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单凭小剧场微薄薪资存活的剧场工作者很少,而四十几岁仍活跃的男演员更屈指可数,邱安忱就是其中之一。身为同党剧团团长的他,也是全职小剧场演员,今年他参加了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茶花女》演出,表现令人惊艳!他说:「去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一直是我的兴趣。」这个月,他将在《我的妻子就是我》中一人挑战四十几个角色,想必也让他演得过瘾至极。
同党剧团《我的妻子就是我》
2011/12/15~18 19:30
2011/12/17~18 14:30 台北 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2-29354251
人物小档案
- 文化大学戏剧系影剧组毕,美国纽约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创作艺术硕士。
- 现任同党剧团团长,身兼文化大学戏剧系讲师。
- 编导作品:《世世代代》、《恋人物语》、《新天堂公园》、《家书》等。
- 演出作品:动见体《哥本哈根》、《达尔文之后》、《阿拉伯之夜》、《屋簷下》,同党剧团《梦之岛》、《It》,飞人集社《房间》,鞋子儿童剧团《王后的新衣》,金枝演社《浮浪贡开花3—勿忘影中人》等。
- 2008年以《飞天行动》入围台新艺术奖年度十大表演艺术。
扰人的雨占据了十一月,在永康街的静巷,恰好是约定的午后三点。邱安忱打著深色素面的伞缓缓走近,咖啡店铁门还深锁,我们一同站在屋簷下等候开门,望著雨滴汇聚在屋顶沿著屋簷滑落。他看起来有点羞怯,说他自己怕生,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笑声伴随自嘲,聊到正在学以及想学的事物清单,他难掩兴奋语调微微上扬。后来我们聊了足足三小时。那个印象中戏里灰苍了发的「老伯伯」,正捧著暖呼呼的日式抹茶啜饮沉浸在幸福中,私下像个大男孩,充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冒险的跃跃欲试。
从导戏到演戏 从同志议题到政治议题
二○○○年,邱安忱自纽约Actors Studio Drama School表演创作系硕士班毕业,回台湾创立了同党剧团,编导演一手包,推出一系列同志题材的作品。创团作《不想一个人寂寞》挑战传统爱情模式,提出「谁敢保证,白马王子遇见的白雪公主不是个女同志」的想法。将同性恋视为社会主流的《恋人物语》,再度翻转当代情爱道德观;《世世代代》描绘同志酒吧老板四十年生活的缩影,映照台湾社会变迁及道德观对边缘族群的影响;《新天堂公园》则访问近廿名男同志的故事凝缩成戏剧;而《有志一同!独角戏联演》以跨国、跨世代的角度透视同志世界;到了《家书》,异于前述作品著重于身分认同与自我追求,回归到同志与家庭的关系。
这些以同志议题为核心的创作,似乎定位了邱安忱,也让他与同志剧场划上等号。他说,从前他一旦迷上某样东西,就会一头栽进去,例如爱上手冢治虫的漫画,必定将它们全看完才会再去看别的作品,得「彻底了解某个东西,我才会往旁边走」。在《家书》之后,邱安忱不再以同志入戏,他说:「做得差不多就不想再做了,除非能做出更不一样的。」他认为自己的个性比较严肃,做同志主题「不能太serious(严肃),要有点喜剧,这些人生活通常已经够苦了,所以不想再看到太真实的东西在戏剧里。」
撕掉了同志剧场的标签后,邱安忱的戏剧之路更为开阔,开始有人上门找他演戏,涉猎的题材也更为广泛。○六年的《算了吧!卡夫卡》加入偶戏元素,同时间参加无独有偶的演出,开始制偶;○八年,他邀擅于劳工、社会议题的美国导演陈里丹(Dan Chumley)合作,丹对于台独议题感到相当好奇。因此本来对政治不热中的邱安忱和丹将这个敏感、暧昧的议题搬上舞台,创作了疯狂的《飞天行动》,入围了台新艺术奖。去年《It》与国内操偶师薛美华合作,「面具加戏偶」,让他对面具表演颇有心得;今年初,他参与日本大师铃木忠志《茶花女》演出,学习强调下半身力道的演员训练方式。
邱安忱在表演上的经历虽然很资深,但真正被注意到,是在符宏征执导的《哥本哈根》。未满四十岁的他饰演物理学家波尔的亡灵,自信地吐出复杂冗长的科学辩论,说服了观众他是年迈的波尔。他无奈又好气地说:「那时候还真的有人以为我已经五十几岁。」当我问他表演对他而言是什么?由于未想过此问题,邱安忱沉默了,思忖好一会儿才说:「把自己丢到一个状况里,享受平常生活不会有的状态,」以及挑战「找不一样的我。」邱安忱将自己视为一块新大陆,期待挖掘出未曾出现的面向,想看见崭新的自己被放大呈现在舞台上的样貌。
直到现在,他仍对各种事物保持好奇心,不论学吉他、语言以各式各样的表演方式,都求知若渴。面对过去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他渐渐爱上「与不同人合作,开发不同的表演形式、风格,做没做过的事」,借由不同的学习激发创意想法,他自我调侃:「到了这个年纪,才发现,要学的东西好多喔。」
自己创造机会 挑战单人独演四十个角色
坚持理想,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固然令人欣羡,但邱安忱也却曾处在瓶颈,资金短缺,创作无法再突破;决定不再导戏,专心当演员之前,他曾有段堕落的时期,成天沉迷于电玩,直到他卡关上网求解时才想通:「当你卡关时,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去破关。」
「没有机会,我自己创造。」邱安忱说,虽然经营剧团得承担盈亏,但是可以做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他豪爽地表示:「既然要辛苦,就要辛苦得爽一点。」例如台湾很少人做莎士比亚,他就做了出《与莎士比亚共进晚餐》;好奇导演约翰.马龙尼(John Maloney)的观点训练(view point)方法,就邀他做《梦之岛》;今年则要将获普立兹奖最佳剧本《我的妻子就是我》搬上舞台,挑战单人串演四十个角色的独角戏。
剧中角色包含变装癖老女人、男女同志、各国大兵等,尤其还有一场是七、八个记者包围一个女生,他说:「我都快晕倒了,不仅要变声音,台词要接得非常紧,还要有不同的情绪。」为了这出戏,他花了数月学德文:「演员要会很多事情,学这些东西都在帮演员加分,让角色更厚更扎实。演这出戏几乎把毕生所学都拿出来,因为角色太多,非常需要技巧。」
这出戏,可说是邱安忱廿多年表演生涯的阶段性总结。之后,他要继续学习更多有趣的东西、发现这个世界,以及开发自己尚未展露的潜能。访问告一段落,大男孩踏出咖啡厅,在雨中离去,踏上未完的探索旅程,继续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