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盗一偷」的技艺表现上,杨香武江湖外号赛毛遂,偷盗本领必有过人之处,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现更应甚于偷的剧情。此次小西园演出偷的过程,只见偷的剧,未见偷的戏,就如老观众所说的「有骨无肉」。
传统戏曲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戏不少:三进、三难、三戏、三顾、三请、三战、三气、三打、三让、三搜、三上、三下、三笑、三探、三盗……。这些「三」戏,观众不但不觉得乏味,还常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好戏。这些戏之所以在舞台上一演再演,观众也百看不厌,主要是在于这些「用意相同的三次」表演,三次的却各有巧妙不同的艺术表现,每次也都会有精采而让人反复嚼味的不同欣赏趣味可期。
《三》剧是武中带文的传统好戏
然而,「三」戏表演的成功,剧情安排之外,主要还在于演员个人的艺术造诣,不但要对戏的内容特质领悟于心,透过表演将其诠释于外,三次表现都要有所不同,三次表演都需各有艺术特色,「三」戏的不好表现也正在于此。目前一般传统戏曲不太演「三」戏,把戏赶完倒还容易,把戏做好,得靠演员的功力。寻常演员,只不过是让观众把同样的戏反复看三遍,流于平淡,就可谓是烂戏了,更差的演员,让观众如同嚼蜡三遍而反胃!主演者在台上都咀嚼不出戏味来,又如何能让观众看到两眼出汁、双耳出神?
二月底,小西园掌中剧团在台北保安宫演了一档连续三天的传统布袋戏「三盗九龙杯」,的确令人兴奋而有所期待。这个戏出自彭公案小说前段以杨香武和黄三太为主轴的情节:南霸天黄三太独斗北霸天窦尔墩而险胜,接著又入京打虎而获康熙皇帝御赐黄马褂,一时间威震武林,同门师兄弟杨香武不服,乃夜探皇宫盗走康熙皇帝御用的九龙杯,不料半路被神偷王伯燕「贼劫贼」盗去,九龙杯几次易手辗转流落到避侠庄都霸天金翅大鹏周应龙手里。皇宫失窃九龙杯,又是在康熙皇帝面前被偷,事岂能小?康熙责令彭公逮捕黄三太以追查九龙杯,杨香武偷九龙杯本来是要向绿林兄弟炫耀一番的,谁知又被王伯燕盗去,颜面无光了,哪敢再臭屁?可是追查不出偷走九龙杯的贼人,彭朋和黄三太就得吃罪,黄三太门徒神眼季全于是设计请黄三太举办「马褂会」,邀集各路绿林好汉赴会,于马褂会中,才引出杨香武、王伯燕等人说出九龙杯事。然九龙杯已在周应龙手中,周应龙本来不服黄三太,岂肯送回九龙杯?杨香武于是夜探避侠庄二盗九龙杯,得手后再随彭公带九龙杯入京请罪。九龙杯复得,康熙叹服黄、杨的义气本领,达木苏王爷却认为杨香武夸大其能,遂向康熙请旨暂管九龙杯,令杨香武当天天亮鸡鸣前三盗九龙杯,果真偷得便是真有本事,再赦其罪,若不能盗出,则黄杨等绿林草寇分明是欺君罔上,应一并治罪斩除,是夜杨香武果以机智,入王府三盗九龙杯,不但免罪,也扬名一番。
看不出老少、武技和情绪的武戏
这一出传统布袋戏,是武中带文的好戏,不好演。因一般以为台北地区布袋戏是传统戏、以演技取胜,本篇评论就从演技上直接切入,论武戏而略谈文戏表现。这出戏中的武戏不好演:一在南北双霸天之战,二在「三盗一偷」九龙杯各有不同巧技。
南北霸天之战,老黄三太用金背刀独战青壮辈的窦尔墩虎尾三节棍,末了才以暗器伤了窦尔墩取胜,两人的年纪、兵器有很大差异,打法自应有所不同,黄三太虽老迈性傲而不失沈稳内敛,气力杀法不如窦的威猛,却赢在三镖未打中窦之后紧接著的第四支镖,而年轻气盛刚猛的窦就输在躲过三镖以为将赢之后的那一瞬间的防备不及。布袋戏木偶是没有表情眼神的,这一段戏,端靠木偶身段动作密切配合口白以及锣鼓点的切换,以达到演技传神和武戏杀伐猛烈瞬间定胜负的目的。在这场短短的打斗武戏之中,要传达出双方迅速转变的情绪,显出老少不同武技、杀法和情绪的转换於戏偶的身段动作上,确实不好演,刀用砍、剑以杀、枪用刺、拳打、脚踢……。而小西园在这一场戏的表演,演技上既看不出在老少、兵器上的差异,身形动作上也还只是公式化的木偶对打而已。尝听中部某老艺师说︰空拳有招、脚踢有步、前踢对应、后踢不备、刀砍用猛而威、剑劈以柔而厉……的艺术表演心得,莫谓三寸木偶不如人,双手有灵以迫真,这才叫做演技,才叫是戏。小西园主演许王爱徒心切,但让拜师还不到两小时的两位徒弟一起搭配演出,确有不妥!
