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来,高雄地区独立展演空间几乎可以说是由位于五福四路上的「豆皮文艺咖啡馆」一肩扛起。(林韶安 摄)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来去高雄.夏日表演小旅行/延伸观察

穿梭历史与当代 寻索多元艺术体验

高雄的独立展演空间

除了正规表演空间,高雄也有饶富特色的独立展演空间,为这座港城开展另类的艺文风景,如近十年来撑起高雄独立展演半边天的「豆皮文艺咖啡馆」、前身为餐饮空间的「捣蛋艺术基地」、透过音乐来与人沟通的「子宫艺文」、老建筑活用的「打狗港都文化艺术仓库」……让在地观众的艺术体验,更添多元缤纷。

 

除了正规表演空间,高雄也有饶富特色的独立展演空间,为这座港城开展另类的艺文风景,如近十年来撑起高雄独立展演半边天的「豆皮文艺咖啡馆」、前身为餐饮空间的「捣蛋艺术基地」、透过音乐来与人沟通的「子宫艺文」、老建筑活用的「打狗港都文化艺术仓库」……让在地观众的艺术体验,更添多元缤纷。

 

能够生活在台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靠著大众交通工具,几乎就能走遍全台北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展演空间。在人口密度及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台北市里,其相对的文化水平发展也高于其他城市;近两三年来,总是被说成文化沙漠的其他县市,也有逐渐要让地方文化气息抬头的气势出现。地处南端的大高雄市,就是以文化与艺术作为发展新方向的佼佼者;从今年三月落成的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以及这两年之中其他独立展演空间不断出现的同时,让人开始期待著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发展会出现新的契机。

一间咖啡馆,撑起高雄地区独立展演半边天

近十年来,高雄地区独立展演空间几乎可以说是由位于五福四路上的「豆皮文艺咖啡馆」一肩扛起;无论是静态展示或是动态演出,都能在这个空间里满足每一个创作者的表演欲。

自一九九九年成立开始,「豆皮」就不断为高雄的独立展演空间写下里程碑,对于进驻的艺术形式并没有严格筛选;换言之,只要时间许可加上创作者本人有意愿,就能获得一个展演的机会。近年来,其所关心的艺术方向更从室内型态的展演,转向为社会并与土地发生关系的「行走学校」系列;透过行走的方式,以实际步行于土地上的经典路线,取代了一般艺术形式对于社会的观察。十几年下来,一直在高雄地区担任独立展演领头羊的「豆皮」也正不断转型与进化,同时也带著许多投入独立展演空间经营的后进,持续为高雄薄弱的非官方艺文环境注入新的活水。

路过公园的惊喜,艺术来捣蛋

四维三路与文横二路交叉口上,有座蛋型建筑总会吸引路人目光,二○一○年起从前身为餐饮空间的该座建物,摇身一变成为新生代艺术家的创作擂台。透过高雄市研考会与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的师生合作,将这座蛋型建筑化身为「捣蛋艺术基地」;试图透过艺术展演的形式,让原本已无使用的建物与当地居民产生新的连结。

两年多下来,透过作品展览、舞蹈演出、行为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生产形式,确实树立了不同于高雄市其他独立展演空间的个性;当民众路过公园、经过展场时,与艺术本身产生不同的触碰惊喜。公园里发生的艺术展演,总是带来民众的好奇,同时也带来不同于步入美术馆与其他展演场地的惊喜;看展的观众几乎与路过民众成为一比一的比例,于是展场中少了穿著整齐一本正经的观众,却多了身穿短裤T恤一派轻松的姿态,有时更有小狗路过,在观众脚边好奇的围绕。偶发性的展演形式,成为捣蛋艺术基地的特色。跨越艺术形式的社会议题亦成为经营师生的目标,透过艺术与团体行为,讨论反核或是其他与土地的相关议题,同样的都收到社区民众的参与及回馈。

一双耳,领你深入身心内部的共鸣

有时音乐中的频率会让人以为心脏连同血液都跟著一起跳动,透过不同的音乐让身体中的脉冲改变,仿佛经过一场洗礼般的乾净。除了一般的live bar之外,其实少有以声音作为展演主体的空间,河北一路上的「子宫艺文」正是透过音乐来与人沟通的独立展演场域。

虽然「子宫」也跨足影像与表演艺术,但其音乐上的经历,却多出其他领域甚多;近年亦将难得的声音艺术演出「失声祭」带至高雄演出。「子宫」为高雄的声音圈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聆听音乐类型上的多元,更多的是以声音作为主体,跨域与其他展演形式结合的可能性。在各种类型声音的演出之外,透过耳膜的震动所直接传抵到观众心里的,是与一种完全不同于视觉经验的感官刺激。

临港线上的遗产,城市砂砾中的珍珠

沿著西临港线由东往西行进至末端,时光仿佛也跟著倒转,一直停留在日治时期那个名为「哈玛星」的繁荣年代;巷弄里还留下的建筑物,不难看出当时作为出口港区的繁荣程度。远从旗山美浓而来的农产沿著西临港线靠著船舶出口至海外,同时各式各样的舶来品也乘船而来,落脚在盐埕旧堀江市场中。

哈玛星老巷弄中的「打狗港都文化艺术仓库」便是一个利用原有建筑格局并赋予新生命的独立展演空间,以各式古董家具摆设为两个时代的精神拉起连结,不定期举办的艺文展览更是丰富了此区的人文精神。在走过盐埕与哈玛星的同时,试图停下脚步与潜藏于空间光影中的历史记忆相互对话,如果需要更长一些时间沉淀思绪,仓库的二楼也提供简单中式茶饮及点心,由内而外观察整个街廓,或许会有特别的发现。

当台北士林苑都更案吵得沸沸扬扬的同时,高雄哈玛星的旧街廓与内惟古厝也面临都市更新的拆迁命运,透过在地文史工作者的抢救及艺文人士的声援,暂时得以保留。短期内,高雄的艺文环境确实无法追上如台北般的遍地开花,但相较于高度都市化的台北市,高雄所拥有的是更多尚未进行都市更新与规划的城市地景,如:左营眷村、内惟古厝、盐埕银座、哈玛星等。这些聚落式的建筑空间,所代表的文化及历史意义,正是在台北这类高度都市化的城市中,一直被舍弃及替换的。

新场馆与旧街廓成为一个城市里的艺术环境与文化现况的一体两面,艺术展演环境企图透过这两面,罗织出一张多元且充满吸引力的城市艺文网络;如同台北保留中正二分局作为牯岭街小剧场一样,为在地所留下历史意义的同时,也为地方带进了新的人潮与活力。透过表演艺术、行为艺术、静态展出三者不同面相的展演形式,也让场域所能碰触到的观众面相更多元,并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某一层面而已。

未来无论是官方主导、官办民营或是独立经营等不同方式,我们都期待高雄能出现更多样化的展演场地。唯有透过实际展演的感官经验,方能使民众更容易进入展演场域,进而成为观众。当城市内观众的比例上升,成为能够支撑场馆的观众群之后,才不易使努力建设的各场馆成为门可罗雀的蚊子馆。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