d'Amore、《驱体》、《无伤》Nothing Hurts;其三则为「模仿者和演员」,作品有《杰夫.昆恩》Jeff Koon、《人民公敌》、《恶魔》Damonen和《约翰.盖伯.博克曼》John Gabriel Borkmann。比起往年,剧种的类别更形多元化,评审口味也更具包容性。以下即就几场笔者所看过的表演加以介绍:

演员扎实的经验诠释:《约翰.盖伯.博克曼》

来自柏汉(Bochum)的导演浩斯曼(Leander Haussmann),近几年在德国以导易卜生(Henrik Ibsen)的剧而声名大噪,继《傀儡家庭》和《群鬼》之后,他挑战易卜生晚年作品《约翰.盖伯.博克曼》。此作讲述银行家博克曼和一对双胞胎的三角关系,旧恨新伤让这自小熟识的三人在深冬重新相聚,追溯过往,寻求生命的出口。

此剧的背景是萧瑟的严冬,舞台上不断飘下雪花,严冬里主角都已经年华老去,忆起过往,唏嘘喟叹。饰演双胞胎姊妹和博克曼的都是资深剧场演员,说起台词十分老练,角色需要的风霜味透过演技完全传达出来。此剧的人物充满缺陷,展露了人性里的贪婪、无知,但易卜生的目的不在批判,而在同情。导演赋予全剧淡淡的哀愁味,最后一幕是在飘雪的净空舞台上放了一把长凳,三位主角坐在凳上,脸上身上都留有残雪,一轮明月挂在舞台后方,博克曼死在长凳上,雪正纷飞。

戏剧节里每个表演节目都有各种所谓的前卫噱头(如裸体、暴力等)吸引观众,但《约》剧导演并没有用任何的前卫手法顚覆此四幕剧。这个剧本里头有久别重逢、三角爱恋、身染重症等情节,处理不当容易流为通俗剧。但整出剧节奏轻缓,演员表现内敛老到,揭示过往旧疤痕时,语气一如千帆过尽,即使老泪纵横,人生的愚𫘤亦尽成昨日。没有夸张的肢体,这些老牌的德国演员全靠扎实的经验诠释。

这出戏的景也非常値得一提,四幕戏里有三个主景,分别是楼下客厅、楼上博克曼隐居的房间和户外雪地。第一幕里博克曼并未出现,但他在楼上来回踱步的脚步声则传出阵阵回响。第二幕是在楼上,只见一楼天花板随著越来越大声的脚步声缓缓下降,往受不了脚步声的博克曼太太身上头上压,天花板降至舞台,二楼出现,换景完成。这个升降舞台在第四幕时则一片一片拆解,非常深的舞台把整个景片吸纳到黑暗里,只留下整片净空的舞台,呈现出白雪皑皑的隆冬野外。景的色调和戏的哀愁味相吻合,使用了寒冷的白色系和暗深色系,尤其是不断降下的雪,在剧场里营造出非常寒冷的氛围。

结合巴洛克唱曲与现代舞的《爱情战争》

《爱情战争》是改编自蒙台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译注3)的义大利文重唱表演(madrigal),蒙台威尔第在十七世纪时推展一种名为"Bello delle Integrate"的表演,此表演结合芭蕾舞与歌唱艺术,于是编舞家史洛姆(Joachim Schlomer)撷取此概念,在巴洛克唱曲里加入现代舞蹈,合歌舞以演故事。

《爱情战争》以义大利原文唱恋人之间的絮语、妒忌、伤害与甜蜜,数位主唱者在巴洛克华丽乐风里讴歌两性爱情征战。但是此制作在唱曲艺术外加入了舞蹈、戏剧,让整个制作更为丰富有趣。负责歌唱的表演者是一批训练精良的年轻声乐家,光听音乐就可以充分享受此表演。除了唱曲,舞台上有约莫二十名舞者依照唱曲意境舞著恋人的种种情绪,于是现代舞巧妙地和古典音乐熔接。

