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德意志剧院是经营超过一世纪的剧场老店,在世界剧场史上占有显目章节。从布拉姆手下的自然主义实践中心,莱茵哈特热情打造的剧场高峰,到东西德统一后,威尔姆斯领导下,以前卫美学让剧院成为剧场标竿……能够持续引发争议,造就社会讨论,德意志剧院不是一个提供大众娱乐的场域,这里,是充满批判意识的当代剧场。
德国的众多公共剧院都是政府支持,剧团有自己的硬体设备、剧院,整个组织架构完整,从艺术总监到幕后工作人员都各司其职,旨不在讨好大众品味,而是推出一出又一出激进、充满时代意义、审视社会的戏。戏剧不是资本商品,而是乘载批判功能的艺术。柏林德意志剧院(Deutsches Theater Berlin)就是一个柏林最具代表性的公共剧场之一,这里拥有许多知名剧场工作者,以「导演剧场」(Regietheater)的美学,推出许多惊世作品。查阅德语国家最重要的戏剧节「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每年入选的名单,一定很容易会看到柏林德意志剧院,戏的品质备受剧评、观众肯定。
这里总共有三个表演空间,主要镜框式舞台剧场可容纳约六百位观众,「室内剧场」(Kammerspiele)可容纳二百卅位观众,「箱」(Box)则可容纳八十位观众。
柏林德意志剧院是经营超过一世纪的剧场老店,在世界剧场史上占有显目章节。迈入新世纪,这个历史悠久的古迹剧院丝毫不见老态,冲劲十足。
曾是自然主义实践中心 莱茵哈特带动黄金时代
一八五○年,剧场腓特烈.威廉一世城市剧院(Friedrich-Wilhelm-Städtisches Theater)在柏林舒曼街(Schumannstraße)落成,建筑体上有山形墙,是典型的普鲁士新古典主义风格。当时柏林人口激增,市民开始有强烈的娱乐需求,剧院主要为柏林市民提供娱乐性的表演。一八八三年,剧评家Adolph L’Arronge联合一群剧场工作者,在此创立德意志剧院。
一八九四年开始,奥托.布拉姆(Otto Brahm)接下总监的职位,他是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席卷欧陆的自然主义(Naturalismus)实践者,当时的柏林德意志剧院,是欧陆自然主义剧场的中心之一。自然主义强调表演必须逼近所谓的「真实」,戏剧必须去除夸张的表演肢体,以完全符合现实,但这个表演系统很快就走入呆板的境界,剧场迫切需要新的运动。
迈入廿世纪,马克斯.莱茵哈特(Max Reinhardt)在一九○五年接掌德意志剧院,他抛弃「自然主义」,开启了剧院的第一个黄金年代。莱茵哈特是个热情十足的表演艺术家,他建立了剧场「导演」的概念,推出考究精致的戏剧,讲求排练、说词,极力考究布景、灯光、戏服,演出许多经典文学剧目,把柏林德意志剧场带上第一个高峰,迅速成为欧陆名声显赫的剧院。他建立戏剧学校,拍摄电影,创立艺术节,活力十足。只可惜,他的犹太身分,刚好遇上了纳粹兴起,一九三三年,他逃离德国,德意志剧院的战前黄金年代正式结束。
战后,东西柏林分裂,位于东柏林的德意志剧院继续营运,离布莱希特的柏林人剧团不远,持续成为东柏林剧场人的创意中心。柏林围墙倒塌前夕,德意志剧院的演员协助策划亚历山大广场的大规模示威活动,抗议东德政府的极权,争民主,要自由。五天后,柏林围墙倒塌,德意志剧院亲自参与了历史巨变。
两度获选德语区年度剧场 威尔姆斯打造剧场标竿
两德统一之后,德意志剧院继续以国家剧院的模式营运,但一直要到二○○一年,柏恩德.威尔姆斯(Bernd Wilms)离开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剧院(Das Maxim Gorki Theater),前来担任新的艺术总监,德意志剧院才又攀上高峰。
