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港(Hamburger Hafen)是世界一流的海运货物转运站,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转运港,更是通往北欧、中欧和东欧市场的门户和连接欧洲大陆与海外的桥梁。因此汉堡繁荣的商业与经济不只带动城内的各项建设,也富裕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汉堡(Hamburg)是德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集散地。西元八一一年查理大帝(Karl der Große)沿著易北河(Elbe)畔建立了汉堡这座城市,她曾经是汉萨(Hanse)联盟中的重要大城市之一,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在此会聚,其历史意义及影响深远。
汉堡由于拥有「商业宫」(Kaufmannspaläste)、富丽堂皇的林荫大道、国际音乐剧、购物长廊和圣保利(St. Pauli)而显现国际大都会的气派。水上「仓储城」(Speicherstadt)、市内水道(Fleete)与运河更增添了城市的风情与魅力,尤其是绿草如茵的公园更把汉堡妆点成德国最具绿意的美丽城市。
港口城是欧洲最大的城市建设项目,汉堡港(Hamburger Hafen)是世界一流的海运货物转运站,也是欧洲第二大集装转运港,更是通往北欧、中欧和东欧市场的门户和连接欧洲大陆与海外的桥梁。因此汉堡繁荣的商业与经济不只带动城内的各项建设,也富裕了城市的文化生活。汉堡更是德国无可争议的音乐剧之都,每年举办的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如「港口庆典」(Hafengeburtstag)、「汉堡多姆民俗节」(DOM)和「阿尔斯特娱乐节」(Alstervergnügen),都是吸引观光客的焦点,在汉堡有太多文化生活的选择和体验。
人文荟萃多样的文化生活
汉堡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多姿的,市内即有五十多家馆藏丰富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中,有艺术和工艺美术博物馆(Museum für Kunst und Gewerbe),也有专门举办主题性展览的会馆(Bucerius Kunst Forum),还有仓储城里「微缩景观世界」(Miniaturwunderland)——「奇妙铁道世界」(Eisenbahnwunderwelt)等,每家博物馆各具特色,收藏精采无比,十分引人入胜。同时,汉堡拥有的国际知名表演艺术团体数量亦是德国其他城市所不及。几乎没有一个城市像汉堡一样,会同时上演三部大型的音乐剧,日日笙歌不歇。
「汉堡国家歌剧院」(Hamburgische Staatsoper)是享誉国际的歌剧院,其下的「汉堡芭蕾舞团」更是世界十大芭蕾舞团之一,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代表作品有孟德尔颂的《仲夏夜之梦》,假如游览汉堡而没有花一个晚上去欣赏传统的歌剧和芭蕾舞表演,绝对令人遗憾。丰富、高品质的剧目及舞码虽令人眼花撩乱,然而其中绝不可错过当代芭蕾舞大师纽梅尔(John Neumeier)的作品。
除了歌剧院,汉堡有近四十家剧场,其中的「德意志剧院」(Deutsches Schauspielhaus)是德国最大的戏剧院。具特色的「德意志剧院」有美丽的洛可可式大厅,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曾经多次被选为德国年度最佳剧院,近几十年来,知名导演和演员已经把该剧院打造成一座十分具时代感的现代剧院。另外,汉堡最古老的剧院「塔莉亚剧院」(Thalia-Theater),也被公认为德国最优秀的剧院之一,向以与重要年轻剧作家合作,发表新锐导演作品,真诚反映社会面貌,而与其他剧院有所区隔,形成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音乐方面亦不遑多让,汉堡拥有三大著名乐团:汉堡国立爱乐乐团、北德广播交响乐团、汉堡交响乐团。除了古典音乐,汉堡也是流行音乐的天堂,世界闻名的「披头四」就是在汉堡圣保利的大自由街开始他们的辉煌演唱生涯。被称为「钢琴之王」的「史坦威」也来自汉堡,现在几乎是世界名琴的同义词。汉堡人文荟萃及深厚的文化涵养,与其在德国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
布拉姆斯与孟德尔颂的故乡
布拉姆斯出生在汉堡,是汉堡引以为荣的骄傲。布拉姆斯是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派作曲家,与巴赫、贝多芬并称为「三B」,是德国古典音乐殿堂最重要的支柱。为了纪念他,「汉堡音乐厅」前面的广场被命名为布拉姆斯广场,老城区还有一座「布拉姆斯纪念馆」。另外「标题音乐家」孟德尔颂也出生在汉堡,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其代表作为《仲夏夜之梦》。
港口城市的多变风貌
汉堡的迷人在于她的多样和冲突,无论其外在还是内在的显现,无一不向过往的人们诉说著港口城市多变的风貌;阿尔斯特湖是市中心的水乡,易北河本身就是港口和汉堡生活的命脉;布朗肯内泽(Blankenese)是有名的郊外别墅区,「圣米歇尔教堂」(St. Michaelis)是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仓储城」(Speicherstadt)是世界上最大及历史悠久的仓库建筑群,而圣保利(St. Pauli)红灯区则被公认为罪恶长廊(Sündige Meile);汉堡像女人一样的难以捉摸,到处散发著港口城市独有的魅力,引人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文字|李惠美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