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的北京奥运正式宣告了中国的崛起,迈向开放改革的新中国展示了傲人的经济实力。今年,中国再接再厉,五月一日登场的上海世界博览会,将让上海经由这个平台,跃升为国际重要城市之一。这场号称史上规模最大,共有二百四十二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预计吸引七千万人次参观的国际盛会,不仅中国政府提拨四十二亿美元经费,上海市更再投注了四百五十亿美元提升大众运输和公共设施,让地铁长度倍增至四百二十公里以迎宾。
到底让全世界注目的上海世博有多夯?根据统计,二千四百万张门票预售目标在三月底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三,定价人民币一百九十元的开幕日门票早已销售一空,人民币一百六十元的平日普通票在网路亦喊价到三倍。而台湾,也将在睽违四十年、自年参加日本大阪万国博览会后,以「山水心灯」重回世博。国内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旅游套装行程,台北上海直航的机票涨了八成依旧抢手,人人都不想错过世博热潮。然而,我们对这个从台北直飞,只需要两个小时航程的上海,有多少认识?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九三○年代的上海,由于英法租界涌入大批外侨,繁华的景象就如同电影镜头下十里洋场的国际化氛围,专家形容上海是当时「最成功的中国现代化社区」。重商、开放的性格,也让上海成为当时亚洲最繁荣的国际大都会。然而,上海的资本主义性格在一九四九年后被打压,加上西方人的撤离,而渐趋没落。直到一九八○年之后,中国重新打开大门,改革开放的脚步,上海才重新站起来。如今,上海的人口、人民平均GDP、经济规模、对外贸易都是中国第一大,也是外资公认最爱、跨国企业总部最多的中国城市,更是台湾人聚集最多的海外城市。
对西方人而言,上海是一个瑰丽奇幻的东方之梦;对中国人而言,上海也代表著通往世界的大门。这回,上海似乎也想透过世博,重新创造它的历史定位。它不再以楼高、房价高、奢华败金定位自己;上海或中国清楚,要和世界级城市并驾齐驱,不只是努力建设硬体,更要成为有艺术与文化的都会,除了表象的耀眼,内在也得迅速累积文化的底蕴。因此,在一百八十四天中,将举行两万场以上的知名表演团体的文艺活动。卅二个室内外演出场地,平均每天的场次将超过一百场,估计容纳的观看人数在二十万以上,节目总数为八百○七个、总场次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八场。然而,这场用钱堆砌出来的大型活动(mega event),是否会流于观光性质的展演?会是锦上添花?抑或昙华一现?想要用艺术文化,让带来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上海似乎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
今日的台北如果和上海比,在商业规模上也许不比上海,但在商业与文化的平衡发展上,台北却绝对比上海要美,因此若说「城市让生活美好」,台北绝对是一座比上海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上海,可以靠大钱办出二○一○的世博,但若要呈现兼具深度、创意与多元的文化内容,上海现今恐怕还办不到。城市文化是需要时间累积的,这或许是我们本期将焦点放在上海世博的同时,希望能带给国内艺文界另一个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