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女节演出:石佩玉的《厨房》(韩兆容 摄)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 ,女人当家

肆无忌惮,所以逢场作戏

女人发声 「女节」走过十二年

从一九九六年,剧场工作者许雅红号召姐妹淘一起汇聚台北的B-side,推出第一届女节起,这每四年一次的戏剧节成了剧场女性创作者齐聚发表、交流观点的重要节庆。从单纯的汇集联演,到主动的策展规划、跨国的艺术交流,到今年第四届女节的「演/研讨会」,台湾剧场女人的发声形式,愈趋多元丰美。

从一九九六年,剧场工作者许雅红号召姐妹淘一起汇聚台北的B-side,推出第一届女节起,这每四年一次的戏剧节成了剧场女性创作者齐聚发表、交流观点的重要节庆。从单纯的汇集联演,到主动的策展规划、跨国的艺术交流,到今年第四届女节的「演/研讨会」,台湾剧场女人的发声形式,愈趋多元丰美。

「肆无忌惮」第四届女节

《拎著提箱的女人》&《不分》

5/15~17  19:30 

5/17~18  14:30 

《可以不存在》&《Family Hold Back》

5/22~24  19:30 

5/24~25  14:30 

《我的敌人》&《我的天使朋友》

5/29~31  19:30 

5/31~6/1  14:30 

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916778443

女孩们第一次以「女节」之名群聚狂欢在一九九六年。

在那之前,垦丁才体验过第一次「春天呐喊」,板桥酒厂方见识过第一回「台北国际后工业艺术祭」,新生南路也首度奉市长之命承载万名青少年考生的疯狂「飙舞」,后学运世代的愤怒青年刚有了《破周报》,我们的台北,正沐浴在以作乐姿态搞革命的美好兴奋之中。

登高一呼的女孩是许雅红。她聚合剧场界姊妹淘「逢场作戏」的地点B-Side,原来是摇滚酒吧,却因有许雅红参与酒吧表演节目规划,在「女节」之前已陆续收容临界点剧象录剧团《玛丽玛莲》、身体原点工作室《你是我夜间的马》等小剧场演出;按当年任职《民生报》的记者纪慧玲说法,「女节」萌发之时,B-Side也「成爱好小剧场人口奔赴之处」了。

第一次竖起「女节」大旗,众「女」各自表述

九六年一月到三月,一届「女节」于B-Side呈现女性主导之剧场创作共十一出,参与联欢的女性艺术家包含当时仍于纽约大学修读戏剧硕士学位的魏瑛娟、方自美国取得剧场艺术硕士学位的傅裕惠、出身河左岸剧团的郭静美、来自台南那个剧团的杨美英,以及刚刚成立身体原点工作室,并发表创团作《你是我夜间的马》的戴君芳。

解严十年,在社会运动狂飙、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怒吼抗议的革命年代,关照女性主体、重塑女性生活经验的运动与思维早趁势出笼,尚无「女节」时候,福尔摩沙的女孩已体验过反色情、反性骚扰、反物化女体等各样激情抗争,九四年汇集妇运团体的反性骚扰大游行中,甚至有女性主义学者何春蕤高喊轰动一时的「我要性高潮」口号。作为一种概念,九○年代中期之后的「女」,显然不再(或至少不完全再)等同于八○年代中期之前的「女」。是而「女节」名号一出,人人都想追问:妳们说的、演的、挑战的,究竟是哪一种「女」?

第一次在表演艺术领地竖起「女」字大旗,旋即获十一组女性创作人的热情回应,许雅红首先意识到,响应创作的姊妹们对「女性」、「女性创作」及各类「女性议题」并无共通观点,她以许XO化名为《破周报》撰写的「女节」筹划说明,于是宣称「女节」只是「女性剧场工作者在春天里联袂呈现女人们的多元创作」,目的在「为有志于剧场的女人们寻觅更大的空间」,而且完全「尊重每位创作者在此刻最想处理的议题」。结果,在 B-Side登场的十一个节目大抵追寻「阴性」创作气质,跳脱一九八○年代蜂起之小剧场运动对公共政治议题的热中,转向探索个人情欲与生活感触,其中,有半数作品涉及对「爱情」(包括同性与异性关系)的反省。

第二届「万花嬉春」,展现策展企图心

九六年欢聚之后,许雅红原来期许女孩们每年一度、持续「逢场作戏」,然种种局势及个人生涯变化,却使二届「女节」迟至二○○○年才重出江湖。当时,曾于九六年参与一届「女节」创作的傅裕惠,有感四年期间,有志剧场的姊妹们尽管各有名声、作品累积,却个个单打独斗,工作资源未见明显增长,女性戏剧创作也少被系统化地记录、讨论,表演场的「女性特质」依然有待提点;于是她找回许雅红,另外集结秦嘉嫄、顾心怡、祁雅媚等女性剧场人,组成「女人组剧团」作为二届「女节」策展团队。

