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当不俗,透过舞台剧的方式,舞台上上演的是柯尔.波特的一生,台下是弥留状态的柯尔.波特,在观众坠入他传奇的一生时,又如同布雷希特的疏离剧场,随时打断连接的情绪,告诉你这其实只是他临死前一刻对他一生的回溯。电影同时将焦点放在波特与Linda之间细腻的感情生活,并不去戳破柯尔.波特的真面目,留给那个时代的暧昧,只是将「爱」的定义升华。
年迈弥留状态的老柯尔.波特(Cole Porter,1891-1964),在观众席对著似乎是导演的加百列说:「You are playing my life」,舞台上即将进行的彩排或者演出,是柯尔.波特的一生。
演出一代爵士创作大师的一生
柯尔.波特在美国是家喻户晓包办词曲创作的爵士大师,和盖希文同一个时代,但波特的作品对于百老汇、好莱坞电影音乐、流行歌曲界有著深厚的影响与贡献。他的歌曲具有明朗与优雅的特质,他写的歌词大多寓意深刻、词藻精准又巧妙,亦充满幽默感,诉说爱情,却又充满困惑,毕生创作超过一千五百首作品,常带有些许温文儒雅的欧洲气质,偶尔有一点异国风味。
《纽约客》、《欢庆》以及《欢喜冤家》音乐剧等,奠定了他在百老汇不败的音乐地位,一九四八年推出的《刁蛮公主》更荣获剧场界最高荣誉东尼奖第一届最佳音乐剧大奖。著名的Night and Day是他受到摩洛哥回教徒祷告的灵感启发而创作而成,没想到却随著电影推出而一炮而红,成为在流行与爵士音乐界传唱不已的经典曲目。
廿世纪初期的美国娱乐事业几乎全掌握在犹太人的手中,美国八大影业公司的老板,除了迪士尼之外,全是犹太人,电影业如此,爵士乐也是如此。早期爵士乐手多有犹太血统,只有柯尔.波特是正宗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美国人。
虽然许多爵士乐手身兼创作者,像艾灵顿公爵、孟克、比莉.哈乐黛,但爵士乐迷总是将目光焦点放在舞台上那些技艺超卓、即兴演出的演奏家身上,「重演奏、轻创作」的爵士生态,让我们几乎忽略爵士乐的创作者,电影《摇摆情事》De-Lovely补足此一缺憾。
透过舞台剧,台上与台下人生呼应
柯尔.波特的外公是富商,母亲生活在矫饰的上流社会中,对于成就会夸张或吹嘘,也影响他日后的作为。耶鲁大学时期展现了同志的倾向,混在足球校队帮球队写队歌,毕业后前往哈佛攻读法律并同时修习音乐,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被分发去欧陆战场,在家乡吹嘘自己是战争英雄,没想到他却在巴黎过著放浪形骸、夜夜笙歌的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却失落的一代,认识斯特拉温斯基、毕卡索、考克多、费兹杰罗、海明威等艺术家或文学家。而就在大战结束时,他认识了Linda,Linda为了躲避前夫的暴行而和柯尔.波特在一起,揭开了电影《摇摆情事》的序幕。
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当不俗,透过舞台剧的方式,舞台上上演的是柯尔.波特的一生,台下是弥留状态的柯尔.波特,在观众坠入他传奇的一生时,又如同布雷希特的疏离剧场,随时打断连接的情绪,告诉你这其实只是他临死前一刻对他一生的回溯。电影同时将焦点放在波特与Linda之间细腻的感情生活,并不去戳破柯尔.波特的真面目,留给那个时代的暧昧,只是将「爱」的定义升华。
演音乐剧拿过两座东尼奖,拍电影拿过一座奥斯卡奖的凯文.克莱成功地诠释柯尔.波特,从年轻到老,非常神似而且成功地诠释一个gay man,但终身喜欢的却是一个女子,即使他每天晚上都会出去和男人鬼混。艾希莉.贾德更是Linda的不二人选,可以让Gay喜欢的女人,可以督促他从花花公子转换成创作力量的女人,却独守空闺到老死。
片中串场演唱全是大有来头的歌手
这部电影是米高梅电影公司创立八十周年的大戏,找来了时装大师亚曼尼打造那个时代的风华,同时片中一闪而过在酒吧、宴会厅唱著波特成名曲的歌手,都大有来头,看片时可以仔细找一找,有获得十二座全英音乐奖纪录保持者的坏男孩罗比.威廉斯(Robbie Williams)、八座葛莱美奖桂冠加冕的雪瑞儿.可洛(Sheryl Crow)、娜妲莉.高(Natalie Cole)、新浪潮音乐皇帝艾维斯(Elvis Costello)、与其妻子爵士美声戴安娜.克瑞儿(Diana Krall)、摇滚乐女天后艾拉妮丝.莫莉塞特(Alanis Morissette)与Vivian Green。
米高梅的象征是电影一开始的狮子吼,听说吼一声是普通片,吼两声,是佳作,吼三声,是不可多得传世佳作,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米高梅出品的电影,都只有吼两声,听说只有《乱世佳人》吼过三声。八十周年的大戏入选坎城影展的闭幕片大受好评,但米高梅电影公司却也在八十岁寿终正寝,被新力收购,但仍保有狮子吼的片头。也因如此,《摇摆情事》没有在院线上映,好在DVD的发行,让我们可以一睹这部传说中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