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任常任指挥史耐德。(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从孤舟到旗舰 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感动/历任总监

掌舵破浪 昂首音乐汪洋

回顾历任音乐总监足迹

国家交响乐团(NSO)走过四分之一世纪,期间名称历经多次更改,从「联合实验管弦乐团」、「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到今日的「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场次也从最初的九场增加到每年平均八十场,地位更从在地团体跃升成为亚洲一流乐团,NSO廿五年来的转变反应大环境的更迭,在蜕变成长的过程中,历任常任指挥(音乐总监)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台湾交响乐团史烙下了跨时代的印记。

国家交响乐团(NSO)走过四分之一世纪,期间名称历经多次更改,从「联合实验管弦乐团」、「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到今日的「国家交响乐团」,演出的场次也从最初的九场增加到每年平均八十场,地位更从在地团体跃升成为亚洲一流乐团,NSO廿五年来的转变反应大环境的更迭,在蜕变成长的过程中,历任常任指挥(音乐总监)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台湾交响乐团史烙下了跨时代的印记。

两位外籍指挥  为乐团奠下基础

一九八六年十月廿五日在首任常任指挥艾科卡(Gerard Akoka)的率领下,乐团在国父纪念馆举行首场音乐会。当时的台湾处于解严前夕,经济快速起飞,被誉为「亚洲四小龙」,联合实验管弦乐团的成立,承载著与国际接轨的期许,也象征民生发达的台湾渴望文化进一步提升。法籍的艾科卡在乐坛略有名声,对于草创时期的乐团具有引领作用,在他三年的任期中,形塑出职业乐团雏型。

继任的瑞士指挥史耐德(Urs Schneider)在位甚短只有两年,期间几场音乐会值得一提,一九九一年八月吕绍嘉首次指挥乐团,一九九二年六月乐团与加拿大国家芭蕾舞团在国家戏剧院演出七场。艾科卡与史耐德,常任指挥的身分对于乐团的定位和方向,决定权有限,他们的功能,大多集中在个人场次的曲目安排、乐团训练和少部分客席指挥、独奏家的邀请,当时乐团虽有乐季之名,但在规画上尚无乐季之实,在史耐德卸任后,乐团以邀约客席指挥的方式,直到一九九四年音乐总监设立。

一九九四年实验管弦乐团结束「实验」状态,正式改名为「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同年九月引进外国乐团音乐总监制度,许常惠就任首位音乐总监。西方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诉诸指挥专业,许常惠以作曲家身分出任,导致乐季全面聘请客席指挥撑场,如此「台湾模式」的音乐总监制度,自然引发争论。

筚路蓝缕  从制度缺失到步入轨道

一九九五年初乐团进行新任音乐总监遴选,选出张大胜为音乐总监、卡拉扬指挥大赛首奖得主伯朗斯坦(Ronald Braunstein)为常任指挥。在外国乐团数百年历史中,「音乐总监」与「常任指挥」多属同义词,两者名称虽有差别,仅在于各团订立的制度小有差异,但均为乐团艺术上的领导者,角色相当。没想到国家音乐厅乐团却兼纳两者,出现双头马车的怪象,引起《中国时报》等舆论挞伐。为导正错误,伯朗斯坦改以首席客座指挥聘任之。

制度上的缺失,导致乐团随后几年处于风波不断的状态。乐团主管机关教育部针对制度调整问题,曾数次举行公听会。不过一九九七年乐团在张大胜的带领下进行创团后的首度出国巡演,分别在维也纳音乐厅(Konzerthaus)、巴黎香榭里舍剧院(Theatre des Champs- Elysees)及柏林爱乐厅演出,这是乐团首度在国际舞台发声,具有相当历史意义。

此时,在舆论倡导下,教育部从善如流,修改乐团组织法,确立了音乐总监在乐团的专业领导角色。一九九八年华裔指挥林望杰接任音乐总监,开启乐团新页,成为第一位拥有全权安排乐团节目的音乐总监,也是首位纳入团员票选机制而选出的指挥,而他在指挥上的专业成就,远远超越前几任音乐总监。林望杰为印尼华侨,当时担任克里夫兰管弦乐团驻团指挥,是少数在国际舞台享有名气的华人指挥家。NSO成立时,以创建亚洲一流乐团自许,但以NSO初期的知名度和水准,邀请国际一流指挥出任音乐总监可能性微乎其微。林望杰的出线,不啻为最佳选择,也开始发挥稳定军心的作用。

林望杰一九九八年九月十一日接任音乐总监的首场演出,安排全场布拉姆斯作品,音乐会取名为「林望杰与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的新纪元」,呼应外界对他的期待。林望杰推介不少美系指挥来到台湾,包括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音乐总监Keith Lockhart、西雅图交响乐团音乐总监Gerard Schwarz等,在音乐会的规画上更为活泼亲民,包括圣诞音乐会、电影中的古典名曲、圆舞曲之夜等,同时也介绍美国音乐家包括柯普兰、盖西文、伯恩斯坦等人的作品给台湾观众,西元二○○○年担纲第二届国际巨星音乐节(牛耳主办)的开幕音乐会,在林望杰指挥下,与大提琴名家马友友;钢琴名家弗莱雪、艾曼纽.艾克斯及台湾后裔黄海伦等同台演出,是当时台湾乐坛的重要盛会。