第二届「女节」引「万花嬉春」为副题,一改一届展演由许雅红「一呼百诺」的随性特质,侧重组织性的企画运作,策展团队有意识透过节目规划重绘女性创作版图,邀约创作人不但考虑地域、族群差异,也兼顾传统、现代,巧妙融会跨世代女性创作人的表演经验,使该年五月间,连续四周八档节目演出,既可见台南那个剧团吴幸秋、台东剧团刘梅英,原住民舞者碧斯蔚.梓佑,也撮合歌仔戏名角小明明与小剧场演员詹慧玲,呈现新编歌仔戏剧码为「万花嬉春」压轴节目《抢亲》。

相较第一届「女节」,「万花嬉春」的特殊处,在借组织策展工作勾画、提示、扩大了在地女性剧场的论述、关注范畴——若要透过剧场工作探问「女人」是什么,我们应当关心的不仅情欲和身体,更不该局限于日常消费与都会生活。

第三届「十全十美」,跨国交流成焦点

同样以四周时间安置八档节目的第三届「女节」,副题「十全十美」,于二○○四年四月登场。其时,在地表演艺术市场历经「产业化」洗礼,演出、技术团队自有的经济循环加以艺文消费人口形构的市场考验,急速加高所有节目制作成本,调合票房收入与议题经营成为策展团队的重大挑战。「万花嬉春」并置地域、族群差异的思量再不复见,跨国交流成为「十全十美」汇聚议题的焦点。

该年,来自美国的开档裤剧团应邀于「十全十美」开幕周搬演最新作品《我俩常住的小屋》,并于台北国际艺术村开设长达一个月的工作坊课程,与在地学员互动、交流,成果再呈现为闭幕演出《迷情洋装》。开档裤曾于八○年代纽约实验剧场名噪一时,成员Peggy Shaw、Lois Weaver长期透过戏剧演出探索「女同志情欲」与「性别跨界」问题,《我俩长住的小屋》和《迷情洋装》分别呈现其关乎情欲、性别思考的阶段性结论;资深剧场演员徐堰铃首度编导作品《踏青去》,于闭幕周以逗趣形式再现台湾女同志经验,则与《我》、《迷》二剧形成有机对话。

「女节」引领、汇聚「女性剧场创作」论述的企图,在「十全十美」也有初步且具体的实现;开幕周早于一切演出登场的「女子派对读书会」,邀集具海外学习经验的女性剧场学者、创作人,先引介西方女性剧场实践先例,再衍生、反思在地试验,以与开档裤代表的美国经验、女学者游静分享的香港经验相互撞击。而女人组剧团执行「十全十美」期间,调和女性创作意图与市场压力的过程,亦提醒组织行政专业化与艺术节定位的急迫性,两者也成了未来「女节」活动规划的重要参照点。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松动体制 打破成规

第四届「女节」  女性剧场的演/研大会

将于今年五月开跑的第四届「女节」,以「肆无忌惮」为名,接续「十全十美」刺激跨国交流的野心,邀请英国Curious剧团参与演出并领导长约一周的创作工作坊。在地节目规划清楚标举「支援独立创作」与「记录当前女性创作样貌」为原则,新世代女性作者如林欣怡、苏芷云、魏沁如于是浮上台面。为借镜海外策划、培养、扶植、经纪女性艺术工作,「肆无忌惮」邀请英国「即场艺术推广协会」(Live Arts Development Agency)执行长路易丝.基顿(Lois Keidan)来台演讲;为持续推动「女性剧场创作」论述累积,则有「演/研讨会」跨越「女子派对读书会」沙龙式的知识分享,正式活化女性剧场及性别表演的知识生产。

「肆无忌惮」制作人蓝贝芝曾于「十全十美」担任表演者,也参与「女子派对读书会」,谈及四届「女节」种种活动筹划,她认为,「演/研讨会」的召集过程最具启发。不若其他学术研讨,「演/研讨会」搜罗关乎女性创作的理论分析,也开放空间予剧场工作者分享创作思虑。游走「演」、「研」边缘,意在突显剧场艺术的特殊性。剧场里,一切文本、哲学都以身体为媒介展现,而女人的身体,又恰是女性剧场创作最关键的议题,交付身体予表演的创作人和表演者,是而理当在论述场合具备发言权,即便,她们的语言不尽然「研讨」或「学术」。「反正,以女性变化多端的边缘身分,若有似无去松动体制成规,不正是『女节』最原初的起点?」蓝贝芝说。(毛雅芬)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