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摆脱道德,以便能够道德地生活。」这句充满矛盾的话是尼采说的,虽然他不是每一句话都对,但这句还不赖,因为看起来又简单又矛盾。或许可以举一个剧场例子:「迟到,算不算是一个没有道德的行为?」
一直觉得「德」这字很尼采(唐诺觉得这字很本雅明)(注1)。「德」是站在十字路口中间的一只眼睛,视线坚决地顺著一个方向看出去;也可以想像是一位土木测量师的眼睛,正透过一把尺规或是水准仪,丈量道路的距离和是否平整笔直。常用的造词:「道德」和「德行」,身边的字也都跟路有关。「德」为何是在路上,而不是在家里?或是在某个祭坛上?不会被车撞吗?或被马踩到?「德」为何要在街上闲晃,不乖乖回家关起门来研究或修养他的「德」?所以,「德」当初是一个运动中的字(不是关在健身房中小白鼠式的运动),那只眼睛就是尼采的眼睛,站在路口拿著尺规对著四周大声喊著:「我相信,一切的价值都必须重新评估。」(注2)可惜,「德」自从加了「心」后,就闷在心房里,走不出来了。
我们必须摆脱道德,以便能够道德地生活
重新评估,是一个工程。对应现在许多不知是因为媒体、还是网路的泛滥,造成一种把问题先简化成二选一、只问结果的思考模式,像庄家吆喝著押大还是押小,似乎渴望一个洁癖、专业、有效率可以解决所有难题slogan式的修行答案;然后,公布在脸书,然后,安心地躺在沙发上,吹著冷气,盯著电脑,等著大家按「赞」。例如:当讨论写实表演有的问题时,立即的反应是「所以你反对写实表演啰?」;同样的模式,也会发生在大/小剧场、评价好/坏、男/女性别等议题讨论,通常最后还会以「我就是这么觉得!」的主/客观模式终结讨论、扼杀对话空间。要看更多的例子,可以上批踢踢、脸书和许多的部落格,以及选举时的各个场合和电视谈话性节目。这是一种奴性的思考模式,同时,让人慷慨激昂地感觉良好;或许,慷慨激昂是培养人奴性的一种惯用手段。
「我们必须摆脱道德,以便能够道德地生活。」这句充满矛盾的话是尼采说的,虽然他不是每一句话都对,但这句还不赖,因为看起来又简单又矛盾。或许可以举一个剧场例子:「迟到,算不算是一个没有道德的行为?」
甲:当然算!
乙:但万一他拉肚子迟到,也算是不道德吗?
丙:他可以打个电话啊!
乙:他万一刚好是出门才想拉,又刚好手机没电。
丁:或是,突然路边有车祸,塞车。
甲:他本来就应该要提早到。
丙:对啊!算那么刚好,当然容易迟到。
丁:有时候,就,之前刚好有事,不能早到嘛!
乙:所以,万一临时有状况迟到,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吗?
甲:你就是有这么多理由,才这么容易迟到!
丁:又没给排练费……
丙:你少拿费用当借口,现实!
乙:难道你不用生活吗?不给排练费、又羞辱迟到是不道德的人,跟尽量不迟到、接受没有排练费、又被羞辱的人比,哪一个比较没有道德?
甲:好,我给你排练费,你以后不要给我迟到!
丁:我也要……
丙:如果预算许可,我最近手头比较紧……
甲:你他妈的挺我!还是挺他!
丙:说到我妈…我他妈的你不给我就不排!
……
两厅院售票系统网页:「此戏因不明原因取消演出,特此公告。」
如果尼采作剧场,怎么面对迟到?
这是剧场道德的矛盾场景的标准范例之一,其他当然还有很多。尼采真的很厌恶道德的虚伪,例如:「凡是人尚且无力进行因果思维的地方,人们就会进行道德思考。(注3)没办法,语言学家通常是最了解道德和伦理的人,他揭穿道德这魔术的语言机关,以取消和反思这些道德问题。只是,不晓得如果尼采作剧场,他会怎么面对迟到这问题,或许他只会不屑地说:我操你妈的就是不要给我迟到!
注:
1. 参考唐诺所写,联合文学出版的《文字的故事》第108页,这是关于甲骨文极佳的入门书,大力推荐。
2. 参考志文出版《欢愉的智慧》第269篇。
3. 选自尼采遗稿。另外,推荐尼采关于论述道德的小书《论知识的系谱》,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