最年轻的音乐总监  简文彬创出新世纪

林望杰三年期满后,二○○一年遵循乐团遴选机制,卅四岁的台湾旅德年轻指挥简文彬出线。当时台湾刚历经政党轮替,本土意识抬头,担任德国杜塞朵莱茵歌剧院驻院指挥的简文彬,是台湾之子,更被视为台湾之光。

简文彬与历任总监最大不同点,在于他不仅是一位指挥,更是一位真正的「音乐总监」。简文彬虽然年轻,但初生之犊不畏虎,胆大心细创意十足,具有极强的擘画能力。他在位期间,历经二○○二年乐团改名「国家交响乐团」(NSO)、二○○五年终结黑机关成为两厅院附设团队等大事,虽然过程多所纷扰,最后皆能迎刃而解。他在位六年,可说是NSO创团后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简文彬的带领下,乐团透过贝多芬、马勒、萧斯塔可维奇、理查.史特劳斯等交响乐系列的洗礼,不管演奏技巧、互动默契、音色塑造及音乐诠释,均有极大精进而达到一定高水准。在一连串的训练当中,乐团不但扎实累积曲目,也与来自各地的客席指挥合作,使得团员大开眼界、增广见闻。当时曾经客席NSO的世界级名家,包括马捷尔、巴夏等人。配合交响系列,简文彬进而规划相关出版品的发行,提供乐迷阅读音乐的管道,也成为NSO的创举。

在简文彬任内,歌剧系列是一大特色,NSO每乐季在国家音乐厅推出两档音乐会形式的歌剧制作,与赖声川、黎焕雄等剧场导演跨界合作,为乐团创造特色之余,借此引进国外制作歌剧院专业概念,同时让台湾优秀歌手有登台发声的机会。二○○六年NSO庆祝创团廿周年,搬演华格纳联篇乐剧《尼布龙根指环》的创举,还登上德国交响乐团专业杂志Das Orchester的封面报导。二○○七年NSO与德国杜塞朵夫莱茵歌剧院在国家戏剧院跨国制作理查.史特劳斯《玫瑰骑士》再下一城。

简文彬在乐季中推出的数个创新系列,获得外界好评。「年轻旅人」系列邀请海外华裔音乐家返回故乡献艺,「永远的童话」系列设计属于儿童的音乐会。每乐季委托两位国内作曲家的创作,树立乐团鼓励本土创作的模式。

四分之一世纪  NSO的黄金时代已来临

国家交响乐团的触角也从单纯的音乐会延伸至跨界领域,包括与云门舞集合作《竹梦》,与国光剧团合作新编京剧《快雪时晴》等。以乐团成员为主的室内乐系列,也在他的推动下逐步成型。加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演出,让乐团在亚洲渐受注目,把NSO士气推上新高峰 。

二○○七年简文彬卸任后,应两厅院董事会邀请,担任二○○七/○八乐季首席客座指挥。二○○八到二○○九年,在音乐总监遴选未果的情况下,德国指挥赫比希获聘出任艺术顾问和首席客座指挥,任期两年。赫比希以指挥德奥作品闻名国际乐坛,透过布拉姆斯、马勒、布鲁克纳、贝多芬等曲目,率领NSO重温多年汲汲累积的曲目,给予不同的诠释观点,加深团员对作品的理解,保持乐团过往积累的能量。赫比希进一步针对特定曲目开设讲座并亲自担任解说,也展现巨匠与传承者的风范。

二○一○/一一乐季,旅德指挥名家吕绍嘉在乐迷引颈期盼下,接任NSO音乐总监,而且任期订为五年(之前音乐总监三年一聘),此一聘任合约的调整,使NSO更趋近国际乐团的运作模式。廿五年来,在历任总监和团员戮力下,此刻的NSO羽翼已丰,正准备展翅高飞,吕绍嘉一流的专业实力加上他所拥有的国际资源,成为引领NSO在国际舞台发光发热的不二人选。

吕绍嘉接任后的首次乐季,刚刚画下美丽的句点,去年底乐团赴广州参加广东亚洲艺术节,也获得两岸乐评人高度赞赏,国内票房频频告捷,反映出乐迷的支持。NSO与吕绍嘉结合之后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在在显示NSO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廿五年前联合实验管弦乐团创立所承载的愿景,在吕绍嘉领军下,如今的NSO不但可无愧地睥睨亚洲乐坛,而且正以一流国际劲旅的姿态,向全世界彰显台湾虽小犹大的文化身影。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