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为什么是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他在京剧艺术上有哪些创新? 他又有哪些精采剧码?还有哪些传人? 五月份,梅兰芳之子、公认的梅派艺术嫡传人梅葆玖,将率领「梅兰芳京剧团」来台,与在台的梅派弟子魏海敏,展演梅兰芳的经典剧码。趁此机会,也让我们来一探梅派艺术的内涵,为何能屹立菊坛不摇?
梅葆玖&魏海敏—遇见百年梅派
5/26~28 19:30 5/28~29 14:3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1.我们常听说京剧演员是属于「X派」,或什么剧码是「X派戏」,为什么京剧会有这些流派啊?
京剧自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以来,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由于擅于吸收、勇于创造,慢慢形成中国第一大剧种。在京剧发展过程中,因为生、旦、净、丑各行当表演艺术家的激烈竞争,于是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各种流派,而京剧又是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因此京剧的流派都是以演员的名字命名,例如四大名旦的梅、程、尚、荀,四大须生的余、马、言、谭等。京剧艺术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流派艺术的发展史,因为流派的出现,才使得京剧产生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京剧各行当的流派众多,在鼎盛时期多达卅几个。流派的形成都是演员本身继承前辈的表演技艺,经过广泛的学习,并融合自己本身的性格爱好,条件特征,艺术修养与审美见解,依此创造出独具个人特色的表演方式、手段和剧目,经过舞台上频繁的演出实践,得到观众的肯定与欢迎,才逐渐产生统一的、可以流传的艺术风格。
2.说起京剧都会提到梅兰芳,他是怎么成名的?又如何创造了梅派艺术呢?
梅兰芳生于一八九四年,出身旦角世家,祖父梅巧玲卅余岁掌管四喜班,是重要的戏曲名伶「同光十三绝」之一,与当时备受慈禧宠幸的老生谭鑫培交情匪浅。
梅兰芳父亲早逝,他与母亲寄居在伯父梅雨田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因此他居住的地方可说是京剧名伶汇聚,让他从小耳濡目染。梅兰芳师承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通过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出创新道路,表演上将青衣、花旦、刀马旦的精髓融汇贯通,开创了花衫的新行当,并创作了一批唱功、作功和舞蹈并重的戏。
在舞台上,梅兰芳得贵人相助,伶界大王谭鑫培对他的力捧,武生杨小楼、老生余叔岩、王凤卿的同台搭挡,相互提携,更使得他名气见涨,演技更加成熟出色。此外,梅兰芳还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如冯耿光、李释戡、吴震修、齐如山、赵叔雍、许姬传及叶恭绰等,组成了「梅党」,为梅兰芳的戏提供意见。这样一批知识分子组成的智囊团,成为了梅兰芳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
3.「四大名旦」的封号是怎么来的?梅兰芳又何以为四大名旦之首?
一九二七年,北京《顺天时报》发起评选中国首届旦角名伶的竞演活动,首重京剧革新风气,包括剧本新、演员表演新、舞台布局新,一时群芳竞秀,票选结果由梅兰芳《太真外传》、尚小云《摩登伽女》、程砚秋《红拂传》、荀慧生《丹青引》拔得头筹,从此诞生了中国京剧史上独一无二的「四大名旦」。其中,梅兰芳其人俊美文雅,唱做雍容典丽,大大提升了旦角在戏曲舞台上的地位。而程砚秋因倒嗓的缘故,反而发展出一种幽咽凄清、若断若续的唱腔,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多是贞烈幽静的悲剧人物。荀慧生刻画人物极尽妩媚多姿,善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形成娇柔婉约的唱腔和轻盈爽脆的口白,使观众趋之若鹜。尚小云则反其道而行,他的幼功扎实,因此勇于文戏武唱,而他的角色尤不乏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当时梨园界的「通天教主」王瑶卿有一句概括形容四大名旦的话:「梅兰芳的样,程砚秋的唱,尚小云的棒,荀慧生的浪。」程的唱腔、尚的武功、荀的表演是他们最突出的特征,而梅兰芳的「样」并不仅仅指他的扮相、外貌,而是一种整体观感,所以居首。
4.梅兰芳这么厉害,那所谓梅派的唱腔念白有什么特色呢?