有骨无肉的偷之剧
而在「三盗一偷」的技艺表现上,杨香武江湖外号赛毛遂,偷盗本领必有过人之处,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现更应甚于偷的剧情。三盗九龙杯,一盗康熙九龙杯是为不服气而独力去偷来,是有备而来,不盗不甘;二盗金翅大鹏周应龙等强人武力环伺之下,是为江湖义气而拼命去盗来,是急中生智,不盗不义;三盗苏王爷府中,杨香武则是把众兄弟一起拖下水,让绿林结拜兄弟不得不团结一致配合杨香武的行动共同去赚来,是自信满满而徐款以待,不盗不行;其间被王伯燕所盗,却是喜形于色而失之大意,才让王伯燕有机可乘。四次都应有不同「偷法」的技巧表现在木偶动作上,应各有巧妙不同的好戏可期,而此次小西园演出这四段,只见偷的剧,未见偷的戏。以杨香武初盗九龙杯而言,夜探皇宫,岂能轻易避开个个大内高手、处处铜墙铁壁、时时戒备森严而进入皇宫内苑?这一过程便该有不少精采的演技可看,但观众既未看到他骇入皇宫内苑的惊险过程,也未见到杨香武赛过毛遂之处。这一场戏,轻手蹑足于登梁跳瓦和飞影跃身于环环铁卫之间的美妙演技全都未见,一下子就看到杨香武盘桓于木雕戏台的屏风之上,再一下子又出现于木雕戏台上层窗口之上。这一场戏的表现,就如老观众所说的「有骨无肉」。
记得一九九一年笔者随黄海岱游紫禁城时,老先生看到紫禁城的大而广,有感而发:「地方这么大,房子数十栋、数百间,入皇宫内阁刺皇杀驾谈何容易?皇帝在哪一栋、哪一间都不知道,青碰白撞跑整个晚上,跑到天亮还担心找不到出去的地方哩,何况处处是戒备森严的御林铁卫军!」当然,戏总归是戏,不是现实世界,所以不必在戏台上摆出处处警卫,毕竟该反映现实,让观众看出「虽戒备森严,杨香武飞簷走壁功夫更是不凡」的演技来吧?!十余年前曾见关庙美玉泉掌中剧团的黄顺仁演出《女巡按》,熊山五虎反贼夜探军营欲刺杀女巡按,五虎翻身纵跳、借形闪身、随影掩形、藏、躲、避、伏、闪…以躲过层层护卫的演技笔者至今难忘,黄顺仁却说:「我的功夫还没学到家哩。」
连台戏才看得出真本事
对小西园二○○三年的《三盗九龙杯》笔者还有以下看法。第一,黄三太门徒神眼季全是十几岁的鬼精灵一个,「马褂会」便是季全设想出来、用以引出盗杯者的,而小西园的季全,说话语气略嫌憨俗,而且以杂角(人相)的戏偶扮演,委实不妥。在全本彭公案的戏中,季全有更多吃重的戏分,足证他是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并非是个丑形于貌的人。再则,神偷王伯燕也是绿林中人,既号称神偷必有过人之处,口白以垂垂老矣老耄姿态的乌阔戏偶(戏偶很小且黑,看不清是乌贼仔或乌阔,从无牙的口白来看,应是乌阔)令人觉得不妥。虽然小说中称王伯燕是偷杨香武九龙杯于睡梦中,细节并无交代,但是他既有本事「贼劫贼」,神偷去拼伊赛毛遂,其实是很可以敷演成为一段很精采的好戏。然而小西园仅以趣味性的口白对话来处理这一场戏,杨香武大意喝了「加味」的酒倒头便睡,而九龙杯被盗、杨香武吃了闷亏之后,竟然也就自认倒楣,其实是很不具说服性的,也枉费了一场很可以好好表现演技的好戏。
笔者对小西园的《三》剧是抱著期待的,但看过之后,却不免失望︰台湾的传统戏剧真的是式微了。不但艺人的技艺退步了,观众退步更大,没有观众的挑剔要求,不会有技艺精进的艺人。目前公部门的经费补助制度,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只对「一出戏」提出经费补助,但是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剧团的经费申请案都是提出「同一出戏在不同的几个地方演出几场」的申请,下次申请就再提出不同的戏出。其实,对于布袋戏来说,长门(连台剧情)戏出较能见出传统戏表演的艺术特色,也才能够看出艺人的真本事。要编一出新戏其实不难,一年若只要编一出新戏就更简而易行了,文建会对扶植演艺团队的要求也不过如此;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做不到。
莫令观众没勇气自嘲看戏憨
霹雳布袋戏除外,布袋戏是真的没落了?!
这次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经费补助小西园掌中剧团连续三天在同一地方(保安宫)演出连台剧情是少有的例外。这个例外对布袋戏表演艺术其实是件好事。至少,「弄龙、弄盘、弄瓮、磨墨写字、甩纱帽、打虎、射气球」的演出、把观众当幼稚小孩的场面,真的令人很感到厌烦,对传统布袋戏而言是如此,对金光布袋戏而言,每场必演「神秘、先觉和妖道毫无道理得杀得天黑地暗,保力龙爆炸头猛爆,来回炮乱窜,恐龙、飞虎、怪兽也都出笼……」的卖蛔虫药式的「王禄仔」表演,观众看了,怕会连自嘲「看戏憨」的勇气也无!
剧评,总该是持平之评,君子莫笑、莫怨,愿台湾布袋戏观众和艺人能更有成长,好的技艺才得以保存!
文字|江武昌 戏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