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桂英挂帅》里多媒 体与演出交融。(图片提供 普罗艺术)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北京:古戏楼里的定幕京剧 《梅兰芳华》演梅派精华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会馆之一,馆内的戏楼造型别致,全木构建,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等戏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粮仓成功经营了三年昆曲《牡丹亭》的「普罗艺术」,勇敢承接下活化这栋历史文化古迹的挑战,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兰芳华》,一百分钟在三百年古戏楼里看尽梅派六大经典的精采折子。

正乙祠是北京城南知名的会馆之一,馆内的戏楼造型别致,全木构建,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等戏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在皇家粮仓成功经营了三年昆曲《牡丹亭》的「普罗艺术」,勇敢承接下活化这栋历史文化古迹的挑战,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兰芳华》,一百分钟在三百年古戏楼里看尽梅派六大经典的精采折子。

北京的表演艺术消费市场多元化发展日趋成熟,并逐渐在艺术与商业中取得动态的平衡,许多利用「行销」观念从创作、演出、包装、服务与销售等环环相扣的缜密思维所推出的剧目,纷纷在城市的角落登场。已经开张近三个月、在三百年古迹「正乙祠」里驻演的《梅兰芳华》,便是近期一个独特的好案例。

老戏楼有渊源 梅派精华重现
正乙祠虽名为祠,其实是北京城南当时知名的会馆之一。会馆是古时京城同籍贯的官吏、文士、商贾或同业聚会之地,清末民初鼎盛时期有多达四百多个会馆云集城南,附设的戏楼堪称中国戏曲的孕育之地,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发展。正乙祠的前身据说是一座明代庙宇,浙江绍兴银号商人将其改建成会馆,会馆内的戏楼造型别致,全木构建,许多老一辈艺术家程长庚、谭鑫培、梅巧玲等戏曲鼻祖均曾在此登台演出。

在皇家粮仓成功经营了三年昆曲《牡丹亭》的「普罗艺术」,勇敢承接下活化这栋历史文化古迹的挑战。最初的计划是将《牡丹亭》直接搬家至此改为戏楼版。但考虑到厅堂版《牡丹亭》已经成为皇家粮仓的活招牌,转而为正乙祠量身打造了《梅兰芳华》,一百分钟在三百年古戏楼里看尽梅派六大经典的精采折子。

正乙祠驻演梅派经典并非偶然, 早在一八八一年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便带领四喜班在此演出,而民国八年梅兰芳也曾在此登台反串吕布。循此渊源,《抗金兵》、《霸王别姬》、《洛神》、《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六个风格回异,又充分能彰显大师艺术与创意的段子被精选而出,梅派掌门人梅葆玖坐镇出任艺术总监,更扎扎实实地由北京京剧团与梅兰芳京剧团携手演出,并派出名角担纲。

李六乙注活水 老戏谱出新生命
老戏楼、老戏班,但《梅兰芳华》的团队并非只想服务老戏迷票友,年轻、白领、国内外商务、旅游等市场,都在锁定对象之内。在这样的行销定位之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红导演李六乙被力邀赋予演出新的灵魂。在不更动原本戏剧结构与唱作念打的前题下,李六乙在空间上大做文章:原本戏台前区域的八仙桌全部撤离,两百余座分排排列,一条像伸展台的走道被延伸至观众席,增添了演员出镜的趣味及观众入戏的临场感受。

此外舞台正后方可卸式的布景与帷帘,拆下后退缩一米的舞台空间不仅增添了景深与加强灯光效果,更令场景的铺排与演员进出场得以灵活多样化呈现。导演还将两侧二层包厢的位置利用上,台前台后与上空三维制造丰富的观戏经验,并在开场时先以一段多媒体影片引导观众走入梅兰芳的往日风华。然而笔者感受最深的,却是舞台上几位一身素雅长挂的「检场」,举手投足坚定自信优雅,便足以让观众真切领受到京剧文化的风范与光华。

在古戏楼里看大戏的构想,并非正乙祠独创,同样位于城南在一九九六便已修复的「湖广会馆」里,早就可以看到京剧上演,只不过是与曲艺、相声轮番上阵,如此安排却也有单一市场不易支撑的考量。《梅兰芳华》著实有著不凡的勇气,虽然与天天高朋满座的「鼎泰丰」总店仅一巷之隔,但身居幽暗胡同里的古戏楼如何请君入座却也非易事,三个月来,原本计划天天开演的构想已经缩减为周五周六两晚,票价也有所更动。希望熬过北京的寒冬后,这个好制作能够开枝散叶、回春绽放。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