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娃.玛顿(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歌剧名家档案 歌剧名家档案

歌剧年代,硬底子打造

伊娃.玛顿(Eva Marton)

细数玛顿的演艺资历,确实是硬底子打造出来的。她嗓音的光谱,从最早靠近芙蕾妮、舒瓦兹可芙那端,递移到卡拉丝、苏莎兰,乃至最后追随妮尔森、琼丝。如果说有所谓「女高音文凭」,玛顿确实是二十世纪末叶,罕见「学历」完整的女高音。

细数玛顿的演艺资历,确实是硬底子打造出来的。她嗓音的光谱,从最早靠近芙蕾妮、舒瓦兹可芙那端,递移到卡拉丝、苏莎兰,乃至最后追随妮尔森、琼丝。如果说有所谓「女高音文凭」,玛顿确实是二十世纪末叶,罕见「学历」完整的女高音。

跟「三大男高音」相比起来,伊娃.玛顿的知名度未免落后太多,这是行销而非艺术境界的关系。玛顿早期最常在唱片里对口的是卡列拉斯,他们入行的时间相差不多,玛顿长卡列拉斯三岁,成名时间相近。卡列拉斯九〇年代以来已绝少演出全本歌剧,玛顿歌剧档期至今还排得满满。玛顿与卡列拉斯合作过的《托斯卡》、《杜兰朵公主》、《费多拉》、《安德列.夏尼耶》,正好呈现有趣的对比。玛顿的力度轻易就可以凌驾卡列拉斯,但是卡列拉斯更具音质的层次感,这点又是玛顿难望项背的,他们同台正好互相衬托彼此的优缺点。他们深知自己的擅长领域,玛顿没有跨越扮演楚楚可怜的咪咪,卡列拉斯也未桃战华格纳英雄男高音。

热爱运动的「英雄女高音」

玛顿于一九四三年在布达佩斯出生,童年便参与广播公司的儿童合唱团演出,因为表现杰出而担任独唱要角。后来进入李斯特音乐学院习声乐与音乐教学,学生时代便认识后来的丈夫,毕业不久便结婚。玛顿娘家姓海恩利西,她冠夫家姓氏玛顿,是个颇传统顾家的好妻子,喜欢居家的烹饪与园艺。玛顿热爱运动,曾是匈牙利国家排球代表队成员,运动专长有助于日后挑战耗费体力的「英雄女高音」。玛顿不善钻营,二十四岁在「玛格瑞顿岛夏日音乐节」演出《蝴蝶夫人》,但仅只扮演平克顿夫人那样的配角。隔年加入布达佩斯国立歌剧院,这个剧团以资历不以实力取胜,年轻的玛顿颇不得志,刚开始只能唱唱林姆斯基、高沙可夫《金鸡》那种路线不相衬的冷门角色。玛顿的「第一个五年(1968—72)」,声誉几乎没有跨出布达佩斯城。

然而,老天还是没有亏待这个天赋异禀的好歌手,玛顿某一晚演出《莱因的黄金》中的费丽卡,在座的法兰克福歌剧院艺术行政人员卡多纳发现明珠,便延聘她前往德国,签下一纸三年合同。玛顿在法兰克福歌剧院待了「第二个五年(1972—77)」,她遇到贵人指挥家克里斯多幅.范.杜南伊,迅速打开国际知名度,后来杜南伊跳槽汉堡歌剧院,玛顿义不容辞地追随。玛顿在法兰克福的第一年,就首度演出八个威尔第、普契尼、莫札特的歌剧中的吃重角色,总算真正进入「女高音功课」。玛顿这段期间也开始展开欧洲之旅,在佛罗伦斯与瑞卡多.慕提合作《威廉泰尔》、第一次在维也纳歌剧院唱义大利文《托斯卡》(从前在布达佩斯得用匈牙利语唱普契尼)、在慕尼黑唱《唐乔凡尼》的安娜、在大都会唱《纽伦堡名歌手》的伊娃。

「杜兰朶」接班人

八〇年代玛顿足迹遍布欧美重要歌剧院,成为匈牙利最具代表性的女高音,声誉并比西班牙的卡芭叶、贝冈莎,捷克的葛贝洛娃、波普,保加利亚的狄蜜特洛娃、纽西兰的卡娜娃,所谓「非歌剧主流国家」的主流红伶。她在大都会歌剧院的地位很快就获得巩固,八一至八六年间,纽约时报乐评三度颁给她年度最佳艺术家的赞誉,表彰她诠释《没有影子的女人》、《唐怀瑟》、《托斯卡》三出戏的成就。最能打开玛顿知名度的演出,要属八三年她在维也纳歌剧院首度演出《杜兰朵公主》,由当时维也纳歌剧院总监罗林.马捷尔掌舵。这次演出因为有CBS唱片公司跨海录影转播,造成传播媒体争相报导,大大提高曝光率,担任卡拉夫的卡列拉斯、柳儿的李柴蕾丽都是一时之选,导演哈罗德.普林斯更是在伦敦剧坛呼风唤雨的高手。

〈公主彻夜未眠〉虽然捧红「三大男高音」,但歌剧行家却更看中玛顿的杜兰朵。玛顿几乎唱遍举世重要歌剧院的杜兰朵,包括大都会、史卡拉、维洛纳、旧金山、芝加哥、巴塞隆纳、休士顿、华盛顿等等,一共有六种《杜兰朵公主》录影版本在市面流通,还有两种唱片录音,马捷尔(CBS)与罗贝托.阿巴多(BMG)指挥的版本。乐评开始认定她是继卡拉丝、苏莎兰、妮尔森之后的「当代最佳杜兰朵」,玛顿曾经由妮尔森亲自钦点为「杜兰朵接班人」,尤其是重要的「血统证明」。玛顿曾与妮尔森同台演出《没有影子的女人》,饰演染工之妻的妮尔森非常中意饰演皇后的玛顿,鼓励她挑战杜兰朵,行家眼光的确不差,玛顿果然一鸣惊人。