整个表演把肢体、歌唱、空间等元素成功结合,歌者专注唱著歌曲,舞者则穿梭其间舞动身躯,随著音符情绪或激昂或沈静地跳出男女之间爱情的拔河。歌者和舞者也时有肢体互动,所以歌舞并不分离。所有表演者都穿著现代服饰,乍看之下有点像《西城故事》。所有表演在一爿黑色的景片前进行,净空的舞台让舞者充分使用所有空间,蒙台威尔第的音符于是被舞者的身体谱出更多的表演可能性。

顚覆莎剧的《屠杀》

莎士比亚写了八出关于玫瑰战争的剧作,包括《理查二世》、《理查三世》、《亨利七世》等,「德国汉堡剧场」(Deutsch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把这些剧集合成一出长达九小时的《屠杀》。此剧顚覆性强,同志情欲与舞台暴力的呈现,让许多莎士比亚学究鞑伐,却也引起年轻观众的广大回响。

来自比利时和荷兰的编导拉诺(Tom Lanoye)和波西瓦(Luk Perceval),其顚覆并赋予莎剧新表演风格的企图非常明显。剧中演员都没有穿一般莎剧演出所采用的古装,许多景中演员甚至以全裸出现,加上剧中出现的怪诞、血腥、暴力及性爱,因此在奥地利演出时引起很大争议,保守舆论坚持要将此剧如电影般被分级。全剧只有十三个演员,各在不同段落分饰不同的王族公爵,两大皇族的权力角逐与争杀,以语言和肢体暴力呈现这十五世纪的英格兰血腥内战,从理查二世在一三九八年被控告开始,到一四八五年亨利七世登基为止。

《屠》这个剧名象征了剧中的残杀与暴力,每个角色都视彼此为敌人,互相斗争戕害。九小时的剧有几点表演风格:一、全剧焦点都放在血腥、暴力以及讽刺场面,莎士比亚剧中原有的喜剧元素、温馨场面都被摘除,例如著名的胖骑士Falstaff原本是喜剧角色,但在此就变成有扮装欲的La Falstaff夫人,穿著红衣女装顚覆登场。二、同志情欲表演的开发:剧中虽有女角,但剧情中心是围绕著一群男性角色上,女性成为配角,于是表演充满男同志的流动情欲,扮装易服、虐待/受虐、热情激吻、以及大胆的性爱动作历历呈现在舞台上,男性肉体的阳刚或阴柔都大量地被导演使用。三、演员的暴力演出:演员所采用的表演风格完全不是英式的莎剧表演样态,而是夸张的狂暴肢体加上不断嘶吼的声音,九个小时的演出必须不断处在身体能量的高点。四、语言的翻转顚覆:莎剧的台词被翻成别的语文,原本就有原文韵脚、抑扬格五音部消失的问题,导演则在此翻译问题上加以玩弄,把莎剧台词加入许多粗俗的美国俚语,甚至美国帮派饶舌歌,以及脏话,尽情顚覆莎士比亚的经典独白。

此剧的表演场地也十分特殊,在奥地利演出时的场地选在一个河流上的制盐岛,以三面开放的舞台演出。此剧搬到柏林,长度依然,但表演场地则变成了一个名叫「竞技场」(Arena)的废弃工厂。此地周末常有摇滚演唱会和电子音乐派对,剧团将之稍加改装,莎剧里的王族仇杀就在市郊的废墟里上演。《屠》取材自莎剧,但呈现出来的则像是一部昆丁.塔伦提诺(Tarantino)式的黑帮电影,充斥著血腥暴力,在剧场里造成的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杰出」地「毫无意义」的《杰夫.昆恩》

