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这次海洋四重奏整体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凯特尔的功劳实是要占另一大部分。他的演奏时而恬静的鄕村风格,时而又冷凝如冰雪天地里的滴露,晶莹而透明;更重要的是,凯特尔总是适时地知道,在衬托其他团员时收敛表现,该自己独当一面时,更不会有任何迟疑地倾神投入。
海洋四重奏
9月26、27日
台北新舞台
该怎么说这次海洋四重奏Sea Quartet来台演奏这件事呢?打从一开始笔者在与玖玖文化几位负责这次演奏会的朋友接洽一些访问的事宜外,其实自己本身也对他们这次来访感到兴奋。虽然这次笔者只有与凯特尔.毕卓斯坦(Ketil Bjorrnstad)与塔吉.瑞朵(Terje Rypdal)两人作了简短的访谈而已,但从与两人较为亲近的接触经验中,发觉到倘若还有所谓音乐家风范的话,那么这四位所表现出的个人气质尽管略有不同,但却都称得上是已达上层境界的功力修为了。
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次他们来台演奏的两晚场次笔者都有参加,在整个曲目的安排上,两场都是以炯.克理斯坦森的鼓作为开场引子。笔者记得吉他手塔吉在一次访问中曾说过,他理想中的梦幻乐团是除了曾经合作过的大卫.达伶外,其他人选便是凯特尔与克理斯坦森两人,坦白讲,凯特尔的钢琴自是无庸置疑,但为何指名要克理斯坦森当鼓手却是让笔者纳闷了很久;基本上,一般的爵士乐鼓手,大都仍是有独当一面的个性与一定程度地要求表现,但这次在亲眼看见克理斯坦森的鼓法时,笔者才恍然大悟为何塔吉独钟这位非常内敛沈潜的鼓手。因为就整个乐团的韵律调子来看,凯特尔的钢琴无疑是主角,可是对于同属敲击性质的鼓手而言,一般的年轻乐手自是仍想力求表现,但克理斯坦森却不然。虽然他在第一晚也有一次独奏的机会,但他的鼓法风格仍是偏向非常细致的巧击。尤其在第二晚一开始没多久,他看似漫不经心、爱开玩笑的作风,其实是蕴含非常深厚的功力才能如此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而他的那些慢板敲击,到了第二场更是觉得他的鼓法已达到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境界,甚至他那些未击出的拍子更具有一种内聚的无形韵律存在,诚属一位少见而相当迷人的高手。
随后紧接著的Laila、The Sea II加入钢琴与大提琴,这两首原本各自收录在唱片The Sea、The Sea 2的开头曲,在这边的现场效果要比录音间的空间感要来得更为清澈辽阔,而且就四位乐手的配置来看,从最左边的钢琴、大提琴、鼓到右边的吉他,相互之间的音场空间算是很恰当的,只是后来不知是因整个收音部分可能并未再仔细检查过,所以整体的音量及共鸣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塔吉的吉他似乎都抢过其他人的音量,使得整体的平衡感略微失调。但在后来当晚结束后,才知塔吉这次带来的Mashall音箱似乎摔坏了,因此他才一直必须随时得调控音量及其他旋钮。
第二晚的音场也同样出了状况,达伶的大提琴共鸣情况非常不理想,尤其一开头大提琴的高音有点破掉,共鸣声太强。钢琴声则还好,吉他声比前场好,但音量仍是太大而抢过其他人。幸好在接著凯特尔介绍完每位团员后的The Sea IX及Brand两首均是较沈缓的曲子,因此才有机会可以让设在听众席后方的音效工程师(sound effect)可以趁机调整,否则如此下去整晚音乐会大概就毁了。
拨弦、摇杆样样都来