学德文,进攻「华格纳女高音」

八〇年代末期,玛顿登上另一座顚峰,那就是华格纳《指环》里的布伦希德,在此之前布伦希德亦是妮尔森的招牌角色,妮尔森曾在萧提与贝姆两个本世纪最重要的《指环》录音中饰演这个女英雄,是唱片史上无可取代的布伦希德。九〇年代竞争这个宝座的是伊娃.玛顿与希德嘉.贝莲丝,她们的全本《指环》发片时间重叠,各自代表DG与EMI的唱片竞争。玛顿与贝莲丝早在莎乐美、艾雷克屈拉、托斯卡这些角色中,展现强烈的较劲意味,遇上唱片公司超级大制作全本《指环》尤其瞩目,她们分别被海汀克(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与李汶(大都会歌剧院)纳入录音班底,蔚为世纪末乐坛盛事。九二年祖宾.梅塔在芝加哥抒情歌剧院推出《指环》,玛顿亦是他最中意的布伦希德。

玛顿从她离开布达佩斯应邀到法兰克福,才开始认真学德文,如今已是当代数一数二的「华格纳女高音」,这种功力得自她的按步就班与勤劳诚恳。玛顿能唱五种语言,约莫四十个角色,从她以莫札特抒情女高音,一路探向普契尼、威尔第,及至理查.史特劳斯与华格纳,有一脉可寻的逻辑。玛顿在第一个十年,几乎不碰第三个十年的吃重角色,最近几年她也有自知之明,不再演出莫札特或威尔第的抒情女高音。观看她这两年的行程表,所唱的角色集中在托斯卡、杜兰朵、乔空达、皇后(《没有影子的女人》)、伊索笛、奥特露(《罗恩格林》),以及有地缘关系的《颜如花》、《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玛顿在演艺生涯表现出来的选角逻辑,远超过「三大男高音」,她也从不逾越跨界,因此也能得到真正行家乐迷的敬重。

不过玛顿在唱片录音上,并没有赢得等同舞台的胜利。基于血缘关系,玛顿早期录音以匈牙利本家Hungaroton公司为主,大部分都是个人独唱专辑。Hungaroton根本无法灌录全本莫札特、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在市场上完全难以与其他托辣斯式的大公司竞争,一直到九〇年代才由Naxos公司打破禁忌。所幸玛顿八三年终于进入CBS,录下脍炙人口的《杜兰朵公主》。这个版本虽然未能超前卡拉丝、苏莎兰、妮尔森,但已足够打开国际知名度。可惜她不能成为马捷尔的固定班底,马捷尔不久便与维也纳歌剧院翻脸,两人后来只再合作过马勒的《复活》交响曲。玛顿进入CBS,灌录几出基本剧码,包括先前提到与卡列拉斯合作的四出,与多明哥合作的《梅菲斯特》,与拉梅合作的《蓝胡子公爵的城堡》,男角还算一时之选。但是伴奏的团队是帕坦与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实力与知名度都太弱,很难在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回首已过三十载

新力公司并购CBS后,并没有打响歌剧这条路线,原本高度期待的慕提、阿巴多、阿蓝尼亚只好各奔前程,对从前CBS老录音更是几乎不闻不问。当DG、EMI、Decca纷纷将先前库存录音,改以中低价位再制发行时,玛顿的录音依旧是高价包装,完全失去竞争力。新力虽然一度找来梅塔、柏林爱乐、纽约爱乐与她搭档《莎乐美》、《古雷之歌》,但这回反而是梅塔过了他的巅峰期,没有得到热烈回响。倘若时光倒转,卡拉扬八一年那个《杜兰朵公主》录音,能够找她跟多明哥搭配,日后将她纳入班底,也许她的录音事业会整个改观。卡拉扬当年挑选李柴蕾丽唱杜兰朵,两年后李柴蕾丽又在马捷尔团队唱柳儿,显然玛顿更适合这个先霸后柔的东方公主。比玛顿还小三岁的李柴蕾丽,早已先她隐退歌坛。当年卡拉扬没有重用玛顿,因为他的班底已有相同路线的贝莲丝。

不过玛顿还是在九〇年代赢得应有的重视,她改投新东家EMI与BMG,录音数量虽然不多,但口碑极高。她与沙瓦利许的《艾雷克区拉》、与海汀克的全本《指环》,都是世纪末数一数二的名盘。她还跨到BMG与柯林.戴维斯合作《罗恩格林》,与老阿巴多的姪儿合作《杜兰朵公主》,这两出戏的男高音班.哈本纳是当今最看好的英雄男高音,如今已是玛顿的声势去拉拔新生代搭档。玛顿最近庆祝入行已逾三十年,回顾她的演艺资历,确实是硬底子打造出来的。她嗓音的光谱,从最早靠近芙蕾妮、舒瓦兹可芙那端,递移到卡拉丝、苏莎兰,乃至最后追随妮尔森、琼丝。如果说有所谓「女高音文凭」,玛顿确实是二十世纪末叶,罕见「学历」完整的女高音。

 

文字|庄裕安  医师、作家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