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兆容
-
演出评论 Review
东西方诗人的交会
傅聪弹奏的特质,基本上是由古典严谨的作曲理解出发,以至讲究内涵和至情至性的浪漫性情,在钢琴音色探索所达到的极致,已有如一幅画风唯俏的水墨;那充满人性的笔触,及人声抽象细腻的敏感,深具灵性,在表现萧邦的抒情和革命气魄上两种同样令人折服。
-
特别企画 Feature 创作观察── 戏曲篇
变与不变之间 创意迸发展望盛景
这十年,可说是台湾戏曲艺术发展最剧烈的十年,原来主流、封闭的美学在新世纪几乎全盘崩解,各类的创新、实验、跨界次第开展,打造一出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缤纷戏码。但在创新大纛之下,传统功底依然是不变基石,变在不变之上,于是变出未来前景。
-
特别企画 Feature 创作观察── 舞蹈篇
先行者深耕不歇 新生代剽悍来追
进入了「第四个世代」的台湾舞坛,这十年间,资深一代的编舞者仍旧深耕这片舞蹈园地,多位编舞家完成三部曲巨构,打造亚洲当代舞蹈美学。壮年与青壮两代的编舞者处于思考自身下一阶段编舞风格或肢体美学更上层楼的挑战,期待舞蹈美学的再深化。而最近五、六年间崛起的「恐怖孩子们」,则以精湛的身体技巧与多元的创作取向,惊艳舞坛。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他们撒手,谁能继续舞动?
舞蹈大师碧娜.鲍许与模斯.康宁汉接连辞世,也引发现代舞大师作品与舞团的存续问题讨论。鉴于葛兰姆舞团之前长达十年的舞作版权争议,高龄九十的康宁汉早在生前就做好了安排,为舞团与舞作安排好了未来。但骤然辞世的鲍许,虽然舞团未来三年演出计划已定,但其舞作的特殊性,使其重演的可能性更显困难。
-
两厅院橱窗 Hot at NTCH 留住大师「笔迹」 回想艺术精彩
大师签名陶盘 留驻莺歌陶瓷博物馆
由两厅院董事长陈郁秀发想,让曾到访两厅院的艺术大师签名留迹的陶盘,将在六月底的「Salute!向大师致敬-艺术大师签名陶盘展」结束后,赠予委由莺歌陶瓷博物馆接手保管、典藏,未来将不定期在两厅院和大家见面。
-
焦点专题 Focus
大师傅聪揭幕 钢琴热力南北延烧!
拥有「乐器之王」美誉的钢琴,一直以来都是最受人们喜爱并且普及率最高的一项乐器。就在国内的国际台北萧邦钢琴大赛进入倒数阶段之际,紧接著的又是一场不能错过的钢琴盛会。从十月中旬开始到十一月底,为期七周的「二○○八台湾国际钢琴艺术节」,共邀集德国、乌克兰、美国、俄罗斯及海外优秀华人轮番献艺。
-
特别企画 Feature
肆无忌惮,所以逢场作戏
从一九九六年,剧场工作者许雅红号召姐妹淘一起汇聚台北的B-side,推出第一届女节起,这每四年一次的戏剧节成了剧场女性创作者齐聚发表、交流观点的重要节庆。从单纯的汇集联演,到主动的策展规划、跨国的艺术交流,到今年第四届女节的「演/研讨会」,台湾剧场女人的发声形式,愈趋多元丰美。
-
新艺见/新锐艺评
音乐篇:缤纷的原创 蓬勃的生机
从展演的节目内容来看,二○○七年也有相当热闹的局面,首先原创音乐在全体展演的比例上显著地提高了,尤其小型的演出,如个人独奏或室内乐等,以往难得看到的国人作品或是当代曲目,二○○七年却琳瑯满目,显示音乐家们与创作者的合作日趋热络,更意味著舞台上的音乐家们,逐渐向当代的文化底蕴靠近。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好音乐 来自创造而非追随
唱片市场日趋萎靡,除了唱片公司所称的受到网路数位下载的冲击、导致实体销售的下滑之外,同质性太高、欠缺独特性的专辑泛滥,也是导致乐迷离去的主因。所以,寻找创意新力量,仍是开辟蓝海的不二法门。本文即以台湾独立乐团的发展为例,看到他们如何在商业体系之外,透过live pub或「春天的呐喊」等另类表演场域,诚实挥洒自己的创意,打造他们与乐迷共享的音乐天堂。
-
新艺见/新锐艺评
拒绝情感记忆的华丽剧场形式
