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棪带华冈舞蹈团至欧洲巡回演出。(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 提供)
追忆与悼念 In Memoriam 追忆与悼念

真的是「末末末了一次」了

追忆台湾舞蹈教育之母──高棪

身兼学者、教育家与编舞家的舞蹈家高棪,以开拓者的精神,创建台湾第一所舞蹈科。这位终身未婚以校为家的舞蹈系主任,作育台湾舞蹈界的英才,默默耕耘超过半世纪之久。

身兼学者、教育家与编舞家的舞蹈家高棪,以开拓者的精神,创建台湾第一所舞蹈科。这位终身未婚以校为家的舞蹈系主任,作育台湾舞蹈界的英才,默默耕耘超过半世纪之久。

素有「台湾舞蹈教育之母」之称的高棪教授,民国前三年生于安徽省贵池,在家排行老么。受父母亲的影响,从小便喜爱看平剧,尤其对平剧中的舞蹈特别感兴趣,每次观看之后,便在家自行揣摩、练习,这些美好的经验,便成为她日后从事舞蹈创作的基石。

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期间,随美籍教授海蒂(Haitet)学习土风舞、性格舞(Character Dance)与形意舞(Interpretive Dance)。海蒂的教学内容、教学法及敬业态度,深深吸引高棪这位时代的新女性。初次接触西方舞蹈文化的她,从此对舞蹈教学、表演与编舞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漫长的舞蹈生涯从此开始。

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民族意识高涨,传统艺术倍受重视。高棪亦不落人后,以她的热忱著手研究早已流失的中国古舞,与此同时还投注精力在边疆民间歌舞的采集。她一方面联合音乐界、舞蹈界有心人士,著手研究中国民间乐舞,并远赴新疆、西藏进行采风;另一方面在她的姐姐── 教育家高梓,的协助下,从古书中探索中国古代舞蹈的动作特质与精神,戮力钻研,终于编作四支极具代表性的古典舞蹈,包括:《宫灯舞》、《拂舞》(亦称「文舞」);《干舞》、《剑舞》(亦称「武舞」)。高棪的「文舞」温柔婉约、幽雅高贵,将中国仕女心平气和、端庄的形象表露无遗;「武舞」则气度辉宏、阳刚有力,为励志图强的舞蹈,颇适合用来激励民心士气,因此成为当时学校教育中主要的舞蹈教材。

随政府迁移至重庆期间,高氏姊妹仍然坚守在舞蹈教育的岗位上。她们为了培训舞蹈师资,主办了「短期舞蹈训练班」。当时中国第一位从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毕业的戴爱莲,亦加入教学阵容,也跟高氏姐妹一道赴边疆采风,并且将成果纳入师资训练班教材中。「短期舞蹈训练班」由戴爱莲教授边疆民族舞、高棪教授欧美土风舞、高梓教授儿童舞蹈,为中国大陆培训不少舞蹈师资。

影响三十年台湾高等舞蹈教育

随政府迁台后,高棪肩负起台湾舞蹈教育的工作,任教于新竹师范学校、台北女师专及台湾师范大学等学校。这三所学校皆是当时培养师资的学府,培育出来的学生均是各中、小学之教师,影响层面甚广。在此期间除了教学,高棪仍继续其舞蹈研究与编创。

六〇年代,高棪受命在中国文化学院成立舞蹈科,由于在台湾无前例可循,筹备工作极为艰辛。在高梓倾力协助下,整个策画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她们姊妹俩参考美国舞蹈教育的制度与课程,在发扬中国文化的精神之下,厘定了舞蹈科的课程、制度。这项创建影响尔后三十年台湾高等舞蹈教育甚钜。