由于梅兰芳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所以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不用花俏的颤音、滑音或怪腔,乍听之下平淡无奇,却是深沉含蓄、动人心弦。梅派唱腔特色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旋律优美、顺畅流利,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
在每一出戏中,梅兰芳都会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求,设计出大量新腔,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或昂扬激越之曲,都力求于揉化无痕,为角色量身打造。梅派的念白富于情感,而且将京白、韵白等提炼为艺术化的生活语言,不会有无刻意做作的感觉,且处处顾及人物身分和剧情,并与身、手、步法、面部表情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他排演时装新戏中,台词均是白话,创造了很多不同于传统剧中的缓慢念法。
5.在身段做功上,梅兰芳又有哪些何创新的地方?
梅兰芳在身段和做功上的大胆创造,是将昆、京、舞、武合而为一。他借重昆曲歌舞并重的表演形式,将大量舞蹈化动作,在符合人物及剧情的前题下,融入京剧表演中,如《长坂坡》的跑箭、《汾河湾》的进窑、《御碑亭》的滑步及《攀江兵》等,都是在王瑶卿的基础上,揉进昆曲表演的身段。又如《宇宙峰》里脱绣鞋的蹲身做工,以及摆摆摇的身段,就是出自昆曲《南柯记》中〈瑶台〉的身段。《生死恨》在从尼姑庵逃走时,有一个滑步,那臂上搭的包袱眼看落到台上,忽然挺身突起大转身舞姿,就是取自昆曲折子〈思凡〉的身段。
从舞姿身段上看,那腰肢步伐之美,略有相似,而神韵意境运用的都各有所异。在舞蹈场面上,例如《天女散花》中的绸舞、《太真外传》中的盘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等,均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甚至武打场面,也是以乾净、准确、漂亮为主,发展舞多武少的打法,和传统的武旦、刀马旦不同。
6.在京剧音乐的变革上,梅兰芳有什么贡献?
原本京剧的场面(乐队)没有简称京二胡的京剧二胡这种乐器,直到一九二四年,才由梅兰芳与琴师王少卿仿民乐二胡创造出京剧二胡这种乐器,搭配京剧胡琴(京胡)演奏。起初,梅兰芳为了使剧中人物的演唱能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经过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共同研究,在文场中加进了二胡伴奏,增强、丰厚了乐音,这一创举影响深远,最早只用于梅兰芳剧团的演出伴奏,后来成为青衣行当的伴奏乐器,逐渐又扩展到小生等各行当,现在已经是京剧不可或缺的重要伴奏乐器了。此外,梅兰芳也很重视唱腔的动作,除了继承传统的唱腔外,还在古装戏与传统剧目编制过大量新颖的、在艺术上具有独特个性的唱腔。某些罕用的传统唱腔板式,如「反四平」等,经过梅兰芳的创新,在舞台广为流行。
7.哇!真想马上来看一看,那么,梅派有哪些经典戏码咧?
梅兰芳一生演出的戏码,有创编的时装新戏,如《孽海波澜》、《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有古装新戏,如《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和历史新剧等,有记载的达一百七、八十出。
演出的角色从上古到近代,从天上到人间,各种不同阶层、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有取材时事,也有将文学名著改编上演,其中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代表剧目有《太真外传》、《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宇宙锋》、《女起解》、《水斗断桥》、《奇双会》、《廉锦枫》、《天女散花》、《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 》等。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
8.听说梅兰芳曾多次率团出国演出,那他对西方的表演艺术也有产生影响吗?
梅兰芳是第一个把中国戏剧介绍给世界剧坛的戏剧家,京剧也是外国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早在一九一九年,梅兰芳就把京剧介绍到了日本。一九三○年,他又到美国访问演出,并在美国获得了文学博士的荣誉学位。
一九三五年他出访前苏联,在那里与另外两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苏俄的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的布莱希特进行了交流。布莱希特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第一次亲历中国的传统戏剧。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全靠动作、表情和音乐来演绎故事。这次的观赏经验大大启发了布莱希特,使他完成了〈中国表演艺术中的陌生化效果〉一文,完善了他的史诗剧理论。
9.梅派传人有哪些呢?
