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幸秋 戏说女子 幽映古都乡愁(赵豫中 摄)
聚光灯下 In the Spotlight 台南小剧场教母

吴幸秋 戏说女子 幽映古都乡愁

曾是台南的小剧场核心人物,被称为「台南小剧场教母」的吴幸秋,作品关注女性议题与另类表演空间开发,非线性的肢体意象风格,在以文本与在地题材为主流的南台湾剧坛,独树一格。在去国十年后,因放不下对古都台南的记忆,找回当年伙伴,另起「南岛十八剧团」,把浓浓乡愁,化为剧场幽微风景。

曾是台南的小剧场核心人物,被称为「台南小剧场教母」的吴幸秋,作品关注女性议题与另类表演空间开发,非线性的肢体意象风格,在以文本与在地题材为主流的南台湾剧坛,独树一格。在去国十年后,因放不下对古都台南的记忆,找回当年伙伴,另起「南岛十八剧团」,把浓浓乡愁,化为剧场幽微风景。

南岛十八剧场《草迷宫之梦》

8/24~25  19:30   8/25~25  14:30

台南 涴莎古典音乐沙龙永华馆

INFO  0925535791

人物小档案

  • 曾任职台南市文化基金会,1991年开办「剧场艺术研习营」,开启台南小剧场的多元发展。
  • 曾为那个剧团主力编导,作品:《情人》、《妒妇津》、《孽女:安蒂冈妮》、《南岛之水》等。
  • 2012年创立「南岛十八剧团」,发表创团首作《草迷宫》。

 

虽然早已迁离台南,跟随夫婿定居法国十年,吴幸秋身上仍流露著古都府城特有的从容优雅的气质:挽起一头黑发,一身黑衣黑裤加上黑框眼镜的俐落打扮,率意随性中,自有执著坚持。十年不见,被称为「台南小剧场教母」的吴幸秋重回剧场,正因为放不下对台南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情感。

台南小剧场发展的核心人物

台南现代剧场的发展从孕育、萌芽到茁壮,有两个重要的关键。一九八七年,在天主教华灯艺术中心负责人神父纪寒竹的支持下,成立华灯剧团(九七年更名为台南人剧团),集合了一群对戏剧有热忱的年轻人,陆续发表团员自创作品,打破当时「沉闷几近窒息的府城戏剧空间」。一九九一年,台南市文化基金会办理一场长达四个月的剧场艺术研习营,则开启了台南小剧场的蓬勃发展,参与的学员,如许瑞芳、杨美英、蔡樱如、林白莹、赵虹惠等,几乎就是日后台南剧场活动的中坚分子,而吴幸秋即是筹办该活动的核心人物。当时她正好在「台南市文化基金会」工作,也担任过「华灯艺术中心」的行政,对于台南的小剧场生态十分了解。

行政工作之外,吴幸秋也从事剧场编导,早期发表的几个小品即表现出对写实主义的悖离与反叛。吴幸秋说,当年因为不满足台湾的剧场现况,想要寻求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而负笈法国学习摄影与美术,奠定她在作品思考上的美学基础,以及对视觉的高度掌握。「我的作品多是从画面出发,在画面和画面的连结之间,寻找力量、传达意义,较少处理语言或者叙事的逻辑。」

关注女性议题独树一格

一九九五年回国后,担任「那个剧团」主力编导,作品关注女性议题与另类表演空间开发,非线性的肢体意象风格,在以文本与在地题材为主流的南台湾剧坛,独树一格。

例如,获邀在第二届「女节」演出的《妒妇津》,改编自清代小说《豆棚闲话》第一则〈介之推火封妒妇〉。故事的主题,是女人的忌妒。欲望,则是文本潜在的轴心。影像和舞台装置,以水为意象,铺设好欲望流动的温床。演员林白莹,借由两种不同造型,两种不同的身体表现,分别刻画女性欲望的两种面貌,一为刚烈决绝、纠结扭曲的复仇魔女,一为温婉迎合、挑逗风情的柔情仕女。

二○○一年的《孽女:安蒂冈妮》移植自法国剧作家安努易(Anouille)以现代语言改写的版本,在三级古迹大南门城的开放空间中,以歌队建构景观,调度出一幅女性翻转传统政治权力体制的图像。在剧中,安蒂冈妮以世俗所非议的轻佻女子形象出现,反抗男性主宰的意识形态。吴幸秋表示:「台南这个唯一的瓮城,引诱我去创造我的安蒂冈妮,一个被遗忘却拥有惊人能量的女性,用最果决的心意,对抗不公义的世界。」

作品中弥漫著古都幽缓氛围

吴幸秋说,如何把女性议题扩展跟台南这座城市有关系,是她一直以来想做的。「选择生活在哪个城市,跟人的个性及对生活的期望,息息相关。住在台南,喜欢这座城市,个性上就是比较悠闲,像『那个剧团』长期以来,规模小小的、步调也是慢慢的,细水长流。」其实,台南的生活情调一直以来都存在她作品中,只是隐而不显。剧评人杨美英曾形容,有别于台北小剧场惯见明确紧凑的节奏感,吴幸秋《妒妇津》的情调正类同于那古朴、温馨、缓慢的古都生活,或可以舒缓风雅、暧昧模糊来形容来自台南的身体和作品,弥漫一股幽微的氛围。

相较于台南,巴黎也是很从容的城市,不过,吴幸秋观察,那种自在跟台南大不同。「在巴黎,我是个外人,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注意你,你也不必在乎别人,那是一种外围的自在。」如果说巴黎,是吴幸秋的异乡,台南,则是她永远的乡愁。她强调:「这几年,台南虽然外观改变了,变得跟其他城市的同质性更高了,但台南的好永远存在我心里,台南的气味,早就留在记忆里了。所以,某个程度而言,我们都活在过去。」

《草迷宫》开启一趟城市漫游

怀著对台南的特殊情感,吴幸秋邀集昔日做戏的老友林白莹、赵虹惠、邱书峰等人,以「南岛十八剧团」另起炉灶。创团首作以日本文学家泉镜花的名作《草迷宫》为灵感起点,借由一个离乡旅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古城故乡,想寻回那萦绕心中的「南岛之水」。但经历长久别离的古城早已演化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旅人身处在全新记忆的城市之中,仿佛进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迷宫。旅人巧遇城市住民,住民是在此居住已久的都会导游,种种机缘的凑合下,住民导游带著旅人寻找旧时的痕迹,徘徊在时间交替的过往与现实之中,开启一趟城市漫游的旅程。

吴幸秋说,原始构想由视觉设计赵虹惠提出,经过漫长的讨论过程后,再决定以《草迷宫》为本。这是一个具有强烈魔幻风格的剧本,结合了舞蹈、吟唱、诗词与实验音乐等元素,试图述说一个如寓言般让人反刍思考城市议题的故事。「除了缅怀曾经存在的美好,这次做戏,就当是老朋友的聚会吧!」吴幸秋笑说。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