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编钟国乐团演奏现场。(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关于编钟的天才十问

什么是编钟?为什么它叫做「王者之声」?

它不是古装宫廷片的道具,真的可以演奏吗?

演奏是用敲的还是用撞的?只能演奏慢吞吞的古乐吗?

湖北编钟国乐团将与台湾国乐团合作,演出「王者之声」音乐会,整套六十五件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复制件,将与国家音乐厅「镇厅之宝」管风琴共奏和鸣。趁此机会,我们也来好好认识这个古老的宫廷乐器,如何在今日继续敲响!

什么是编钟?为什么它叫做「王者之声」?

它不是古装宫廷片的道具,真的可以演奏吗?

演奏是用敲的还是用撞的?只能演奏慢吞吞的古乐吗?

湖北编钟国乐团将与台湾国乐团合作,演出「王者之声」音乐会,整套六十五件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复制件,将与国家音乐厅「镇厅之宝」管风琴共奏和鸣。趁此机会,我们也来好好认识这个古老的宫廷乐器,如何在今日继续敲响!

2014TIFA—台湾国乐团「王者之声」当编钟遇上管风琴

2014/2/28  19:30 台北 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天才班导师  张红阳 湖北编钟国乐团团长

天才班班长  李秋玫、王婧

1. 这么豪华的大件乐器,想来该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拥有的?
编钟和编磬最早的宫廷雅乐使用的,主要的功能是王室贵族用来祭祀时担任演奏的乐器。因为一套钟非常豪华、也非常庞大,所以在文化地位上,它也是一种帝王的象征,一般家庭更不可能拥有。
除了用来当乐器之外,一般没有其他用途,演奏的音乐也是以庄严、工整的风格为主,较少用来做娱乐之用。当然,在宫廷中的摆放很有气势、也可以用来摆设,所以我们也将它比喻为「乐器之王」,就像钢琴一样,体积大、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

2. 编钟的音域,最高的有多高,最低的多低?
一套编钟有四个半八度以上,最高音的钟比中央C高两个八度;最低的则是低一个多八度,大约是有九到十度。它的音域宽广,一口钟可以发出两个音,就举曾侯乙编钟来说,一套六十五枚,可以发出的音就是一百三十个,比一键只能发出一个音的钢琴还要多。调性基本上就是C大调。只不过它的跨度太大,有些音会重复,但这重复的好处是可以因应演奏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得出所要的音,不一定要移动距离去敲击固定的那个位置。
一口钟可以发出的声音有正面及侧面,我们称它为「正鼓」及「侧鼓」,而他们的音程都是相差小三度的关系。例如正鼓一敲如果是Do的话,那么侧鼓的音就是La,每一口都不例外。总共排列起来,十二个半音齐全,有变化音、能转调、也可以演奏和声。

3. 乐器那么大要怎么演奏?用敲的还是用撞的?
低音用长木棒撞击,高、中音则是用木槌敲。因为高、中音清脆,所以木槌常被误认为金属槌,实际上它们都是木制的。不同音域要用适当的工具,否则高音部分用棒子打,就像大砲打蚊子一样,没办法打。当然各式各样的棒子、琴槌我们都尝试过,要如何准确地打到正鼓或侧鼓的点?特别是钟体比较小的时候,还有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都需要考虑。我们目前试过效果最好的还是原来的形状跟材质。不过依据作曲家的需要,有时也会使用木琴的棒子,或是在槌头上加橡皮、塑胶,让它声音不要那么亮,这都可以处理的。
另外就是钟的延音性很好,但为了乐曲需要,要如何止音也是一个大学问。我们试过很多办法,也曾经做过脚踏板的,一踩马上只住,但效果都不理想,因为钟体是圆的,所以它的整个腔体太庞大,反应不了那么快,所以用手去止住它还是最简单、最理想的办法。

