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使用了路易.康的文字语言,却仅止如此,并没有分析,也没有再诠释。(香港进念二十面体/2008台北艺术节 提供)
新艺见/新锐艺评

有文字没建筑

评胡恩威《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

《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使用了路易.康的文字语言,却仅止如此,并没有分析,也没有再诠释。观戏过程完全感受到语言的虚无、文字的空泛。文字若失去背后的意义,“beauty”仅只是b.e.a.u.t.y,不是美。大量「视觉系」的图样、文字,DJ的演奏音响表演,充斥现场,我却离路易.康很遥远。

《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使用了路易.康的文字语言,却仅止如此,并没有分析,也没有再诠释。观戏过程完全感受到语言的虚无、文字的空泛。文字若失去背后的意义,“beauty”仅只是b.e.a.u.t.y,不是美。大量「视觉系」的图样、文字,DJ的演奏音响表演,充斥现场,我却离路易.康很遥远。

香港进念.二十面体《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

2008/9/5~6  台北中山堂光复厅

这出戏不该在光复厅上演。光复厅的宴会厅模式无法负载《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对光影与多媒体的高科技需求。因此我看到纷杂的灯光,泛到前排脑袋的投影,与白墙上的杂影。一度以为摆在光复厅是为了「古迹建筑与建筑师的对照」,但,两者其实没有关系。

刚才看了一下撷自之前演出的影片,发觉以光复厅版的《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来说,它实在是出因陋就简的海外巡回版。如果在正式的剧场空间演出,视觉应会达到该有的水准。

「知道」了一点美学,却还离路易.康很远

再谈形式。我演出前不认识路易.康,因此身为观众的我渴望的是:从这出戏认识他,进而了解其美学理念,感动其生命。这出戏的文字语言,完全撷取路易.康的演说著作,在基础上,我「知道」了他的一点美学。仅止于此。

一开始,扮演路易.康的演员对著观众讲课,非常一大段,一度害怕就这么讲到结束。之后便是多媒体与声音的表演:充斥的大量演讲录音,配合著声音艺术「人山人海」的变奏,以及投影其文字、图稿。配合著DJ的钢琴伴奏与电脑灯,一切相当炫丽。

但我怎么觉得跟路易.康无关?

不是拿著他演讲时的录音,然后变造“beauty itself~”就能呈现他的建筑美学吧?《这一夜,路易.康说建筑》使用了路易.康的文字语言,却仅止如此,并没有分析,也没有再诠释。观戏过程完全感受到语言的虚无、文字的空泛。文字若失去背后的意义,“beauty”仅只是b.e.a.u.t.y,不是美。大量「视觉系」的图样、文字,DJ的演奏音响表演,充斥现场,我却离路易.康很遥远。如此形式,可套用在任何具有论述的作者或大师身上。例如:「这一夜,孔子说论语」、「这一夜,赖声川说创意」…卖都卖不完。

可以很快地被吸引,却也很快地厌倦了

我对香港剧场并不熟悉,林奕华及这次的胡恩威,是我唯二观赏的香港编导作品。但他们两人都给我同样感觉:形式华丽,相当讨喜,但形式与内容本身却无法紧密。观众可以很快地被吸引,却也很快地厌倦了。有点像香港这城市给我的感觉。

最后,人山人海的声音艺术很棒!那是真正的震撼与感动。今天,应该是《这一夜,人山人海说音乐》。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