「如果「杰出』是这次戏剧节选戏的衡量标准,那么《杰夫.昆恩》就只能是在『毫无意义』的项目里面『杰出』。」戏剧节评审之一彼得.依登(Peter Iden)如是写。这句话对《杰夫.昆恩》听起来是诋毁,但又符合事实。《杰》是当代剧作家高兹(Rainald Goetz)的作品,原作以第三幕开始,具有高度实验性,全本无舞台指示,也无任何角色,甚至以玛丹娜的〈冰冻〉Frozen歌词作为「序词」(epigraph)。高兹为了引起注视,曾在一个文学艺术节上当众手刃自己的额头。如此疯狂的作者,写出来的剧本也非常天马行空,非常难以演出,因为文本提供的指示很少,表演的可能性却也变得非常大,导演必须重新分派角色以及建构表演风格。

昆恩是当代争议性非常高的艺术家,在一九九二年发表《天堂制造》Made in Heaven的雕塑装置作品,大胆表现他与成人电影演员妻子之间的性爱,因而闻名。但是想要在此原剧中找到昆恩的人,一定会陷入迷雾,抓不著头绪,因为他并非角色之一,也非全剧讨论重点。同样来自「德国汉堡剧场」的导演舒兹(Wilfred Schulz)并不想赋予这个本身就不企图去指涉任何意义的作品太多「意义」,他把全剧分成四个主要景:夜总会、车站、画廊和剧场,演出一场让许多剧评家大声讨伐、或者是起立疯狂鼓掌的戏。

导演安排穿著肉色紧身衣的男女,身上重点部位用叶片挡住,亚当夏娃的形象于是浮现。亚当与夏娃在夜总会外面等待入场,但却不得其门而入,他们边抱怨边散步到地铁站等车,然后景片一变成了艺廊,里头展示著昆恩的裸体小男孩和小女孩的作品(也是《天堂制造》系列作品),最后所有角色都变成了卡通人物,包括粉红豹、玩具熊、狗等,占据了纯白色调的舞台。但纯白的色调马上被污染,因为粉红豹开始呕吐,其中一只熊开始四处便溺,其他动物开始交媾,全剧结束。

「这是什么东西?」大慨是大部分观众看完此剧最直接的反应,但导演却明显地不想呈现任何所谓的「意义」,剧中无线性发展的剧情,也无具体的人物角色,台词也毫无逻辑可循,杰夫.昆恩更非全剧所要「探讨」的主题。如果观众真要「探讨」,可以把亚当夏娃当成昆恩与妻子的翻版,也可把此剧诠释成对大众文化的揶揄,或者对中虚阶级剧场的反动。但无论如何,导演演员都玩得尽兴,整出剧充满嬉闹狂欢的风格,例如演员宣布中场休息,在观众起身预备到外头休息时,演员马上宣布中场休息结束,观众必须马上回座。于是意义不再重要,只是纯粹一场没有剧情、起伏、角色的「玩」(play),「意义」有否由观众自己决定。评审委员依登对此戏的诋毁,此时成了此出戏最好的宣传,「毫无意义」,相信导演和剧作家将视之为称赞。

千禧年的戏剧节虽是圆满成功,但戏剧节只有几天,过去一年德文剧场的隐忧仍在:德国统一届满十年,经济不稳让许多剧团支撑困难,剧场界普遍弥漫一股不安的气氛。今年没有任何一出表演来自前东德的剧团,显示前东德剧团在政经、剧场人脉上仍处于劣势。德国统一后动荡未平的轨迹,剧场也是历史见证人。

译注:

1.此剧两年前被新鉴定为莎士比亚的第三十九个剧本。

2.汉堡来的《哈姆雷特》采用女演员演出哈姆雷特一角,但因故取消在此戏剧节的演出。此表演则在二〇〇〇年的爱丁堡艺术节压轴登场。

3 .蒙台威尔第(1567〜1643)是文艺复兴音乐过渡到巴洛克的最重要的义大利作曲家。

 

文字|Thilo Tetzlaff  德国哥亭大学法学博士

翻译、合写|陈思宏  台大戏剧研究所研究生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