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乌塔.哈根(Uta Hage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了《演员的挑战》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这本书从此成为美国剧场表演的学员圣经,在美国表演类丛书的排行榜上高居榜首始终不下,超越了她的前作《尊重表演艺术》Respect for Acting(1973),以更宏观却又更精辟的角度讲述演员的使命、目标和技巧,造福了无数剧场、电视、电影表演者。
在台湾,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关系,许多从事表演艺术的人听到「方法演技」就会皱眉头,直觉地认为这是一套会让表演制式化的技巧。但其实美国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最讲求的便是内在情感的真实——透过感官练习(Sense Memory)和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等训练,刺激演员的想像力并锻炼情绪肌力,将自身的真实经验替换至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避免老套与作假的诠释出现。哈根更以将近五十年的教学经验,将方法演技纳入她表演方法里的一环,与演员该具备的外在技巧和理性分析的能力齐头,避免创造角色的过程落入迷离不明的状态中。
关键的「六个步骤」建立角色
许多人会将《尊重表演艺术》和《演员的挑战》做比较。的确,后者是根据前者已经建立好的理论基础再继续做延伸发展,却更圆融完整。在《尊重表演艺术》中,哈根以清晰的思考逻辑将表演的工作方向分为三大类和其下的子目录:演员本身的技巧(The Actor)、演员对外的目标训练(The Object Exercises)及演员对剧本和角色的理性分析(The Play and the Role)。而其中第二类“The Object Exercises”是我认为她有别于方法演技过于强调处理演员内在技巧的独到观点——将演员的工作目标从角色的情绪扩大到对外在的物件、所处的空间和时间、及投射面向等元素的处理。
在《演员的挑战》中,她去芜存菁地保留了前书概念,阐述新的表演哲学观与关键的「六个步骤」角色建立程序。感官练习和情绪记忆等锐利的专有名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转换」、「身体感官知觉」、「心理感觉」等更客观中性、没有专业隔阂的名词。她将写实演员应该具有的内在条件称之为「人性的技巧」,轻巧地将方法演技所强调的感官和情绪记忆归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某种重大的发现。在外在技巧的部分,她将写实表演著重「过程」甚于形式的美学,落实在演员的自我观察能力和新的概念——时刻连续性(Moment to Moment)之中,并从原有的素材中整理出演员建立角色的「六个步骤」:我是谁?我的情况是什么?我的关系是什么?我想要什么?是什么在阻碍我?我会做什么来得到我想要的?
这六个步骤看似老套繁琐,但我在纽约的某位偶像级表演老师曾经一整个学期就用这一套步骤,帮我们解决几乎所有的表演问题,而他甚至不用先看过剧本,光凭这六个问题就足够他知道故事情节。哈根的表演方法看似老套无新意,但就像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必须认真地实践后才能感受到效果,光是带著批判的眼镜坐著阅读不会有任何的帮助。在这个表演书籍匮乏的环境里,著实要感谢陈佳穗愿意贡献如此庞大的时间和精力,以流畅的翻译语言将这个迟到廿年的巨作带到大家的面前。
在阅读的过程中被鼓舞了
在美国受方法演技训练了三年,许多当初硬著头皮做的练习,直到这次重新念过这本书之后才了解原由。但最令我感动的却不是这迟来的领悟,而是这位老前辈在书中一再强调的演员的价值和演员对于历史与社会不能置身事外的重要性!对我来说,演员的价值是建立在他对观众和社会沟通的想望,天赋则在其次。当我发现自己的想法刚好落在巨人留下的脚印时,心中的激动无法形容,只能期待有人能和我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被鼓舞,更有信心地在表演艺术的路上坚持下去。
编按:为了文意的流畅,本文部分原书译词与《演员的挑战》中文版略有出入,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