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的音乐图书馆除保存表演艺术书籍,更积极地走入社区,引导民众参与艺术活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提供)
台湾行脚 系列专题/台湾行脚/台南

艺风处处闻 为艺术土壤深耕的府城人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走过十年,虽仍一路顚簸,却也有声有色;鄕城文教基金会在推动、整理台湾文化之余亦成立了第一个歌仔戏团;「新生态艺术环境」在深耕二年后,已融为台南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功大学凤凰树剧场仍以逐年递减的经费辛苦支撑日益增多的艺术活动……在在展现古都蓬勃的艺术朝气!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走过十年,虽仍一路顚簸,却也有声有色;鄕城文教基金会在推动、整理台湾文化之余亦成立了第一个歌仔戏团;「新生态艺术环境」在深耕二年后,已融为台南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功大学凤凰树剧场仍以逐年递减的经费辛苦支撑日益增多的艺术活动……在在展现古都蓬勃的艺术朝气!

相较于台北暮春三月的细雨緜緜,台南早已艳阳当空,粉紫色的羊蹄甲、艳丽的黄风铃花灿灿的开遍府城里外。城内「府城音乐季」、「华灯戏剧节」正热闹上演,「发现王城」艺术活动亦蓄势待发;城外,南县「走马濑之春」艺术节业正盛大开锣。一股春天的气息,让古都刹时动了起来。而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走过十年,虽仍一路顚簸,却也有声有色;鄕城文教基金会在推动、整理台湾文化之余亦成立了第一个歌仔戏团;「新生态艺术环境」在深耕二年后,已融为台南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成功大学凤凰树剧场仍以逐年递减的经费辛苦支撑日益增多的艺术活动;台南师院音乐馆落成启用,提供更多演出机会……在在展现古都蓬勃的艺术朝气!

让府城变成维也纳

「我计划将台南建设成第二个维也纳。」「府城自古以来便文风鼎盛,文化基底深厚且艺术人才辈出,祇要加以辅导,成为艺术之都将是指日可待!」刚忙完府城美术节开幕的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主任陈永源信心满满的表示。在此前提下,文化中心推出了「艺术团体四年养成计划」及「社区音乐发展计划」以做为发展方向。三年前成立的「民族管弦乐团」(传统乐器)即养成计划的成果之一;文化中心并计划由专为负笈国外学乐有成的台南子弟所办的「城府音乐季」活动中挑选优秀人才组成业余室内乐团做定期演出。此外,文化中心附属基金会亦先后辅导设立了「魅登峰」及「那个」剧团。而「社区音乐发展计划」的构想则来自基督教的家庭活动,由文化中心音乐图书馆执行,预计在台南市七个行政区各至少设三个定点,每月定期举办音乐会,并设观察员观察活动成效,制成白皮书,以做为修改的参考。

除二大发展方向,文化中心为提升市民对艺术的喜好,不断举办各种相关演讲、欣赏会,凡自制节目皆以极低票价供民众欣赏,「我们希望以低价(二十、五十元)吸引民众来亲近艺术、破除艺术是高消费的观念;但我们决不以免费来做为号召,必须建立民众付费欣赏的习惯。何况,台南市立文化中心音乐馆设备之优、残响之美直逼台北,很多团体要录制CD都喜欢到台南来,身为台南市民,更应来享受辛苦纳税的成果。」

展现地方特色的鄕村艺术

若说台南市推行的是精致艺术,那么台南县便是鄕村艺术了。教育出身的台南县立文化中心主任叶佳雄在接掌文化中心后便积极地将教育纳入文化发展五大要点的首要。叶佳雄认为「文化」应是教育的内容,而「教育」则是文化推动的管道,二者相辅而成,缺一不可。因此须具体落实艺术走入校园,与校园紧密结合;同时也须于学校培养优秀艺术人才以因应社会需求。

而基于台湾为一岛国,民众信仰风气浓厚,庙宇密度之高堪为奇观,叶佳雄认为可善加利用。「寺庙,其实就是早期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应与寺庙结合,有效的利用地方资源,用文化的力量来导正寺庙活动,如去年台南县文艺季即在南鲲鯓举办,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寺庙民俗文化。」

南瀛民族舞团、合唱团及长云乐集的相继成立则是叶佳雄「从鄕土出发,结合地方艺术团体共同推动艺术活动」的具体呈现,这个当初不被看好,甚至被视为图利他人的政策之所以有如此出人意表的斐然成绩,不过就是善用社会资源罢了,「以文化中心经费来认养地方团队,一则可纾缓地方团队的财务压力,再则文化中心可免重新培训新人的社会成本,完全是互惠的。」

