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瓦乔》透过抽象化的舞蹈肢体表达出人物之间的欲望关系。(黑潮艺术 提供)
新锐艺评 Review

舞动迭宕的画家生命

比戈哲堤发展出个人独有的动作特色,解放了自宫廷舞蹈演绎而来的芭蕾舞,讲求挺拔对称而相对拘谨的上身姿态,带来属于当代芭蕾较为流动、曲线丰富的肢体表现。

比戈哲堤发展出个人独有的动作特色,解放了自宫廷舞蹈演绎而来的芭蕾舞,讲求挺拔对称而相对拘谨的上身姿态,带来属于当代芭蕾较为流动、曲线丰富的肢体表现。

柏林国家芭蕾舞团《卡拉瓦乔》

6/13~14  台北 国家戏剧院

编舞家马罗.比戈哲堤(Mauro Bigonzettit)以十六世纪末义大利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真名为Michelangelo Merisi)传奇多舛的生命故事为蓝本,从他激进又精确写实的绘画风格构筑整出舞剧的意象,将画作中人物刹那间的姿态转化成舞者的肢体张力,透过光线的明暗差异,渲染出卡拉瓦乔画作中饱满又浓艳鲜丽的色彩。

画作与角色的双人舞

两幕舞剧结构中,编舞家从卡拉瓦乔几幅惊世留名的画作综合提取出舞作角色,像是第一幕的几个段落:〈酒神的队伍〉、〈算命者〉、〈年轻的音乐家们〉和〈诈赌者〉,以及第二幕围绕著圣马太的三个场景,都是从卡拉瓦乔的绘画主题变形而来。编舞家掌握了这些绘画作品所显露出的那份狂妄叛逆,以及艺术家不容于世的性格,舞剧的发展并非线性写实地铺叙卡拉瓦乔的一生,而透过抽象化的舞蹈肢体表达出人物之间的欲望关系。

正因为卡拉瓦乔的绘画创作与他奇异跌宕的生命经历密不可分,画作中各种惊悚、狰狞与死亡意象的场景,其实就是他四处逃亡、和生命缠斗的另一层写照。象征卡拉瓦乔的角色(由艺术总监马拉可夫饰)时而站在凝视自己图画的旁观位置,时而走进画作中(亦可说是走进他内在的精神世界)与他的缪思女神或是图画中的人物共舞。经过舞蹈的转化,比戈哲堤将艺术家的个人生命和自我创作紧密交织,呈现卡拉瓦乔外在生活与内在精神的两面关系,除了再现卡拉瓦乔画作中暴力腥血、充满悬疑却又生动传神的景象,同时也浓缩出他传奇的生命经历。

打破芭蕾框架的上半身

古典芭蕾舞保留了一些哑剧动作,借由上半身的动作(包括手的指示和面部表情)来交代剧情或者呈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卡拉瓦乔》当中,比戈哲堤同样编排了许多复杂的上肢动作,某种程度置换古典芭蕾指涉明确的手势动作。像是马拉可夫的独舞和几段抒情的双人舞部分,舞者的下半身停留在固定的姿态,突显出手部在胸前回旋、环绕的细腻编排,放大内在情感的戏剧性表现;或在群舞场面,男女舞者挥动双臂,手掌在躯干的前后来回拍击,带动上半身快速的前突、后拱,又或是双臂分别在身体两侧交互摆荡,带动上身螺旋拧转,呈现出活泼、欢愉的身体律动。创新于芭蕾舞固有的形式语汇,比戈哲堤发展出个人独有的动作特色,解放了自宫廷舞蹈演绎而来的芭蕾舞,讲求挺拔对称而相对拘谨的上身姿态,带来属于当代芭蕾较为流动、曲线丰富的肢体表现。

下半场,舞台上一座巨大画框分隔出内外两个世界,以镜像的方式呈现画里与画外的关系。相较于其他角色坚定有力的姿态,马拉可夫身形扭曲,显得无力颓败,双臂垂坠掌心朝天,不时地仰头张望,像是对苍天发出强烈的呼喊,倾诉生命种种的痛苦无奈。对比绘画中人物的永恒不灭,在最后一幕传达出某种人性的脆弱面,也预告了舞作最后卡拉瓦乔成为自己画笔下那个鲜血飞溅的殉道者。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本单元征稿启事】

为培育发掘华文地区表演艺术类评论人才,本刊以公开方式征求表演艺术类评论,入选者即可于本单元刊出。征求评论之条件如下:所评论的作品须在台湾演出,并于首演起两个月内投稿有效,投稿作品必须为首次发表文章,包含不曾公开于平面媒体或电子(包括网路网站、部落格、BBS站、Facebook等)发表,每篇字数1,200字。入选刊登作品可获奖金NT$2,400元。投稿评论文章请e-mailmag13@mail.ntch.edu.tw信箱,主旨标示「新锐艺评」投稿,并注明真实姓名、地址、电话。详情说明请参PAR表演艺术网站(www.paol.ntch.edu.tw/)。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