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台北美术奖」去年十二月揭晓,得奖作品正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展出。此次参赛者平均年龄卅岁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后出生的艺术创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馆举办的「二○一一台北美术奖」,也可说是呈现台湾「八○后」视觉艺术发展面貌及观察趋向的一项展览。
2011台北美术奖得奖作品展
即日起~3/4 台北市立美术馆
由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一年一度的「台北美术奖」,是台湾新锐艺术家一较高下的竞技擂台,十一年来已成为台湾视觉艺术界新秀选拔的重要指标,每年出炉的名单与作品,是外界搜寻新人和观察创作趋势的标的赛事。「二○一一台北美术奖」得奖名单去年十二月出炉,廿九岁的刘瀚之以五件自创的机械装置,为评审团以「具幽默的诗意性」评之,夺得本届首奖,获颁奖金新台币五十五万元,以及在北美馆个展的机会。
自生活中挖掘揶揄的对象
本届参赛作品共两百六十四件,平面作品一百一十二件仍是最大宗,另复合媒材九十二件,其他类别四十一件。虽然参赛不限年龄,但本届参赛者平均年龄卅岁左右,也就是一九八○年代后出生的艺术创作者,因此,目前在北美馆举办的「二○一一台北美术奖」,也可说是呈现台湾「八○后」视觉艺术发展面貌及观察趋向的一项展览。
就类型而言,得奖作品包含绘画、立体雕塑、空间装置、影像装置等,显示创作媒材端看个人擅长和题材所需,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但从内容观之,自生活与事件缝隙中挖掘揶揄的对象,在这次几件得奖作品都可见端倪,如首奖得主刘瀚之自创的「翻书机」,让懒人无需动手,就有机器代劳翻阅书页;「松垮矫正器」能替人拉直松垮的衣领和袜子,维持良好外观;「揪领器」则是方便让人揪著对方的衣领、欺负他人……填补无所事事下空白的短暂灵光,并赋予器具百无聊赖的「功能性」,也让人们使用器具时制造出叙事的情境。
优选奖的黄海欣和林玉婷作品中也有类似的气质。黄海欣的绘画灵感,多来自报章媒体和网路上千篇一律或奇文轶事照片,如开工动土的仪式、旅客与被饲养到痴肥的老虎合影、诡异的军队医检过程,像做瑜伽的泰国浴场景等,她以模糊化的人物五官和显出拙味的场景,制造出「冏」气氛。林玉婷的「蛋糕房子」则以实体制作出外观可口诱人的蛋糕,但上头却使用台湾常见的铁窗、铝门等建物元素,作为蛋糕装饰的小物件。
「文化冲击」带来的自我省思与影响
相较于台湾中青辈艺术家大多在三、四十岁之后,才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八○后」创作者显然有较丰沛的资源和机会,廿多岁出国留学、生活和国际驻村,提早经验「文化冲击」带来的自我省思与影响。优选奖之一的朱骏腾,以及入选奖的陈亭君、邓兆旻等人,便触及异国学习和生活经验。虽然表现「文化冲击」,但年轻艺术家选择了较隐晦的物件代表原生文化,而非中青辈艺术家使用台湾花布、宗教或东方文化图腾等显性语汇来铺陈自身背景。
朱骏腾的空间装置《疲倦的沸腾》,以留学生必备的大同电锅和烧毁的电源转接插头来比喻自己。他将电锅插在四百多个转接器串连的插头上,冒著可能跳电的风险,在现场热滚滚地煮著白米饭。留学英国三年半,「这段时间才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想要什么?」朱骏腾借由电锅沸腾的状态,象征留学时不稳定的心境,一个因烧毁被淘汰的插头则是「挫折的浓缩体」。
十五名得主当中,非科班出身的邓兆旻显得特殊。台大电机系毕业后赴美,二○○七年取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艺术与科学硕士,现于纽约专职创作。作品《除非我们够幸运》,电脑萤幕上有十一个英文字母,随著闹钟的滴答声随机变动。巧合的话,观众能看到“COINCIDENCE”(巧合)这个单字出现,「观众的运气是这件作品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