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映碧
-
特别企画 Feature
沈缓流转不断 舞动一念悠长
《观》的身体意象、肢体语汇与舞蹈时空之交错 舞者以高、中、低的姿势默默潜移于舞台上,由后向正前行的舞者往往默示一场仪式即将发生,舞台的正中间是仪式的主祭坛,当时空转换时,在正中间的主祭者(演员)就往两侧退场,一场场交替的情境,象征著世代、空间、氛围、事件、情感与真幻的交错。舞台上张立著层层叠叠的纱幕由上舞台瀑泻而下,在灯影的投射下,幻化成各种自然景观溪流、水波、卵石、高山、稻田。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双人舞的西方源流 从现在起,让我们双双起舞!
西方舞蹈、歌剧与戏剧同样源自希腊戏剧。「最早在希腊戏剧中,女角是由男演员扮演,剧情以希腊悲剧为主由一个演员讲述故事,伴以歌者们的演唱,男女主角间仅以简单的手势和步伐传递情愫,甚至连拥抱的动作都没有!」这是西方双人舞的源起。 文艺复兴初期,欧洲的皇室盛行宫廷舞蹈,优雅的双人舞出现于宫庭的舞厅(ballroom),目的为社交和择偶,华尔滋、小步舞在宫廷盛大的舞会翩翩起舞。此时民间土风舞亦孕育双人舞的雏型,在民间土风舞以环舞的形式进行,男女各围一个圆圈,男女之间的对跳常随著队形转变而交替与轮流,因团体活动性质较浓,男女单独对跳的机会并不多。 应和剧情芭蕾而生 西元一六六二年,路易十四在巴黎成立第一所皇家音乐舞蹈学校,女性舞者始出现于芭蕾舞剧中。此后,双人舞技巧萌芽于剧情芭蕾(Ballet daction),由芭蕾大师乔治.诺维尔(Jean Georges Noverre,1727-1810)创立,在他的主张下,舞剧、歌剧、戏剧分道扬镳。十九世纪中叶浪漫芭蕾兴起,第一出浪漫芭蕾舞剧《仙女》La Sylphide(1832),女舞者们穿上硬鞋,足尖动作轻巧、细致、抒情,将芭蕾技巧推上最高峰。男女主角的双人舞,抒情又浪漫,技巧或视觉美感都臻至完美。 芭蕾从法国传到俄国后被称为「古典芭蕾」,讲究古典美学,技巧难度节节高升,并融入俄罗斯舞蹈的外放风格。裴堤帕(Marius Petipa)与柴可夫斯基合作,创造《天鹅湖》、《睡美人》、《胡桃钳》等舞剧,是典型的代表作。三至四幕的舞剧中,包含一到二组的大双人舞(Grand Pas de deux),成为双人舞主要演出形式。其结构先是抒情慢板──男女合跳的舞蹈,表达爱恋之情;其次为男女独舞之炫耀部,此段舞以炫技为主;最后为尾声──男女合跳快板,气势澎湃亮丽,男舞展现弹跳与旋转技法,女舞者大秀硬鞋技巧如单脚旋转三十二圈等。 芭蕾发展近两百年五十年后,叛逆儿「新古典芭蕾」兴起。始祖为米契尔.佛金,他将舞剧浓缩至一到二幕,舞作具民族风格,取材开始与人类现实世界发生关连,更具时代感和个人风格。双人舞变得生活化,不一定包含炫耀部。例如《罗密欧与茱丽叶》,从相遇甜蜜到悲痛
-
舞蹈
期待更多的自由与创意
对创作者而言,旧舞新编的困难度远甚于新制作,尤其是顶著经典名作的大光环,编舞者与观舞者都要加倍用力,才能挣脱原版作品的阴影,张晓雄如果有勇气颠覆《胡桃钳》,应该抛弃芭蕾的哑技和硬鞋,才能使《梦》剧的肢体语汇更自由更有创意,除去借尸还魂的阴影;观舞者若能不以芭蕾舞的传统技法和戏剧形式为标准,来欣赏《梦》剧,应能获得更多满足
-
舞蹈
从「原形毕露」到「解构、重构」
两年半前,在「原形毕露-还原入雅」中,陈玉秀探索的是还原舞者身心的原始性与纯粹性,在生命的成长与蜕变中,期待肉体能坦率地存活,舞者心灵的醒悟是藉著「中心轴」的追索而产生。经过七百个日子的成长与蜕变,她要析解的是,雅乐舞原始精神与舞象的结构,她要重构的是现代人的雅乐舞。
-
追忆与悼念 In Memoriam
真的是「末末末了一次」了
身兼学者、教育家与编舞家的舞蹈家高棪,以开拓者的精神,创建台湾第一所舞蹈科。这位终身未婚以校为家的舞蹈系主任,作育台湾舞蹈界的英才,默默耕耘超过半世纪之久。
-
回想与回响 Echo
来自北国的身影
整场演出最吸引人的,是隐藏在舞作中的人文背景。为什么这些舞者的外貌如此壮硕、朴实?舞步可以如此悠闲,这种缓慢的步调是台北人无法体会的,这是加拿大人的文化,也是温伯尼居民共同的身体记忆,
-
舞蹈
除了创意还要根柢
两场演出一方面彰显出本土芭蕾舞者创作力的旺盛,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台湾芭蕾舞者的技艺有待提升。
-
舞蹈
唯美与狂野
善用道具是林丽珍的特长之一,加上张鹤金的舞台设计与郑国阳的灯光设计,既写实又抽象的自然界景象应运而生,在意境的营造上可圈可点。
-
舞蹈
编舞挑战了舞者,还是自己?
