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文学家赫塞小说《流浪者之歌》发展构想,台北室内合唱团的新制作《无》,是一场「类剧场」的合唱展演,结合电子音响、舞台灯光及美国华盛顿大学「数位艺术与实验媒体中心」所设计的多媒体影像,演绎人生「从无到无」的历程。
合唱无设限VI—人声新媒体跨界制作「无」
10/31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27764089
花开了总会凋谢,就像人生的旅程一般,从诞生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会有死亡的那一天。不管有起有落、不管徬徨迷惘或悟道解脱,在一定的时间过后,终将回归尘土。然而,人生最美的却不在开始或结束的刹那,而是那划过夜空时的璀璨过程。二○一三年「合唱无设限VI」推出的是人声多媒体跨界制作《无》,在计划启动多年后,台北室内合唱团决定推出第一场「类剧场」的合唱展演。
不像音乐剧那样有琅琅上口的旋律、也没有冲突性强的故事,《无》希望传达的是一个人们共同理解的人生观。「我的构想是从赫塞(Hermann Hesse)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来的,」艺术总监陈云红说:「就像这小说一样,故事悟到最后发现来者空、去者也空。所以这整个音乐会的哲思就是『从无到无』。」
类剧场形式走过人生起伏
节目的编排走过人生的始与终,从「孩童」、「青少年」到「成年」的人生阶段,呈现各个历程的心灵情境。由本场音乐会创意总监赵菁文创作孩童时期,并委托作曲家罗仕伟及美国作曲家Huck Hodge,分别担纲青少年与成年曲目。
于是,音乐从混沌开始,迈入童谣般的音乐,藉拉丁经文与梵文在儿歌中表现抽象的感觉;接著,以大量的人声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暗指青少年的不断蜕变。经过人声与电子音乐的成年之后,继之而来的则是「智者」的出现。台上没有任何人声,取而代之的是作曲家强纳生.哈维(Jonathan Harvey)的〈哀悼死者,我呼唤生者来祈祷 Mortuos Plango, Vivos Voco〉电子录音作品片段,并搭配影像播放。在这个时刻,音乐将生命推到最为震撼的高峰,却也在此划下分界,朝另一端迈进。而第一首序曲和最后的结尾,都撷取自哈维的同一个作品Forms Of Emptiness,呼应著从空无一物,到什么都不留的整体概念。
向「智者」强纳生.哈维致敬
整场制作结合电子音响、舞台灯光及美国华盛顿大学「数位艺术与实验媒体中心」所设计的多媒体影像,让乐曲更有整体效果。而事实上,被暗喻为「智者」的强纳生.哈维是英国当代代表性作曲家,擅长电子音乐与人声器乐之融合,曾受到佛教启发,在音乐上也反映了不同宗教的内涵。演绎他的多首人声作品,目的在引导听者与自我内在对话,但另一个目的,也借此制作向去年底甫过世的他致敬——即使生命如音乐影像般随时间流逝,作曲家所留下的艺术,却永远为后世的听者、歌者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