文化舞蹈专修科(注1)在高棪二十六年全力以赴的经营下,成绩斐然。其间培育的舞蹈专业人才逾七百人,校友遍及舞蹈界各阶层,成为舞蹈界不可缺少的中坚份子(注2),活跃于台湾表演艺术舞台与舞蹈教育界,可谓人才辈出。其间,由文化舞蹈系师生和优秀校友组成的「华冈舞蹈团」,在高棪的率领下,除了每年在国内定期公演之外,并且代表国家赴海外巡演达三十多次(注3),赢得无数佳评。

教学甚严,亦师亦友

高棪这位终身未婚以校为家的舞蹈系主任,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舞者,也是一位严格的教师。她跳起舞来轻巧灵活、韵味十足、唱作俱佳,但求好心切、一丝不苟。记得民国五十七年(1968)在排练墨西哥世运会的节目时,学生张莉由于紧张过度昏倒在她的跟前。我们永远忘不了她的名言「末了一次!」、「末末了一次!」、「末末末了一次!」,这默示我们,一再地反复练习是表演者成功的秘诀。虽然工作上要求甚严,私底下她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却是不遗余力,对于家境较差的学生也常伸出援手,确实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高棪身兼舞蹈学者、教育家与编舞家数职,以开拓者的精神,为台湾的舞蹈教育披荆斩棘、汲汲营营,耕耘超过半世纪之久。民国七十九年退休时,将舞蹈系主任之职传递给第一届毕业生伍曼丽。

九十寿宴席中她曾说:「我三十岁就觉得有点年纪,四十岁便认为老了;如今到了九十岁,反而感觉才像五十…,虽然年纪这么大了,想完成一本有关中国舞蹈源流的书,是毕生最大的心愿。」言犹在耳,未料到九十年八月二十九日因糖尿病并发胃出血而辞世,故旧门生闻讯甚感哀伤,掬泪同悼这位才德兼备的长者。其奉献、牺牲的精神与睿智、慈祥的容貌将永存于我们的心中。

注:

1.文化舞蹈科于民国六十四年晋升为为大学部、体育系舞蹈组,八十一年独立为舞蹈学系。

2.如:伍曼丽、陈学同、王广生、刘黎偀、陈 玉秀、李慧美、李英秀、黄丽薰、江映碧、林丽珍、樊洁兮、王云幼、吴秀莲、何惠桢、郑淑姬、林秀伟、李巧、古名伸、余能盛、陈伟诚、杜碧桃等人。

3.包括:一九六八年墨西哥世运会、一九七〇年日本万国博览会、一九八一年世界体育健康休闲会议、一九八七年美国舞蹈节与世界各国的民俗艺术节…等等。

 

文字|江映碧 中国文化大学舞蹈系讲师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高棪生平年表:

民前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生于安徽省贵池,在七位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么,父亲高楚秋为地方绅士,经营香舖远近驰名。

民国二十五年

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系,随美籍教授海蒂学习土风舞、性格舞与形意舞,初次接触西方舞蹈文化。

民国二十八年

中日战争,高棪与其姊高梓随政府迁都至重庆。开始舞蹈教学工作,兼任四所学校的舞蹈教师。

民国三十八年

随政府迁台,继续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任教于新竹师范学校、台北女师专及台湾师范大学。

民国四十三年

高棪应全国教育学会之请,采访研究原住民舞蹈,随行的尚有音乐教师林树兴及地质学考察团。一同深入新竹竹南乡,采集了四支原住民舞蹈:《万众欢腾》、《如在天堂》、《快乐生活》与《伊那鲁湾》。透过民政局举办的原住民歌舞讲习会,这四支舞成为很受欢迎的学校舞蹈教材。

民国五十二年

为总统府前国庆大典编作大型舞蹈,深获教育部长张其昀的赏识,特别聘请她担任中国文化学院五年制舞蹈专修科的创科主任。

民国五十六年

与文化舞蹈系师生和优秀校友成立「华冈舞蹈团」。

民国七十九年

退休,将舞蹈系主任之职传递给文化舞蹈科第一届毕业生伍曼丽。

民国九十年

八月二十九日因糖尿病并发胃出血辞世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