推动、汇整文化资产是文化中心最困难、也最必须做的工作,在叶佳雄努力推动下,台南县立文化中心陆续出版了《南瀛民俗志》、《南瀛常民文化》等文献纪录,「文化工作除了动态的活动推展,静态的先民活动记载亦不可忽略,必须将这些文化资产妥善记录,以流传给后人。」

甫于年初完工、「走马濑之春」文艺季正式启用、座落于走马濑农场的「鄕村剧场」是叶佳雄「艺术归鄕」、「文化走入鄕村」理念的具体呈现。「鄕村剧场」占地约六百坪,为一露天式剧场,约可容纳千余人,除提供给各学校、地方社团表演使用,亦将做为研习会、培训艺术人才之用,并提供各项表演资讯,以达多元使用目的。

「凤凰树剧场」座落于成大校内,隶属文学院管辖,原系一小型礼堂,后在文学院院长阎振瀛争取下,改建为一小型剧场。剧场分为室内及室外两大部分,室内为一镜框式舞台,可容纳一百八十六人,室外则为斜坡式阶梯,约可容纳三、四百人。因舞台景深、挑高均不足,故演出多以静态音乐会为主。每年约七、八十万的经费要举办三、四十场节目,其窘况可见一斑。而面临经费年年递减、节目却锐增的难题,文学院助教吴佩珊也祇能大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运的是,来演出的团体多半不太计较酬劳,而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此外,找赞助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大多是赞助印制节目单。」如此艰苦,竟也撑了四年!

此外,甫于今年落成使用的台南师范学院音乐馆,属中型音乐馆,可容纳四百四十人,适合室内乐演出,将可提供台南地区更多演出机会。

百花绽放的民间艺术活动

相对于官方较优渥的条件、民间在推展艺术活动上便形艰辛许多,「新生态艺术环境」、「华灯艺术中心」、「艺术空间」这三个皆由旧建筑翻新的小剧场在为台南表演艺术界翻出一片天之际,各也面临了不同的难题。

「新生态艺术环境」是由一栋七十余年的老建筑翻新,结合艺廊、书店、剧场、餐飮经营形态,负责人杜昭贤初时是以画廊为主,后因考虑南台湾文化资源较差、媒体弱势,无法有效运用,加上「新生态」展出皆以当代作品为主,遂决定加入动态演出以增加其活动面向。「决定以小剧场的演出型式,取决于二个原因,一是希望能打破观众与演出者的空间区隔;二则是考虑到主流性展演不可能,因此以小剧场为主要呈现方式。一开始我们便不考虑自制、或成立剧团,成本太高了,现在平均一星期至少有一场演出。」新生态艺术总监郑明全表示,「此外,为了解决媒体弱势的问题,我们每月发行一本通讯,报导台南的展演活动。」在一年的实验后,除餐厅收支平衡、画廊偶尔平衡(须视景气而定),剧场则处于亏损状态。「当初我们并没想过要小剧场赚钱,祇希望它能打平,至少不要赔太多,因我们毕竟是企业,必须有商业考量,而这种商业与文化间的取舍、拿揑,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考验。」

第二年,新生态将经营型态朝地方资源整合,与社区结合,提供各项社区服务,举办各种文化、生活讲座,使新生态慢慢融入常民生活中;另一方面则与学校社团紧密结合,提供演出机会,累积地方性格、地方文化。「在历经二年多的摸索、努力下,新生态已逐渐为民众认同,我认为现在的新生态是一个文化磁场,将能量散发,让资源流动,而这便是我们想做的。」

除了商业空间外,教堂与医院也加入了表演场地行列。华灯艺术中心演艺厅的翻建便是一项「神迹」,剧场原为「圣包你发教堂」,在纪寒竹神父支持下翻修成剧场,是台南民间唯一挑高足够的剧场,约可容纳七十至一百人,现已成为台南剧场重镇。而「艺术空间」则是三和医院院长郑嵩镒夫妇将医院六楼提供出来,作为表演之用,由台南市文化基金会管理,魅登峰老人剧团成名作《盐巴与味素》即在此首演。