有趣的是,虽然两场曲目大同小异,但塔吉的表现却是有所差异。在第一晚或许场地及其他因素还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他的吉他独奏还不是很多,而且感觉上只是在依照曲子本身该有的部分作呼应而已;然而到了第二晚,塔吉便开始大幅改变作风,不仅在开场没多久就积极加入许多即兴弹奏的部分,而且在指法上更趋近摇滚风格。譬如说在大部分的曲子中,第一晚塔吉的吉他音色大部分只用了摇杆来拉长音响空间感,或者用手指弹奏的方式进行;但是到了第二晚,不仅电吉他的弹奏方式增加外,他还加重许多偏摇滚乐的指法,例如快速的和弦移位、如Eddie Van Halen一般用古典小提琴的方式直接拨弹琴柄上的钢弦等等,都是让在场的听众直呼过瘾的绝妙技法。
事实上,以塔吉早年经历过六〇年代英美摇滚风潮洗礼的组团经验而言,这些演奏技巧自是家常便饭,没啥好讶异的,但若说三十几年的音乐修为来看,他的演奏风格是非常收放自如,不论是以绵长音描绘挪威海域的气魄,或是以指尖泛音企图模拟冰河幻域的冷瑟音场时,他的力道掌握度都非常恰当,换言之,他可以任意地把玩,并从电吉他任何一个零件部位来发音,譬如敲击琴头、移动琴身、调整收音纽、拉扯摇杆等等,都仿佛是一件易如反掌的技术一样。只是他和一般摇滚、重金属吉他手最大的差异在于,他并不用过多复杂的效果器,而且同时更加专注在环境气氛的营造上。
想起温德斯
也因此,当整场的演奏重心逐渐转移到凯特尔及大卫两人身上时,可以发觉又有另一种的况味出现在近中段的Upland、大卫的个人独奏曲及Qui Passe三曲中。
因为之前几首合奏的曲子大都是以凯特尔和塔吉为主角的对话居多,但是一旦换到凯特尔和大卫的钢琴与大提琴的曲目时,大卫非常深厚而内敛的个性才开始显露出来。而若就他两场的演奏情况来谈,他这次显然和他四年多前曾来访的造诣又是不同的意境了,因为即使是双重奏,大卫在演奏上仍是尽量保持低调的态度配合,他自然地让钢琴的戏剧效果与大提琴的低沈形成了一股张力,而在音色质感上却又非常丰富。
此外在个人独奏部分,他的演奏则是非常生动,但在后段使用回音效果却变得有点奇怪,不知道是音效师过份渲染了大卫的提琴声,还是他原本就是要这样的效果。幸好到了隔晚,他则改以适度的个人人声演唱与琴声搭配,而很自然地,一股非常人文气息的感觉就汨汨而出,有时甚至让人联想到他为导演文.温德斯所做的配乐。
织理多变而层次丰富的钢琴手
其实,若说这次海洋四重奏整体的演出是非常成功的,那么凯特尔的功劳实是要占另一大部分。因为在最后鼓手克理斯坦森再次以慢板鼓技引导出The Sea IV时,凯特尔却在第一晚先临时来段即兴的呼应,他以极其用力而快速的拍子弹奏,手指猛烈敲击琴键而发出轰然声响,而克理斯坦森自然以快板的鼓刷拍击跟著走;但是到了第二晩时,他则改以较为甜美的田园风格引出全曲。事实上,如果读者有事先听过凯特尔的几张作品便可以发现,他的演奏织理其实是多变而层次丰富的,时而恬静的鄕村风格,时而又冷凝如冰雪天地里的滴露,晶莹而透明,但有时又如小溪间的流水平缓地流过。而且最重要的,他总是适时地知道,在衬托其他团员时收敛表现,该自己独当一面时,更不会有任何迟疑地倾神投入。
最后,在听众热情的鼓掌下,全队演奏了安可曲History作为结束,而一场演奏会是否成功其实看听众的反应立即就知道了,因为两场会后楼下的唱片不仅都卖得所剩无几,而且在团员签名时,也都出现大排长龙的景况。但如果你问笔者自己的感受及评价又如何呢?笔者愿意以塔吉.瑞朵曾发行过的一张专辑名称If Mountains Could Sing作为结束:假若高山流水能歌唱的话,那么他们必定庆幸这世间还有四位知音能为它们谱写如此神入的作品。在山水之间,在桃源之境。
文字|胡子平 音乐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