如果说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每个剧场工作者的欲望的话,那么,王嘉明应当被列为最近剧场界的「特别观察名单」。虽然从早期的《Zodiac》、《泰特斯-夹子/布袋版》,尤其是《家庭深层钻探手册》等作品开始,王嘉明作品的形式总是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在《残, 。》这个作品当中,与其说想表达些什么,我们更看到王嘉明实验他心目中戏剧形式可能性的欲望。 就像是文字接龙游戏 黄怡儒所设计的舞台,一个由洁白粗盐所舖成的正方形区域,舞台的上空悬挂著一个充满压迫感的巨大黑色气球,将舞台装置成为一个奇特的风景。演员们以舞蹈般的步伐进场,奔跑跳跃,脚步不断在粗盐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个声响贯穿著整个演出,带来某种奇妙的听觉质感。之后,演员以夸张的表演方式,演出三段在电视连续剧当中常见的劈腿恋情桥段。正当纳闷为何王嘉明喂食我们如此粗糙的剧情时,舞台上的演员突然开始以倒带、快转、慢速、重复等动作方式,让四组的演员在舞台上一齐演出这些桥段。台湾电视剧特有的歇斯底里式的对白,在四组演员同声齐唱的念白当中开始显得异常地荒谬可笑,原本刻骨铭心的事件,也变成可以交换舞伴的交际舞。 从此刻起,观众开始理解到王嘉明对戏剧形式的玩弄。利用倒带、快转、慢速、重复等让原本在时间上「不可逆」的戏剧事件成为「可逆」的身体动作,而交际舞式的场面调度,让原本独一无二的「当事人」失去了其不可替代性。于是,观众的关心开始离开事件的内容,像是观看以「通俗剧」的彩色纸片在菱镜的折射当中所构成的图样,在对称、繁复以及无穷增生的图样当中享受形式变化的乐趣。《残, 。》所带来的愉悦,是戏剧摆脱现实指涉作用的负担,以语言自我增殖所带来的「万花筒式的愉悦」。 接下来是一段情书的旁白,在煽情的语言当中,场上的演员们一边喊热一边脱去身上的衣物,露出里面的泳衣,坐在椅子上发出性欢愉的呻吟声,就在即将达到高潮时,全体竟然起身高唱〈国际歌〉。此时,性的狂热转化成政治狂热。接著,全体演员换穿野战服,以昂扬的国际歌当背景打起战斗有氧韵律操。利用服装的变化,场面转换成「出征」的场景:一名即将出征的男子与母亲和未婚妻吃著最后的晚餐。之后一场激烈的枪战在舞台上展开,本来仿佛儿戏般的枪战,到最竟然演变成一声激烈的枪响,男子在枪声当中不断地重复中枪倒地的动作
-
国际艺识International Vision 专访拉夫拉前卫剧团艺术总监
Miki Espuma:我们在寻求一种能涵括所有感官的总体剧场
Q:你们的作品如《行.动》、Suz/O/Suz或Tier Mon等,都是在一些废弃工厂等另类空间演出,这些演出的美学特色为何? A:我们让演员跟观众处在同一水平,分享同一空间,由于人们没办法对整体演出内容一目了然,他们对即将发生什么事的掌控度也变低,于是便制造出一种惊悚的气氛。音乐和声音在我们的演出中,也占了重要角色。 Q:请问拉夫拉前卫剧团的精神跟七○年代的药物文化(movida)崛起有关吗? A:拉夫拉前卫剧团的确或多或少跟药物文化的诞生处在同一历史阶段,因为那是西班牙一个强烈的文化运动,许多新的艺术创作都在当时诞生。 Q:你们喜欢挑战一般的观众与演出的观赏关系。那么观众对你们的手法有何感受,他们会不会觉得不适应? A:就像以前我们说过的,在我们的演出中,观众强烈感受到「演出脱离了掌控」。人们总是习惯坐下来被动地欣赏表演,演出是跟观众分离的。但在我们的情况里,演出是直接冲向观众,人们被强烈而直接的原始情感所包围著。 Q:音乐在你们的表演中,似乎是个很重要的面向。你们可以为此作些解释吗? A:在我们早期的作品当中,我们跳过语言,直接挑动观众的内在情感。在此时,音乐是作为一种压倒性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们其实是在寻求一种总体艺术,一种能涵括所有感官的总体剧场(total theatre)。
-
话题追踪 Follow-ups
沉默的大师 烟雾中的舞者
唯独一次坐在碧娜身旁,是前往机场的途中。照样沉默的她,除了双眼凝望窗外,便是颔首陷入沈思,不经意中,发现她的手翩然动了起来,轻轻地、毫无棱角地摆动,整只手臂仿佛全没了关节,只有那么一下子的挥舞,等等,我看到大师的灵感了吗?
