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也没有高学历的光环,刘文亮对音乐的热情,纯粹来自于心灵深处原始的渴望,即使不能如愿,也没有反抗,却意外地在上天的巧妙安排下,注定活在歌仔戏圈子,为歌仔戏谱写出一支支动人的乐曲。有欣赏的戏曲作曲家,却从不模仿,只有忠于自我,将心里那源源不绝的艺术追求,表现在合适的作品上。
人物小档案
- 中国海事专科学校(现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轮机科毕业,现任国立台湾戏曲学院歌仔戏学系主任。
- 曾参与京剧、川剧、黄梅戏、评剧、越剧等多种戏曲伴奏,并担任修改与编写配器工作。
- 自洪秀玉歌剧团《比文招亲》开始,开启歌仔戏作曲生涯。至今合作对象包含:杨丽花、洪秀玉、陈美云、唐美云、河洛、尚和、新莺凤、黄香莲、薪传等歌仔戏团。
- 出版有声作品:歌仔戏唱腔专辑《玉楼声漱》(1~3集);著有《歌仔戏曲调选》I、II。
清凉的微风,带了些海的咸味,弥漫在夏日午后的空气中,基隆港边的小杂货店里,国三少年一如往常的,吹奏著手边的笛子「Me Sol Ra Do La…」,这样的笛声没有经过任何人的指导,虽不是特别悦耳,却也不难听……忽然,少年停止吹奏,看了看手中的笛子,急忙地往楼下奔去…「爸!爸!我去读音乐好么?」「读音乐?甘有出息?」少年一阵沉默后,没有任何反抗,默默回到自己房间。此时窗外的基隆港传来一声声大船回港的气笛声「呜~呜~」作响,少年望著港边忙碌的工人,有的忙著搬渔货,有的则忙著指挥船上的机械操作,一艘艘的渔船、商船,总是在港边围绕著,少年回想著父亲刚才的话语,冷静思索著……不久后,少年选择进入「中国海事专科学校」。
注定是个学音乐的孩子
一日,刚结束枯燥又繁复的轮机课程,走出教室在校园里闲逛,耳边传来一声声熟悉的声音,有笛声以及其他不知名的乐器声……心中一阵纳闷,双脚已不自觉地朝前方寻去,看见一教室内有许多学生,正在练习乐器。忽然,有人发现他的存在:「ㄟ!你是一年级的学弟厚,这是国乐社啦!你会乐器吗?想要参加吗?」就这样,在上天巧妙的帮忙下,刘文亮开始他的正式音乐学习。由于他的勤奋与天赋,在这段期间,他习得多项乐器技能,以及西洋音乐理论作曲,并开始为「再兴青年越剧团」编写大型合奏、小型器乐曲。常常随团演出的他,开始带著演出收入回家,个性与他相仿的父亲,再也没有任何反对的话语,默默地接受了这个孩子只爱音乐的事实。
海专毕业后,他却没有一个正式的管道可从事音乐相关工作,于是他到一间唱片行,担任起唱片「行销」工作,一做就是七年。但这段期间,最大的客户应该就是他自己。这是他从海专就有的习惯——收藏唱片(特别是黑胶唱片)。一直到参与杨丽花、叶青录制电视歌仔戏开始,歌仔戏蓬勃的发展,刘文亮或许是受到潜藏在内心族群共鸣的呼唤,对于「歌仔戏」有著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热情与亲切感,加上他数年来积累的音乐实力,刘文亮开始活跃于歌仔戏界,并努力地用他的双手为歌仔戏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乐章。
用心为「戏」作曲
刘文亮的音乐生涯,从自学到进入社团后才开始有较专业的学习。凭著天赋与后天的努力,得到参与各式传统戏曲工作的经验。在「再兴青年越剧团」期间,大量的翻谱与修改工作,让他快速吸收并了解戏曲音乐的内涵,透过与两岸艺师的交流学习,提早感受到戏曲音乐的改革,并与洪尧进、许再添两位大师请益。他了解国乐与地方戏曲的连结点,在于国乐的根本原就来自于地方,两者的共通点在于「音乐语法」相同;戏曲则是音乐与戏剧的搭配关系。因为对戏曲音乐有这样的体认,因此不论是从国乐学习,到参与各式的传统戏曲,再回到歌仔戏曲创作,这些过程对他来说,只有更自在,没有任何的困难与阻碍。
对他来说,真正为歌仔戏「作曲」,是对整出戏在音乐上有完整的整体规划,这样的音乐改革是需要从一部部作品中,慢慢地去试验与调整。他认为台湾的戏曲表演是以「演员为中心」的,因此戏曲音乐无法独立发展,需要充分了解编剧与演员的需求,「为戏服务」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自我艺术表现的追求。他从不心急地将所有想表现的东西,塞进一出戏中,而是慢慢地挑选出适合的。此外,他是个积极又负责的作曲家,他习惯在读剧后,即依照熟悉的演员特性,为他们量身打造合适的曲目,并事先为剧中重要情感段落谱写乐曲。这些都是在「戏」还没排出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因为他不习惯让人家「等」他,希望这样能有助于导演排戏,多出来的时间才能将戏做得更好。
从不「比较」显得更有「自我」
在歌仔戏音乐作曲领域中,他与柯铭峰、陈孟亮可说是最顶尖的三位龙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那你认为你与别人不同在哪?」他的回答很巧妙:「我从不与人比较。」作品就像做人一样,每个人本就有其风格与特色,愈去分析其差异性,必定会影响自己、限制自己的方向,那不就等于改变了自己?不过,这不代表他不欣赏别人,他相当欣赏知名电视歌仔戏导演陈聪明,因为陈聪明开创了「行弦」(在唱段中增加一段简短的重复性乐段)、「三角板」、「大悲头」、「七字白」等曲式。
刘文亮希望能为歌仔戏开创出更多元的音乐方式,不论用以烘托情绪,或是音乐色彩变化上都能更加丰富,譬如透过配器,将音乐弹性增强;包含运用内台歌仔戏时间即有的创作手法「中西合并」;或是从他平常喜欢的歌剧中,吸取音乐技法,像是重唱、轮唱等手法;或将一段音乐动机,以不同方式安插在戏中的重要情境,营造音乐的整体感作为主题。刘文亮认为最难拿捏的部分,则在于如何与表演画面做「贴切」的配合。新编戏已离开程式化表演,而天马行空的音乐创作又过于太抽象,不适用于传统戏曲,这两者的掌握是最困难的。
他从不比较自己的作品,因为每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完成感」、「使命感」是歌仔戏作曲最吸引他的原因。未来,他仍会不停地为歌仔戏作曲,这也是戏曲音乐的改革种子在他心中发芽的结果,他更致力于培养后辈新秀,因为传统戏曲唯有「传承」与「创新」,才能持久恒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