梅兰芳的学生共有一百多位,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台湾则有魏海敏等。最具代表性的则是梅兰芳的幼子梅葆玖。他十岁开始学艺,十三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启蒙教师是前辈旦角王瑶卿的侄子王幼卿,武功教师是陶玉芝,昆曲教师是朱传茗,后又师从朱琴心学习花旦。梅葆玖接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神韵、唱功、表演风格都继承梅派精髓,深得其父真传。目前七十七岁的他,担任梅兰芳京剧团团长,传承梅派艺术。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身为京剧界几乎是硕果仅存的乾旦(男旦),其地位和影响力在传统戏曲界举足轻重。
10.过去四大名旦皆为乾旦,如今戏曲舞台上乾旦后继无人,相较于女演员,男演员饰演旦角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色与差异呢?
由于时代背景,戏曲中的旦角在初创时就是由男演员来表现的,因此,无论唱腔、服装,还是音域都力求写意,都是按男演员的生理特点来塑造的。此后,虽逐渐有了女演员饰演的旦角,但仍承袭了男演员假声演唱的方法,并没有创造出一种符合女演员自身生理特点的发声方法。男演员饰演旦角的优势,除了嗓子宽、底气足,品味起来更加味道十足。,从身材讲,男演员也更加修长,更符合古典女子亭亭玉立的淑女审美标准。此外,男演员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的体力好,艺术生命力也更长,五、六十岁仍保持艺术青春的现象并不少见。同时,由于性别的差异,男演员若想在旦角领域有所建树,除先天条件外,还需付出超人的努力,认真执著也是他们具有扎实基本功的首要原因。目前京剧界已少有男性唱旦角的现象,像是梅葆玖门下只有一名半路出家的乾旦胡文阁,只能说是历史的过程。
遇见百年梅派 再现乾旦风华
梅葆玖与魏海敏 师徒同台粉墨登场
电影《梅兰芳》掀起京剧热潮,也让梅派艺术再度受到注目,今年七十七岁的京剧名旦梅兰芳么子梅葆玖,将率梅兰芳京剧团来台,与台湾的梅派传人魏海敏共同演出。这是梅葆玖继一九九六年来台演出《龙女牧羊》后,暌违十八年,再次粉墨登场。
魏 海敏表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开创梅派「乾旦艺术」在廿世纪的风华,其子梅葆玖十岁登台,为梅派现世上唯一嫡传人,也是少数硕果仅存的乾旦。 他的音色、相貌、表演风格皆与父亲相似,被视为最能掌握梅派精髓的戏曲表演家。当年她海光剧校毕业,在香港初次看到梅葆玖和童芷苓演出,深受感动,为了亲 炙大师,学习梅派艺术,她一九九一年亲赴北京拜梅葆玖为师,还被海光剧队记了一个大过。
对一般演员来说,七十七岁还想唱京剧几乎已是不可能的事,何况是乾旦。魏海敏指出,大概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不能唱戏,让梅葆玖封嗓十多年,至今仍保有好嗓音,且音准极佳。
「遇 见百年梅派」演出,共排出四天五场剧目,第一天的《红鬃烈马》是骨子老戏,坐科入门必学,由梅葆玖与魏海敏师徒共饰王宝钏一角。第二天的《太真外传》是当 年四大名旦票选时,梅兰芳所推出的夺魁大戏,充分展现他的京剧创新精神,由张馨月、尚伟、胡文阁、姜亦珊、魏海敏五位梅派弟子共同饰演杨玉环。第三天下午 场精选五个梅派折子戏〈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抗金兵〉、〈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捧印〉、晚上则排出喜剧《凤还巢》,梅葆玖与弟子轮演程雪娥 一角。最后一天的清唱会,梅派经典唱段尽出,将让戏迷一饱耳福。(廖俊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