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河滩剧场」专门制作以儿童与青少年为对象的舞台剧,是全德国唯一的国家儿童剧场。(陈思宏 摄)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柏林:公园河滩剧场《四川好人》 批判直接以飨新世代

位于东柏林的「公园河滩剧场」(Theater an der Parkaue),是柏林最著名的儿童剧场,十月份演出布莱希特的名剧《四川好人》,由知名剧场女演员Franziska Ritter饰演沈德一角,大受欢迎。其实这出制作的剧场语汇非常成熟,并不刻意为了青少年观众而有任何艺术妥协,导演在处理善恶对立、社会抗争等议题毫不手软,青少年观众看到的不是美化修饰过的《四川好人》,而是直指著他们鼻子质问的剧场经验。

位于东柏林的「公园河滩剧场」(Theater an der Parkaue),是柏林最著名的儿童剧场,十月份演出布莱希特的名剧《四川好人》,由知名剧场女演员Franziska Ritter饰演沈德一角,大受欢迎。其实这出制作的剧场语汇非常成熟,并不刻意为了青少年观众而有任何艺术妥协,导演在处理善恶对立、社会抗争等议题毫不手软,青少年观众看到的不是美化修饰过的《四川好人》,而是直指著他们鼻子质问的剧场经验。

全德国唯一的国家儿童剧场

「公园河滩剧场」专门制作以儿童与青少年为对象的舞台剧,剧种对象细分为五岁以上、十岁以上、十四岁以上、与十八岁以上。「公园河滩剧场」运作的资金来自柏林政府,充沛的资金让「公园河滩剧场」运作无虞,是全德国唯一的国家儿童剧场。「公园河滩剧场」拥有自己一栋专属的大剧场,里头有三座尺寸、功能不同的剧场,超过九十个全职的剧场人在此工作,规模惊人。这栋黄色的建筑建于一九一一年,当年是个男子高中,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严重毁损,战后划属东柏林,在当年前苏联的重建下成为儿童文化中心,历经东西德统一动荡,一九九一年重新开张,一直到二○○五年才定名为「公园河滩剧场」(公园河滩Parkaue其实是剧场前方的街名),几年经营下来成果丰硕,成为德国儿童剧场的指标。

「公园河滩剧场」也主办儿童剧场艺术节「等一下」(Augenblick Mal)与儿童舞蹈戏剧节「舞蹈三次方」(Tanzhochdrei),加上定期主办的各种戏剧工作坊,多方面推广剧场艺术。这几年来「公园河滩剧场」不断改编经典名作,从莎翁名剧到格林童话,取材广泛,让年轻的小观众从观戏的经验里体会剧场,培养欣赏戏剧的能力。「公园河滩剧场」建立起的口碑也让柏林许多学校乐意提供合作,所以每天都可看见整个班级一起进剧场看戏,剧场与学校携手落实戏剧教育。

不妥协的《四川好人》

如果用道德教育、善恶分明的青少年剧场尺度来观看「公园河滩剧场」《四川好人》,观者大概会困惑,甚至无法苟同。导演Sasha Bunge处理这出布莱希特的名剧,并不因为观众设定为青少年而有保留,全剧演员在舞台上不断抽烟,几个妓女当街拉客的桥段也都很写实,而且全剧长达三小时十分钟,挑战青少年的耐心极限。这样的制作如果在台湾标榜为青少年剧场,很有可能被家长学校封杀,新闻台会争相批判报导,但是面对台下早熟叛逆的德国青少年,导演包袱不多,可大胆处理布莱希特的善恶辩证。

为了不让布莱希特这出完成于一九四三年的名剧面对廿一世纪的青少年时显得枯燥乏味,导演让每个演员都穿上了时装,台词也转化成时下的日常德语,演员们的唱歌桥段则是由柏林的乐团Mouse Machine谱曲,摇滚嘶吼的曲风非常容易得到青少年的共鸣。其实除非是学校安排,否则要一群已经会抽烟、很可能有性经验、每天在家里打电动的德国青少年们进剧场看布来希特,所得到的反应翻译成台湾式的流行语就是「瞎」。但是导演的诠释在这些青少年观众上得到回应,台下不少高中生观众都开口回应台上的台词,叫好或者表示不满,三个小时十分钟的表演也从头到尾看完。一个穿著时装的德国金发女演员在台上说自己住在四川,名字还是Shen Te,这种青少年难以想像的剧情,透过戏剧技巧的转化,非常现代非常摇滚,就没那么「瞎」了。看著沈德在台上忽男忽女,在善恶之间徘徊挣扎,沈德是哪一国人不重要了,因为她就是一个普通人。观看《四川好人》,这群学生上了一堂宝贵的美感经验戏剧课,演员直指著台下的观众质问,善恶是否黑白分明?「好人」的背后其实充满社会抗争。

「公园河滩剧场」虽然是儿童剧场,但是出产的制作都不是美化过的梦幻剧场,而是直接不绕道,提供小朋友与青少年更多的思考空间,也很适合成人观赏。没人敢保证这群青少年看完《四川好人》会对「史诗剧场」产生兴趣,但是三个小时所埋下的戏剧教育种子,饱满著丰收的可能。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