4. 编钟一般都是由几个人演奏的呢?
因为编钟的跨度大,所以多半需要几个人合作。例如祭典的音乐有时需要两个音以上同时打,如果左右距离太遥远,或者高低音相差太多,一个人就无法做到。
事实上人数的安排没有一定,它的多寡都是根据作曲家的音乐而来,所以一般说来会分成三组,一组通常是三个人负责,如此各有各的领域,可以各司其职。但如果乐曲简单又缓慢,一个人敲也没有问题。反过来说,如果需要,多加人数都是可能的,就像去年九月份我们在香港演出,作曲家写出的曲子就用到高达十个人同时在台上敲。我们认为这是编钟演奏的极限了,因为已经很挤,再多的话不但没地方站,没有事先安排好的话,真正演奏起来可能会撞在一起。

5. 编钟凸凸的钉子有什么作用吗?
编钟分为上、中、下总共三层,最上层的最小,称为「钮钟」,是音域最高的一排钟,这排钟的表面是光滑的,什么都没有,但高音本身的穿透力就很强。中层和下层的钟有柄,称为「甬钟」,表面上都有凸出的钉子,这主要是用来起延音作用的,物理上很科学,可见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一般寺庙或钟楼的那种钟是圆形的,只能够敲出一个音高;不像编钟是扁身,所以可以敲出两个和谐的音。低音的大编钟延音可以长达十五至十九秒,然而圆形的钟上面也没有凸出的钉子,所以他的延音就不会很长。
我们的编钟国乐团是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复制,但那不是唯一的一组规范,因为后来一九八一年在离随州擂鼓墩廿公里的二号墓又出土了卅六件的整套编钟。虽然也很完整,然而没有像我们的那么大。二○一○年叶家山又发掘了一套,现在还没有挖掘完,但历史考证已经确认了编钟的年代有往前提早了五百年,推论是西周的早期,也就是距离现在两千九百年以前了,那个时候的人就知道编钟怎么延音、了解这个作用,实在很聪明。

6. 编钟的挂放有一定的次序吗?
编钟从出土后,每一口钟在架子横梁上的位置都已经是确定的了,每一组中的次序都是从小到大,用音来说就是从高到低、或者说是反过来说从低到高,它是有一定次序的,不能够乱挂。如果将它上下层颠倒互换,那将导致头重脚轻;不按顺序任意挂放,不仅有平衡上的问题,也将导致演奏上的困难。
编钟的演奏有一个特点,就是前后两面都可以敲出声音来。不像排锣、排鼓一样只有单面。一组钟架在舞台上,打高音和中音的人是隔著编钟面对观众的,他的位置在靠舞台的后方;而打低音的人,就会是在另外一面,背对著观众演奏,这个设计是科学的,两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移动之间也不互相牵制。

7. 每次演出一定要整套挂出来吗?不用的可不可以不挂?
这不行,它必须得完全,不管曲子用不用得上,都得整套完完整整地挂上去。
因为重量的问题,编钟的移动载运实在费时又费工,尤其我们经常在各地演出,经常面临这个难题。我们曾想过要用塑胶模子复制编钟,将外表仿制得一模一样,如此一来,在某些演出没能用上的大钟只要用替代品挂上去,就可以大大减轻它的重量,搬运起来也很方便。但是我们演奏编钟之外,另一方面也肩负著推广的责任,不管这套钟到了哪里演出,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演出完毕常常开放观众上台拍照,好奇的人也总会想要自己敲一下声音,如果让人一敲发现是假的,声音很不好,那么感觉也会变得很差。

8. 框架上面有好多浮雕,是做什么用的呢?
横梁上面的图案都是来自大自然,大多是圆雕、浮雕、阴刻、彩绘等技法将人、兽、龙、凤、花、几何形纹等图样雕刻,颜色主要就是红和黑两种。横梁和横梁之间有铜人举著,那是代表著武士,仔细看会发现他们的腰间还有一把剑,那是武士的象征。大钟的挂勾不在木头里面,而为了遮档挂勾上的横梁,有个特别的配件搭上去,这个特别的配件有图案,长得像是蜥蜴一样,古时候的名称叫做爬墙虎。因为曾侯乙编钟出土的地域属于楚国,因此推论爬墙虎大概是被认为是当时的一种益兽。
值得一提的是,高音跟中音的挂勾就跟低音不一样,是在横梁的沟槽里面。古代可能都是用铸铁或青铜做成挂勾,但那不是太硬就是太软,常发生问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横梁的底部用钢筋伸进去加强,外面的每一个挂勾上都再做一个小铁板故钉在木头上,也就是挂勾四周焊上铁板加强,这样大钟挂上就很牢固了。否则挂勾一断,又危险又麻烦。