另外,位于裕农路鄕城帝国天厦的鄕城文教基金会在保存及推广台湾文化的目标下,不但成立鄕城生活学苑,主办各项文化、生活讲座、亲子活动、影碟欣赏;为年轻画家于高高画廊举办画展;举办各种研习营、社区音乐会;并进一步成立歌仔戏团,每年演出一出戏,同时计划陆续成立布袋戏团及民间艺阵的民族舞团、儿童剧团、妈妈剧团;开办台语训练班、成立台湾文化图书馆以保存、收集台湾书籍,并陆续出版台湾戏曲、文化研究丛书;举办文化寻根之旅,重现台湾文化生命力。

表演艺术三大关键──观众、场地、文化资产

观众、场地、表演团体是构成表演活动的三大要素,府城自古以来以乐风鼎盛闻名,如今是否改变?何种型式节目是票房宠儿?何种年龄层是表演艺术的忠实客群?主办单位在票务推展上面临什么问题?

根据台南市立文化中心资料显示,最受欢迎节目当属舞台剧,表演工作坊、屛风表演班的舞台剧常是一票难求;其次是大型乐团、芭蕾舞团及具知名的艺人,如「苏黎士管弦乐团」及傅聪钢琴独奏会,都有令人刮目的好成绩。反之,一些较不具知名度的独奏(唱)会,观众则可能祇有二、三成,总体而言,每场平均约八百四十至九百人。

台南县则以儿童剧最受欢迎,台南县立文化中心艺术组组长谢素月表示,台南县民众对儿童节目最热衷,票价再高都不乏人买,反映出台南县民众对儿童的重视;其次则为舞台剧、舞蹈等较具视觉刺激的节目,音乐节目则常因「太抽象、听不懂」而沦为祇有音乐系学生捧场的命运。

票务推展困难,则是台南县、市文化中心共同的、挥不去的噩梦。市立文化中心自制节目虽以低票价(二十、五十元)企图提升欣赏人口,但演出前除于各定点售票外,还须以街头看板、上第四台节目、宣传车等方式招徕民众;或请演出团体举行街头音乐会、校园研习等以提升知名度,甚至须透过企业、寺庙帮忙促销票券。而台南县原本欣赏人口即少,加上付费欣赏习惯尚未建立,对票务推展更是雪上加霜,在动用一切可资运用的宣传资源后,便祇能静观结果了。

这种挥不去的梦魇鄕城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叶重利却从未尝过。鄕城文教基金会每年平均代理三至四个节目在台南演出,挑节目的原则除须选知名度高、卡司强外,来台演出频率太高的不宜(如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初来时全场爆满,但连续来四、五年后,票房便节节下降),在选定表演团体后,叶重利便将票券行销分为三种:第一种采直销法,运用人脉固定委请具良好关系的人员代销,给予优厚的佣金;第二种为定点销售,即一般售票口,但另给销售人员佣金,以激励售票人员主动促销;最后则是针对企业主的重点销售。通常一场不错的节目,在直销及定点销售即吿额满,非不得已,不轻易使用重点销售。较之大肆宣传却成效不彰的推票工作,或有可援为参考之价値。

媒体弱势,是扼杀台南长期表演生态的无形杀手。长久以来,大媒体多集中台北,而边陲地带轰轰烈烈展开的艺术节却可能祇是一则不起眼的地方新闻。这种畸型发展虽在近年来第四台兴起及报纸纷纷强调在地观点而稍有改善,但离媒体平等时代仍远。新生态艺术环境便毅然创办《新生态》期刊,报导南台湾展演讯息,每月出刊,发行并远及至台北。但在苦撑二年后,即因人力财力皆无法负荷的情况下,改为单张折页的简单展艺讯息吿知表。但郑明全仍乐观的表示,文化并非立竿见影,而是潜移默化,急不得的,祇要播了种,总会有所成的。

人才回流、社区文化雏形渐具

台南在地演出团体在近几年大量人才回流后展现了蓬勃气息,不但经营的有声有色,还吸引了外县市人才参与。在一向祇外流的音乐界近年来也出现人口回归现象,为府城音乐重现生机。

而在此同时,官方与民间构机各自著力开发不同的文化经营形式,从文化中心、鄕村剧场到餐厅、庙宇、教堂、医院、学校,或许台南没有所谓的主流媒体、主流场地、主流团队……各种「主流」撑腰的优势,但是也就因此它有著更大的空间容许许多「可能」被开挖出来,如官方的艺术大城计划、民间的社区艺术多元走向、媒体自创等。这样一片文化土壤以古都淀积下来的百年文风为基础,在「府城人」的辛勤耕耘下,它开出的花朶正蔓延在城里城外的街道巷衢中,各自绽放。

(本刊编辑 钱丽安)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