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美歌剧团致力于推动精致歌仔戏,历来新编剧目都力求题材创新,颠覆传统。(李妍仪 摄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来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延伸观察

庙口戏求生存 公演戏求创新

高雄歌仔戏生态观察

相较于北台湾外台戏班的逐渐减少,南台湾因为庙埕空间与信仰习俗保有传统格局,也让外台戏班的生机仍然蓬勃,而且因为政府介入的汇演或公演,也让歌仔戏班纷纷走入「文艺复兴」时代,如高雄的代表性戏班——明华园天字团、春美歌剧团、尚和歌剧团,在拥有优秀演员与创新能力的优势下,打造更多的可能。

相较于北台湾外台戏班的逐渐减少,南台湾因为庙埕空间与信仰习俗保有传统格局,也让外台戏班的生机仍然蓬勃,而且因为政府介入的汇演或公演,也让歌仔戏班纷纷走入「文艺复兴」时代,如高雄的代表性戏班——明华园天字团、春美歌剧团、尚和歌剧团,在拥有优秀演员与创新能力的优势下,打造更多的可能。

尚和歌仔戏剧团《玉琳国师》

6/2~3  19:30 高雄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

INFO  07-5559522

 

春艺─大东开馆歌仔戏系列活动

春美歌剧团《义薄云天》

6/9~10  19:30

陈美云歌剧团《刺桐花开》

6/16~17  19:30

高雄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 

INFO  07-2225136

相较于大台北地区住宅林立,人口稠密,都市空间紧促,庙坛宫殿愈来愈不显眼,庙口戏可容身之地更是窄隘,依例请戏献神的信仰习俗,因演戏空间难觅也能省则省;在南台湾,由于庙埕空间与信仰习俗保有传统格局,野台戏依旧是日常惯见民俗活动之一。

「最好的歌仔戏观众也许在台北,但最好的歌仔戏外台市场却不在台北。」长年研究歌仔戏的资深媒体人纪慧玲观察,台北戏班如今能维持一年百余天演戏「戏路」的,滑落到个位数,相反地,南部戏班能挣到两百天「戏路」的,所在多有。虽然南部外台戏市场生态不乏低价竞争之事,但知名剧团北上抢滩,倒开拓了另一生路。尤其,北部戏班因为成本考量,较少抢进南部地盘,加上北台湾「老将」凋零;南台湾「新天王」各顶一片天,成为戏迷粉丝新宠,南盛北衰的歌仔戏生态,益发明显。

从外台的蓬勃  到内台的精致

目前高雄县市立案合计约有七十五团,占全台歌仔戏团的三分之二。庙口戏迄今仍是南部歌仔戏班生存主要依据,每年一两百场、每天戏金三万元上下,这样的「产值」才能养活一个团员数约莫十五人左右的职业剧团。然而,戏路好,不见得演出品质就好;戏路不佳,也不见得量少质精。纪慧玲认为,真正让庙会戏重起振兴契机的,是政府介入的汇演或公演。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从二○○○年起举办「外台戏歌仔戏汇演」,率先振奋了庙口戏活络生机,每届近十团全台各地精选团队日夜接力,输人不输阵较劲之下,演出品质大幅拉升,每场缔造的观戏人潮均以数千计。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从二○○一年起以「歌仔戏制作与演出」专案型态办理歌仔戏创作征选,选定庙口为发表场域,除了掀起南北多所庙宇参与热情,也带动歌仔戏创作与制作能力,例如从外台起家,近年迅速崛起的南部戏班—明华园天字团,春美歌剧团,尚和歌剧团,皆是因此而累积了不少「汇演」式或「公演」式的戏码,逐渐走入内台的精致殿堂。

明华园旗下有八个子团,天字团由老团长陈明吉的长孙陈进兴担任团长,以小生陈昭香为号召,名号响,戏路多,能见度也最高。陈昭香曾经是明华园公演团的当家小生,一九八二年以《父子情深》拿下全国最佳小生奖,而后因结婚生子沉寂一时,近年重返公演场的舞台,死忠戏迷不少,为南台湾三大天王之一。行当齐全,演员实力相当是天字团的一大特色,小旦孙诗雯的父亲是知名武生孙荣吉,文武兼长,再加上擅演武生和老生的陈丽巧,以及师承陈胜在的丑角陈进兴,生旦丑一字排开,皆有可看之处。

综观入围「歌仔戏制作与演出」专案的历年剧码《鬼菩萨》、《弦月霜天》和《碎魔剑》,天字团在演出风格上,仍不脱明华园体系的影子:剧情热闹通俗、高潮迭起,节奏紧凑流畅,剧场效果的追求,如舞台布景,机关特效更是时俱进,整体展现出亲民的戏剧魅力,让天团的演出很得观众缘。

二代接棒  努力创新

春美歌剧团的团长郭春美出生于高雄的歌仔戏世家,一家三代都是戏班成员。她从十三岁起即加入父母创立的「艺人少女歌剧团」,十七岁挑大梁,成为台柱小生。俊俏的扮相,出色的演技,尤其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与塑造形象,让郭春美很快的在歌仔戏界走红。曾受邀至中视主演歌仔戏,也数度登上国家剧院,参与河洛歌子戏团的演出;从电视、剧院到野台歌仔戏,都可以见到郭春美迷人精湛的丰采,有学者称她是歌仔戏界少数兼具明星气质与卓越实力的天才演员。

二○○○年,郭春美接下自家剧团,更名为「春美歌剧团」,一兼挑起经营重担,致力于推动精致歌仔戏,历来新编剧目,如以漫画为灵感,穿越古今时空的《古镜情缘》,描写台湾新剧第一人张维贤生平的《青春美梦》,取材电影《变脸》为主题的《将军寇》,改编西方经典《崔斯坦与伊索德》的《我的情人是新娘》,都力求题材创新,颠覆传统。

同样在传统戏曲家庭长大,尚和歌仔戏团的团长梁越玲,家里六个兄弟姐妹都传承歌仔戏的志业,唯有她没有跟妈妈出去演戏。虽然从小耳濡目染、热爱歌仔戏,念书时期常到戏班跑龙套;长大后她却跑去念基督书院,主修英文,接触西洋文学。学校毕业之后,梁越玲曾担任过美语教师,但因难舍对歌仔戏的热爱,毅然投身歌仔戏的职业演出。没想到,绕了一圈,梁越玲还是选择和妈妈同样的路,只是西方文化的熏陶洗礼,奠定她日后改造歌仔戏内涵的基础。

传统戏曲不是教忠教孝,就是黑白二分、人性善恶分明,但外国的戏剧理论,让梁越玲编写的戏对人性有更深刻的刻画和探讨,例如改编马克‧吐温小说《乞丐王子》的《欲望当铺》,便兼容东方禅学和西方哲思。登上国家剧院的《白香兰》则打破歌仔戏的框架,以台语音乐剧的形式,重现五○年代黑猫歌舞剧团的迷人风采.内台歌仔戏的精采盛况。

如何善用优势 发展在地文化

过去,高雄县曾多次在春节期间,举办歌仔戏汇演,成功聚集在地歌仔戏人口。如今县市合并,随著大东文化艺术中心落成,卫武营的南部两厅院也正施建中,如何整合南部得天独厚的歌仔戏资源,形成在地表演艺术的重点特色,例如以策略联盟方式经营,让歌仔戏成为场馆的进驻团队,透过深耕发展本地文化,开发外来艺文人口,是值得文化决策者思考的重点。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