9. 编钟可以像俄罗斯娃娃一样收纳搬运吗?
编钟的整个运输过程离不开拆、装、运、再装这几个环节。因为没有办法用机械协助,完全得靠人工,所以光是拆装就要花掉三个小时。由于一套编钟体积庞大、总重有六点七吨,一般需要十五个壮汉才能够把它搬上车。它们的尺寸大小不一,所以根本无法折叠,除了细心和耐心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办法。
小钟和零配件有集装箱,搁在里面就没问题了,编钟的本身还是很精壮的,并不是易碎品,但当然有海绵保护避免碰撞更好。大的横梁需要用厚实的布包起来运送,而大的编钟就只能「裸放」,没有办法装箱,因为一般箱子不能承受重量,但如果做到能够承受时,重量又会大幅增加,所以在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前,就只能这么做。

10. 一定只能用来演奏慢吞吞的古乐吗?
乐器出土的时候只有实物,并没有教材、更没有音响让我们听到,很多时候只能完全靠想像。所以我们只能根据现在的理解、根据作品的需求来逐步完善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换个角度看来,也表示它有无限的空间,只要合理的运用,什么作品都可以表现。而且这样乐器又有它的特定性和历史性,可以展现中国最古老的音乐型态;也有它的优越性,可以跟传统的国乐、交响乐合作,也可以跟现代电声音乐合作,它的合作对象是非常广袤的。像我们出国的时候,就会演奏国外的音乐,最常演奏的一首,就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编钟、管风琴与乐团的「不同凡响」

一九七七年,中国随州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文物之多、范围之广震惊了全世界。墓里发现大量兵器、礼器外,还有许多生活用品。而乐器上,就有编钟、编磬、建鼓、瑟、琴、笙、排箫、篪等上百件乐器,演奏的工具更高达一千七百多件。整个墓室宛如一个地下宫殿,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大部分的乐器不但保存完整,甚至还能演奏。墓主人记载为「曾」国诸侯,名字是「乙」,推论时地为距今两千四百多年「战国」时期的「楚国」,然而史书上找不到对曾国任何历史记载的事实,更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曾侯乙编钟」有几套复制品,在台北中山堂就有一套提供演奏使用。然而真正成立乐团到各地推广活化的,就属湖北编钟国乐团最活跃。在两厅院及台湾国乐团的邀请下,这套编钟将来到台湾,与国乐团及音乐厅的管风琴一同奏响「王者之声」。

曲目集合了台、德、英、中各地优秀作曲家作品,有中国作曲家唐建平为编钟所做的《编钟大曲》,以〈亘古回声〉、〈神农〉、〈土陶〉、〈丝〉、〈火〉及〈青铜〉六个部分表现楚人生活情景,还有台湾作曲家钟耀光为「纪念台北建城一百廿周年音乐会」谱写的《超越时空的城墙》。

还有西方两位作曲家用不同眼光谱写的曲子:德国作曲家老锣(Robert Zollitsch)亲访湖北博物馆研究编钟多年,演出的《钟乐和鸣》中,以编钟、编磬和大鼓同时演奏相同的节奏型态,让钟声呈现丰富,宛如合唱团般的和声效果。而英国作曲家约翰.霍华(John Howard)所作的《以战维和》从《孙子兵法》出发,探究战争与和平这两个极端。

为了创作新曲,台湾重量级作曲家钱南章还特地前往香港,聆听香港中乐团与湖北编钟国乐团的合作,并多次参与乐团练习、彩排、讲座,从聆听到试敲。有感于先人的智慧,他将以《序》这个作品为本次音乐会开场,让编钟与国乐团共奏合鸣。最后压轴的是新锐作曲家王乙聿的《跨越时空随想》将赞颂上帝的管风琴比喻为天堂,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帝王编钟喻为地狱,而国乐团则代表凡界。结合编钟、管风琴及国乐团合奏的难得组合,一旦错过,再等何时?(李秋玫)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