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 》的内页(大艺出版、自转星球 提供)
艺活志 Behind Curtain

关于摄影集 编辑怎么想?

同样展现青春风貌、同样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摄影集,却因编辑企画与设计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现有了相当不同的结果。属于台湾年轻作者的两本,透露的是台湾出版社在影像类出版品的缺乏经验与自信,因为缺乏自信与根柢,而让很多很好的影像创作者沦为同一种年轻艺术家的操作模式,太过速成与缺乏经验累积,让作品变成肤浅的自慰与呻吟。

同样展现青春风貌、同样偏近日系美感,近日出版的三本摄影集,却因编辑企画与设计的落差,使作品的呈现有了相当不同的结果。属于台湾年轻作者的两本,透露的是台湾出版社在影像类出版品的缺乏经验与自信,因为缺乏自信与根柢,而让很多很好的影像创作者沦为同一种年轻艺术家的操作模式,太过速成与缺乏经验累积,让作品变成肤浅的自慰与呻吟。

近期的摄影书市场,终于从翻译类的工具书以及文字论述为主的情况,转变到开始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以影像为主的摄影集。在台湾,大多数的影像创作者要出版作品集,除了申请国家文艺基金会补助为后盾或嫁妆,否则难有主流出版社青睐,但随著近两年几位日本摄影大家的文字作品在台热卖,也确实开启了部分出版社对摄影集市场的想像。

近期出版的几本影像作品集,同一家出版社一连推出了几本以摄影作品为主、以青春为主的影像书;同样是青春、同样是挟著flickr的超人气、同样标榜px3大奖得主,却又不标榜专业。然而,从中透露的是台湾出版社在影像类出版品的缺乏经验与自信,因为缺乏自信与根柢,而让很多很好的影像创作者沦为同一种年轻艺术家的操作模式,太过速成与缺乏经验累积,让作品变成肤浅的自慰与呻吟。

照片青春无敌  编辑少了深度

《十年 A DECADE:DingDong底片摄影集》除了是作者本身的青春记录,似乎完全呼应了lomo在台湾红了十多年风潮不退的具体实践本。标榜用底片、用相机拍下自己想望的对象,伴随著青春与个人情感用很lomo的色调,记录青春也剖析自己害怕却可能是最珍贵的部分。不知是作者意愿还是编辑方面的问题?这概念从影像看到的并不多,反而在文字宣传上有很强的著墨,导致文字宣传所赋予读者的想像空间,在实际阅读之后反而荡然无存。《十年》其实应该有更多感人及更珍贵的部分,却在图片编辑与设计的意外之下,最终变成了lomo类别的写真书。

《如果我也曾有过最好的时光:张雪泡摄影文志》,一样是青春无敌、一样是flickr的超人气作家、同样标榜 px3大奖得主,书中的照片真的可以说是青春荡漾,弥漫著一股年少轻狂的无敌浪漫色彩。整本写真书非常日系,一样是因为失恋、一样害怕失去,同样是因青春而开始的摄影历程,可能因为是女生、也可能因为青春正好,作品本身有种日系的、很青春电幻物语的流行感,虽是照片中很重要的特色,这个很时髦的流行感似乎抵销了作品的深刻度与内省的部分,使得迷人的青春沦为某种清淡的花草系,实在可惜。

看著这两本书愈发觉得,台湾新一代影像作者受日本影响之深,实在超过我们想像,这样的影像风格有如九○年代初期,长岛有里枝、蜷川实花、HIROMIX以青春无敌之姿华丽登场,三位未满卅岁的女生并列的廿六届木村伊兵卫赏,开启了日本摄影的女流时代,在展现女性摄影家的魅力与强度之余,也把日本摄影带入摄影偶像年代。三位女摄影家也都是以自己的生活为出发点,延续日本私写真的风格,逐步转变成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女性摄影家,有兴趣的人好好品味一下三位摄影家的作品集,应该会有不同的感受与启发。

一样的青春  不一样的内涵

同样是接近私摄影领域、同样是青春,聂永真操刀设计的森荣喜写真集Tokyo boy alone不管是印刷品质或编排设计,作品本身的品质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水准,不但清楚表现出摄影集的美感,同时也实践了书本装帧的魅力,为长期缺乏亮眼摄影集的台湾出版市场丢了个炫光弹。

森荣喜摄影集比较难能可贵的部分有几个点,一来他很清楚也很明确地掌握了私摄影的摄影语汇与精神,以男性摄影师的视点拍男性的身体与肖像,也因此在日本备受瞩目,毕竟在日本拍摄男性身体肖像题材的以女性摄影师居多。正如刘黎儿为Tokyo boy alone所写的序文中所言,男人拍美男裸体毕竟跟女人拍美男裸体不一样,相较之下森荣喜的美男照没有过剩的感情热度,让男人女人看了照片本身说明一切制性的色情或暴力,不会无聊地问:「到底想怎样?」。

「照片本身说明一切,照片本身没有声音但似乎有著至高无上的说服力。」(刘黎儿)

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作为一个摄影师,我相信摄影作品确实该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与力量,书与作品本身在编辑与发想上本来就该是不同的思考方式,拍照的人该思考照片要传达的讯息,编辑成书除了保持作品原本传达的之外,透过照片的选择、排序、传达照片意涵之外更完整的理念,才是一本好的摄影集或作品集该有的样貌。

三本摄影集各自可以看到作者个人的青春样貌与品味,但随著编辑出书的结果,可能成就为一本好的摄影作品集,也可能变成一本花花草草的图文写真集。两位年轻作者的写真书,编辑力道不足,台湾编辑实在应该好好加油。毕竟台湾目前并不买纯摄影集的单,然而图文书和摄影作品集终究有著很大的差距,因而翻著与摄影作品集有截然落差的图文书,难免如刘黎儿般无聊地问:「到底想怎样?」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