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剧坛的前卫剧场艺术基地「下河迷仓」,不但坚持免费为上海本土的原创剧团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更强调上演的均是「非主流戏剧」。在这里举办的「秋收季节.迷仓2010—当代艺术年度交流展演」即日起开演到十二月中旬,此次主题是「从身体出发」,包括十三部表演剧码、五项视觉展览、八次主题论坛,在每个周末逐项呈现。
十一月,时令深秋。月份上一个收获的季节。
正值二○一○上海世博会行将落幕之际,上海滩上剧场戏院几乎日日笙歌曼舞、夜夜流光溢彩。来自上海本地乃至内地各处的舞台剧码取得了异乎寻常的红火景象。不过,透过这繁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色,你也许会发现,无论是安福路上老牌的上海话剧中心,还是声名鹊起的静安现代戏剧谷,它们其实只上演两种戏:一种是政府部门宣导的主流戏剧;一种是以市场为主的商业戏剧。不管是口碑不俗的国家剧院,抑或票房火爆的所谓民间「小剧场」剧社等等,莫不如此。
非关「民间」或「独立」 就是「非主流」
于是,另一种风景的出现就格外令人惊艳,这道风景名叫「下河迷仓」。下河迷仓位于上海南部龙漕路二百弄一处废弃仓库中,因与北端苏州河遥遥相望,北上南下,而此地原有河港于城市变迁中消失,故名「下河」、「迷仓」。这是一条破败的弄堂口,上面贴著一张橙黄的指示牌:下河迷仓。六年前,上海第一家表演艺术独立空间、民间剧场「下河迷仓」就盘踞在一百号三楼,可容纳一百五十位左右的观众;它坚持免费为上海本土的原创剧团提供排练和演出场地。这几年,上海几乎所有非商业的民间艺术团体都在这里排练或演出过。眼下,「秋收季节.迷仓2010—当代艺术年度交流展演」就在这里揭开了序幕,并持续上演至十二月。
与上海主流剧场和所谓的「小剧场」上演的戏剧型态不同,在「秋收季节」上演各项展演剧码,均免收观摩费,只希望观众以捐赠方式给予演出团体爱心资助。上演的剧码也与众不同,迷仓的创办人王景国宣导的是「非主流戏剧」而非「民间戏剧」,他说:「我一直对『民间』二字比较抵触。应该界定『主流』与『非主流』。诸如『民间戏剧』概念模糊,『独立戏剧』羊头狗肉,唯『非主流戏剧』相应名正而不误。」
主题「从身体出发」 串联前卫剧社剽悍演出
此次举办的「秋收季节」已是第二届,主题是「从身体出发」。包括十三部表演剧码、五项视觉展览、八次主题论坛,每个周末逐项呈现,至十二月十九日收场。之所以会「从身体出发」,这次展演的艺术总监赵川认为,在秋收季节,「身体」或是能串联起我们思考和呈现的、最为敏锐的辞汇。因而非主流的实验剧社「凌云焰肢体战斗游击队」将以强劲身姿,推出新作《缺席》,以在场的身体,奔向缺席者的位置。年轻但已身经许多大小艺术节的舞者和身体剧场创作者们,如「陶身体剧场」、「不乱扭」独立制作等,或是作纯粹舞者的身体和空间探索,或是用介於戏剧、视觉艺术乃至文学的综合剧场方式,并涉足社会话题。他们都强调身体在不断的形式实验中,崭新的表达可能。同样注重身体象征意味的「草台班」剧社,这次将推出新戏《小社会第二卷》,进行直接的社会议题讨论。至于「易剧场」的《词.肉》、薪传实验剧团的《自我控述》或任明炀戏剧工作室的《好好好》等以文本为演出主体的作品,也准备向观众呈现他们崭新的、对人本身的考察、质疑和打造。
显然,这样的探索、实验剧码及思想锐度更接近人性和戏剧的本质,而与市场和商业无关。因而,目前沪上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俱公论,下河迷仓已成为艺术至上、不以市场盈利为目的的上海前卫戏剧的实验基地。此次「秋收季节.迷仓2010」年度表演艺术交流展演,则是迷仓先锋剧场工作者群体的一次集中展示。
按迷仓掌门人王景国的想法,他的理想状态是,戏剧的最主要观众应该都是游客,而不是现在一些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有点钱有点闲」的都市白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