-
艺号人物 People 从东方到西方,从黄梅戏到莎剧
导演蒋维国 穿越跨文化的桥梁
在东西方文化间游走,导演蒋维国始终扮演著桥梁的角色,和东方演员工作,他有意识地运用西方自然主义表演方法,而在西方演员身上,他会刻意引入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程式,让异质文化丰富剧作内涵、增添戏剧张力。如何成就一个跨文化制作,蒋维国说:「深入一点、尊敬一点,了解两个文化的差异。」
-
舞蹈
极阳力度和纯阴柔美
春给人一种初始而清新的感觉,这一季有两个编舞家从老故事里找到新感觉,张晓雄的《浮士德之咒》重新诠释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易,探讨人性欲望,林向秀的《倾斜-Tilt》则从杜丽娘的不同面向出发,呈现女人的爱情观,两档演出分别在舞蹈视觉中展现出极阳力度和纯阴的柔美。
-
一本艺术经
姚谦 孤独之中找到无限创意
在流行音乐界里无人不晓的制作人姚谦,曾经监制谱词过的唱片大碟不计其数,包括王菲、辛晓琪、李玟、林忆莲、萧亚轩、刘若英等歌手的多张专辑,每一张的专辑中的歌曲都包含了姚谦自己谱的词,而这些字语,更深刻烙入每一对时代儿女的脑海中,究竟这些记录人们澎湃情感的文字,是由姚谦的哪一部分而来,总令为词曲屡屡动容的人们所欲探知的。
-
专题
邱怡文与萱萱 齐心舞动爱与未来
身为云门首席舞者的邱怡文,平日的排练工作已经相当繁重,若遇上公演,甚至需要半年出国表演,而面对著这一切的压力的邱怡文,回到家之后与宝贝女儿的相处,就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身心平衡与快乐来源。
-
当我遇上两厅院Memory about NTCH 明华园团长
陈胜福 以外台「硬颈」精神挺进两厅院
明华园在两厅院创造了许多第一次,像是去年的《何仙姑》就打破了传统戏剧的演出长度,上下两集总长超过五个小时,但观众席照样爆满。而在二○○四年端午节户外演出《白蛇传》,也创下了亚洲户外演出观众人次超过五万人的纪录。
-
艺号人物 People 害怕孤独,所以拥抱舞蹈
张晓雄 漂泊旅人 与记忆共舞
张晓雄的作品,经常碰触不同的「记忆」,像是《天堂鸟》以东南亚最常见的植物象征母亲的形象,其中一段曼菲、郑淑姬和杨玉琳母女三人舞,令人动容;《Bevy》重新拼贴旅人在不断地被放逐、到自我放逐的过程中,一段又一段逝去的时光之间,过往旅程的记忆片段;《支离破碎》则处理舞者和逝去的父亲之间的对话。「『记忆』或许是我舞作中永恒的主题」张晓雄如是说。
-
专题
王世信 时尚挑逗自娱娱人
抱著玩游戏的心态,王世信说:「我穿衣服的哲学就是娱乐自己,娱乐别人,」喜欢从所有的细节去玩,小至袖扣大至发型,「穿牛仔裤太无聊,我就会配上大头皮带,要不然就是在裤子上贴鑚,一点细节就有小小挑逗乐趣。」打扮的实验乐趣很迷人,但感觉自在最重要。
-
专题
蔡铭元 Smart casual穿上旅行回忆
还有谁比用身体创作的舞者,对穿在皮肤上的服装更为敏感的呢?云门舞者蔡铭元除了对服装的要求除了要舒服,视场合穿著更是一门学问。在台湾无暇购物,出国巡演就成了他置装的良机,以smart casual为穿衣原则的他,更把衣服当做旅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