以多样化舞蹈作品剌激学生的成长,但这些经验尙嫌不足的年轻舞者,在这场一面倒的挑战中并非完全落败,也期待老师们更勇敢的挑战自己。
-
舞蹈
《黑洞》的抽象与具象
刘凤学力求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变,尤其是舞作的结尾,舞者将所有身体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加上空间的灵活运用,将整个演出的气氛带进一种热血澎湃的高潮。
-
舞蹈
坚持征服桀骜不驯的舞鞋
经过五季的历练,「首督」的舞者与编舞者已逐渐发挥出个人的特色与潜力,然而他们的编舞手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格律中掺杂著混乱,这是他们的缺点也是优点,显示他们尙未臣服于学院派的游戏规则。
-
舞蹈
似真似幻的梦里乾坤 评林怀民新版《梦土》
林怀民以拼贴式的手法,透过超现实的梦境,阐释生命中的宗教、爱情、痛苦、欲望、无奈与憧憬。在《梦土》一百分钟不落幕的演出中,观众的注意力紧紧地被舞台上瞬息万变的印象与转化无常的情节所擒住。林怀民善于利用剧场的各种特殊效果与其超人一等的拼贴手法,是少有的简洁明快与前后一致。
-
舞蹈
真诚的自我剖白 评「九月的对话」
「九月的对话」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作品形式的独创性或是主题的煽动性,而是杨铭隆与苏安莉那不温不愠的动作质感与不造作、不激动又畅快的双人舞。
-
舞蹈
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模斯.康宁汉舞团来台演出
五〇年代被称为「荒谬舞者」的康宁汉,在今日的舞坛上已不具有荒谬的特质,他以行动证实了舞蹈创作可由观念的设定做为创作的出发点。他所掀起的创新热潮深远地影响著每位当代的舞者。
-
舞蹈
实验性十足的创作 《孕味十足》的联想
《孕味十足》是一场实验性极强的演出,两位主要的编舞者可说尽全力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包括编舞的技巧、动作的种类、声音的运用,舞者的性别与定位等等,只是这种多焦式的实验可能给观赏者带来适应上的困难,但无论如何,舞者与编舞者的努力与成绩是値得喝采的。
-
九四回顾
思想的身体乃创作的泉源 当舞蹈遇上「身体」……
近来,在西方价値体系下被压抑的「身体」,逐渐从舞蹈这个以「身体」为媒体与工具的领域中恢复与「精神」应有的同等地位。在东方的日本也在战后发展出从身体深处寻求创作原点的舞踏。台湾一九九四的舞蹈创作者在这些东/西观念的冲击之下,各自推出他们以「身体」出发的创作路线。
-
舞蹈
以独特的舞姿向前人致敬 评玛丽.书娜的《牧神的午后》与《春之祭》
《春之祭》显示玛丽.书娜的编舞手法是极简洁成熟的,舞者独特的技巧与动力感足以和史特拉汶斯基的音乐相抗衡。她着重于以动作和姿势的变化来探索生命的同时存在与神秘。在多种不同版本的《春之祭》中,玛丽.书娜是极具特色的。
-
舞蹈
非舞蹈、非戏剧,是舞蹈又似戏剧
在「越界」的演出中,不同声音的运用突破了四位舞者的传统训练,特殊的舞台设计使编舞者考虑到如何在高斜坡与楼梯上舞蹈,更刺激的是观众欣赏舞作时,不要让标题或舞名来限制你的思绪与感受。
-
舞蹈
典雅甜美,稍嫌轻浮 评澳洲芭蕾《睡美人》
舞团的演出使对古典芭蕾失去信心的观众,想再一次回到古典的剧场,再一次证明了古典艺术的吸引人和存在价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