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北国际现代音乐节」的最大重点,就是邀到名闻国际的钢琴加陈必先担任驻节艺术家,透过她丰富的现代音乐演奏经验,也把许多重量级的现代曲目首度引进台湾。音乐节曲目中,除了有魏本、费德曼、史托克豪森的经典之作,也有以「成双成对.中西合璧」为题邀约台湾三代作曲家创作新曲,传承创新并现,精采可期!
台北国际现代音乐节
音乐会
10/11~13 台北 东吴大学表演艺术中心松怡厅
专题讲座与合奏研习
10/11~13 台北 东吴大学音乐系一楼演奏厅
INFO sites.google.com/site/taipeinewmusic/home(节目场次细节请参活动网站)
「『2013台北国际现代音乐节』可说是陈必先几十年来对台湾乐坛的理想!」这是艺术总监李子声经过辛苦筹划之后想要说的话。从多年前开始,曾与上一辈作曲家排练工作过的陈必先,就希望能将她第一手经验带进台湾。然而这位积极投入现代音乐研究与推广的钢琴,却碍于主办单位的要求,只能演奏或演讲古典曲目。如今,在李子声的邀请下,陈必先不但首肯担任驻节艺术家,更将亲自首演多首欧洲重量级的经典作品。
经典现代作品 将在台湾现「声」
看著音乐节曲目,李子声既欣喜却也感慨地说:「这些作品终于有『台湾首演』的机会,虽然已经晚了欧美三、四十年。」整个音乐节的曲目令人大开眼界,有不到一百四十秒的魏本《三首小品》作品十一,也有费德曼(M. Feldman)在世最后作品For John Cage,曲长超过八十分钟。而史托克豪森在一九七○年的巨作、长达七十分钟的《曼怛罗》(咒语)Mantra也终于来到台湾。这首曲子亟具东方哲理,演奏时间虽久,听起来却没有冗长感。
为了演出这首乐曲,还邀请到《曼怛罗》首演时担任音响工程的荷兰电子音响工程师Jan Panis来台助阵。李子声说:「当年史托克豪森在欧美演出都是由他负责,因此非常原汁原味。所幸他开出来的器材有交大声音与音乐创意科技学程支援,而这些来当助手的学生都可以近身学习,这些实务经验非常难得。」而为了八十分钟的For John Cage,李子声决定让长久以来的严肃体制松绑,在演出廿分钟后将音乐厅的后门半敞,让观众得以安静自由出入会场,并在现场设了一个小酒吧,提供乐迷不同的聆乐思维。
面对新音乐 接受新挑战
音乐节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成双成对.中西合璧」发表会。这个主题意味著要作曲家们以中西各半的方式创作。李子声说:「这是很大的挑战,因为过去中西混乐的模式是一个中乐配上几个西乐。这样有好处、有特色,但也容易局限在异国情调中。例如琵琶或古筝加上弦乐四重奏成为一种标准配备,但各占一半才是真正的挑战,才是真正的平起平坐。」如此一来,创作时就要思考更多,而且第一次有这样的命题,又加上委托对象有潘皇龙、曾兴魁、曾毓忠、李志纯、潘家琳、任贞慧等三代作曲家,届时精采程度可想而知。
这次的音乐节著重于演奏家,由他们提供大量拿手曲目,透过这些富有国际演奏经验的乐手,将国外最顶级的节目带到台湾来。在密集的音乐会、专题讲座、研习等活动后,最大的意义是架起创作与演出的桥梁,齐聚一堂、相互观摩。藉著共同的努力,期待缩短国内与欧美的距离,使创作、演奏、聆赏与反思,都能跟国外好的音乐节同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