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小东的《肋骨弯了》,两位好友站在路边研究X光片,场景略显荒谬。(诚品画廊 提供)
艺@展览

笔笔扎实 画下属于故乡的生命岁月

绘画功力扎实的中国画家刘小东,在摄像机器强势的时代,他宁可透过绘画的过程,交代所见所闻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乡辽宁金城为作画内容,发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绘变迁的乡土、变老的家人与儿时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关展览也正在台北展出。

绘画功力扎实的中国画家刘小东,在摄像机器强势的时代,他宁可透过绘画的过程,交代所见所闻所感的世界。去年他首次以自己的故乡辽宁金城为作画内容,发展出「金城小子」系列,描绘变迁的乡土、变老的家人与儿时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相关展览也正在台北展出。

刘小东「金城小子」画展

即日起~1/15  台北 诚品画廊

很难想像当代艺术家中,还有人愿意扛著画布、拎著作画工具,立身在创作现场速写、思考、构图、上色;因为在场,艺术家能开启全身细胞,感受现场变动的光、影、温度与色彩,过程中或许还得应付不同环境带来创作上的不便与挑战。放弃快捷的摄影器材,以及可以细究舒适的室内工作室,艺术家藉著身体的「在场」表现出对绘画的虔诚。细数观之,华人艺坛大概只有刘小东如此坚持。

离乡卅年  首度画写家乡人事

睽违四年,刘小东再于台北举办个展「金城小子」。就在个展开幕之前,侯孝贤监制、姚宏易执导的纪录片《金城小子》,甫获得本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大奖。这部影片就是记录刘小东创作「金城小子」系列的心路历程:离家卅年,这位首次返乡创作的中国知名艺术家,如何面对变迁的乡土、变老的家人与儿时玩伴,以及同在老化中的自己。

在摄像机器强势的时代,刘小东却宁可透过绘画的过程,交代他所见所闻所感的世界。他的绘画精神承袭「印象派」,作画内容却很「社会写实派」,他自言「绘画很土,土得荒谬和让人感动。」过去,刘小东画过长江三峡大坝的拆迁工人,泰国的性工作者,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台湾的槟榔西施及远赴西藏取景,画下天葬的一幕。去年他返乡,首次以辽宁金城老家为创作题材。

金城镇曾是中国第四大造纸厂所在地,一九五○年代起,锦州金城造纸厂便以印制文革时期最重要的读物《毛主席语录》和学生课本著称,上千名员工和家属就居住在造纸厂四周的低矮平房内,刘小东家人也在其中,直到十七岁到北京求学他才离开金城。卅年来每逢年节都会返乡,刘小东看著金城一点一滴在改变,儿时玩伴各有人生际遇、也逐渐衰老。

为了创作「金城小子」,刘小东在老家停留了夏、秋、冬三季:「我描画了我的兄弟姊妹,他们生在这儿,长在这儿,不曾离开这一次;也与老爹、老妈共度了许多慵懒的傍晚,看到了老之将至后我自己的样子。」

刘小东口中的「兄弟姊妹」主要是他在初中社团结识的八位「武术班」友伴,有男有女,他们一起练武、玩乐、喝酒和打架,「年轻时一心往外奔,拚命想忘掉过去,到了某一个年龄,才发现有些和你有关系的人,被你冷落了。」他逐一画下力五、郭强、成子、小豆、树军等这八位情如手足的玩伴肖像,在每个人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例如住家、开的小饭馆、常去的撞球间、KTV等,呈现人物与背景间的互动故事。

画出友伴肖像  浓缩时代变化

刘小东的绘画功力向来无可否认,但「金城小子」系列令人格外感受到,画布上沾黏的不只是颜料,而是卅年不褪的真挚情义,因而画作氛围显得特别饱满。这些哥儿们当中,有人吃过牢饭、有人被迫提早退休成天无所事事、有人一辈子最担心没饭吃,也有把命拚的娱乐场所老板……各形各状,在刘小东眼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部书、一段鲜活的历史,身上浓缩著时代的变化。」

逐一绘制八人肖像之外,刘小东另更发展三米乘以四米的大画,由好友们担任「情境画面」中的「演员」,背景则是今日金城的地景面貌。为此,刘小东在户外搭起一座大画棚,在此进行大画创作。然而,这座画棚却在一名酒醉闹事的村民开车反复冲撞下,一夕之间彻底毁坏,损失的还包括一幅进行中的作品《打卵儿》。这幅拦腰有多道撕裂切口的画作,意外成了「金城小子」系列的句点,也让这系列平添一则戏剧性故事。

「金城小子」系列这次在台北的展出,计有油画、瓷器和纸上作品约七十件,日记两百多篇。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