威尔姆斯在高尔基剧院时就很懂得找到肯放手一搏的导演,他来到德意志剧院,经费多了,伸展空间大了,开始大展身手。他长期与尤根.勾许(Jürgen Gosch)、米歇尔.大海马(Michael Thalheimer)、尼可拉斯.史戴曼(Nikolas Stemann)合作,这些导演都有很深厚的文学底子,而且很疯狂,翻转经典文本能力高强,例如勾许执导的《谁怕吴尔芙?》与《凡尼亚舅舅》都是轰动当年剧场界的作品。经典文本在德意志剧场演出绝对不会是一板一眼的写实演出,充满嘶吼、血腥、解构、不安、裸露。观看德意志剧院的美学,就能深刻了解当代德语剧场的特殊性。
出身德意志剧院的演员,在德国备受敬重,许多演员在剧场演出之余,开始进入电视电影界。例如女演员妮娜.霍丝(Nina Hoss)就在此剧院留下许多令剧迷难忘的演出,她成功进入电影界,在《耶莱》Yella、《为爱出走》Barbara等片子都有非常精采的演出,二○○七年还获得了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二○○五年,德国重要剧场杂志《今日剧场》Theater Heute把「年度剧场」(Theater des Jahres)的殊荣,颁给了柏林德意志剧院。柏林德意志剧院正式重回黄金年代,成为首都的剧场标竿。○八年,德意志剧院二度获选为德语区「年度剧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同一荣耀,表示剧场保持了高度创作能量。威尔姆斯在掌声当中离开德意志剧院,○九夏天,乌尔利希.库翁(Ulrich Khuon)接下总监职位,继续以创意领航。
如今的德意志剧院,依然是争议点的中心。二○一一年米歇尔.大海马执导《无辜》Unschuld,白人演员脸上涂上黑色颜料在台上演出黑人,引起舆论强大的指摘,种族议题席卷剧院。能够持续引发争议,造就社会讨论,德意志剧院不是一个提供大众娱乐的场域,这里,是充满批判意识的当代剧场。
相关网站:德意志剧院www.deutschestheater.de/
艺术总监
乌尔利希.库翁 新进剧作家的幕后推手
库翁是德语剧场的明星总监,并担任多项评审工作。八○年代以戏剧顾问的身分入行,千禧年成为汉堡塔利亚剧院(Thalia Hamburg)总监,在他的任期内,塔利亚剧院曾二度获选为年度剧院。库翁在塔利亚剧院时期开始了「剧作家周」的活动,让当代作品能够登上舞台。当前质量均丰的剧作家罗荷(Dea Loher),便是在「剧作家周」中崭露头角的。二○○九年,库翁也将这个活动带到德意志剧院,持续发掘新进剧作家。
德意志剧院汇集了德语剧场界最重要几位导演的作品,包括二○○九年辞世的勾许(Jürgen Gosch)、克伊米希(Stephan Kimmig)、克里根堡(Andreas Kriegenburg)、果契夫(Dimiter Gotscheff)、史戴曼及大海马等(克伊米希及克里根堡目前为驻院导演),其中多位曾在塔利亚剧院和库翁合作过。年轻新秀如耶普拉(Nurkant Erpulat),及去年才来台湾导戏的寇勒(Tilmann Köhler)皆名列其中。上述导演不仅各自开拓独特的舞台美学,犀利、当代,通常也有定期合作的舞台设计共同创作,并阶段性地锁定特定作家,推出系列作品,实践剧场作为剧本与舞台艺术集大成的无限可能。(陈佾均)
推荐制作
勾许《海鸥》Die Möwe
果契夫《波斯人》Die Perser
克伊米希《伊底帕斯城》Ödipus Stadt
克里根堡《窃贼》Diebe
大海马《老鼠》Die Ra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