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第12届台新艺术奖入围名单公布
台湾当代艺术中具有指标性的奖项之一「台新艺术奖」,至今已迈入第12届,评选机制经大幅改变,首度将「视觉艺术类」、「表演艺术类」两者合并,以不分类的方式进行评选,并由七位提名观察人——王浩威、李俊贤、林于竝、胡永芬、纪慧玲、陈泰松、陈汉金,全年度亲临展演现场、观察众议、独立提名、撰文评论,日前公布15项入围名单,老中青艺术家皆榜上有名,如张照堂、何晓玫、林文中、苏育贤、牛俊强、罗智信等,当中也不乏跨国、跨领域制作模式,呈现了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策展方向。
综观而言,本届入围作品维持以往「创新」、「人文关怀」两个面相的特质,并更加重「艺术介入社会」的参与,将触角深入近来延烧于台湾土地的动荡与压迫,而格外让人欣喜,比如萧紫菡舞蹈剧场「土地计划—金砖上的遗民」为土地正义发声;陈仕瑛《山地话》呈现不同族群的对立,高压政权对人性的摧残;苏育贤《花山墙》将郑南榕的自焚事件发展成一个有多重指涉的庞大政治寓言;高俊宏「废墟影像晶体计划:十个场景」凝视矿灾残骸,历史遗迹的现代性警示;而张照堂的「岁月/照堂:1959-2013影像展」横跨进一甲子的回顾展,捕捉了台湾庶民生活与困顿,不只是摄影大师的生涯呈现,也厚实地展示了时代的切面,堪称去年度不可错过的重量级展览之一。
6月份由包含国际专业人士所组成之决选会议,将评选出1名年度大奖,得主将于6月21日颁奖典礼现场揭晓。(张慧慧)
第25届传艺金曲奖全新上路
金曲奖自民国79年开办,原以「流行带动传统」的思维与策略推动,但「非流行音乐类」奖项在「金曲奖」的光环下显得相对弱势。虽在1996年第18届起划分为「流行音乐作品类」及「传统暨艺术音乐作品类」并分别举办颁奖典礼,但为因应传统表演艺术专业领域长远发展,后者自今年起,转型为「传艺金曲奖」,移由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办理。
迈入第25届,传艺中心连结表演与出版领域,重新归纳奖项。特别考量台湾传统表演艺术家长期缺发奖项的肯定及面临人才断层危机,增设「戏曲表演类」相关奖项。而由于传统暨艺术音乐需有优秀且具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完成影音出版,故转设「最佳录音奖」以资鼓励。此外,为了扩大奖励相关出版品,在「最佳传统表演艺术影像出版奖」中不再仅限于以录音方式出版,而改以演出影像出版雷射光碟。新型态的奖项不但提高现有奖金额度,被奖励的对象也增加,涵盖更为广泛。
转型后,颁奖典礼的首度呈现请来剧场导演王嘉明担任策展人,并由李和莆带领台师大执行团队合作。入围名单将于6月20日公告,颁奖典礼将于八月9日假中山堂举行,得奖者则于典礼中揭晓。(李秋玫)
台东剧团「东京剧场笔记戏剧工作坊」招生中
本月14日开课的「2014台东剧团东京剧场笔记」戏剧工作坊,补足了东台湾艺文资讯平台的欠缺,由曾任职于台东剧团、台东铁道艺术村活动企划经理、编导、演员,目前在日本东京进修的林慧仙担任讲师,将东京剧场的精华课程带到台东剧团,为期半个月的课程共分为静态的分享座谈及动态的戏剧工作坊两种形式穿插。可电洽089-346709,或上台东剧团官网www.ttrav.org。(张慧慧)
剧场摄影师许培鸿「世界的微笑」摄影展将登场
1965年次的许培鸿堪称台湾现代文学巨擘白先勇的剧场御用摄影师,自2004年起开始拍摄青春版《牡丹亭》长达8年,以多达20万张绝美的影像而为人所知,白先勇甚至曾说:「这出戏能走到今天,许培鸿功不可没,很多人是看了他的照片,才想去看演出的。」日前由曹瑞原执导,在国家戏剧院结束演出的《孽子》亦由许培鸿负责专案拍摄,精采排练照亦在两厅院出版之《孽子—贰零壹肆剧场显像》中呈现。除剧场之外,许培鸿更长年将触角涉及人文、地理,他将在本月中下旬至4月底于台湾工业银行总部艺廊进行「世界的微笑」个展。
热爱旅行的许培鸿将镜头聚焦在各国的孩子们,展出涵盖美国、法国、西班牙、荷兰、关岛、牙买加、印尼、斯里兰卡、台湾、中国藏族文化、穆斯林文化、蒙古等,宛如一张世界地图。孩子们相异的发肤却有著同样纯净的眼神,许培鸿说:「我想寻找一种稀有的、令人悸动的力量。」除了静态展览外,许培鸿也将在展期中举办两场关怀弱势儿童的免费讲座。详参网站www.ibtef.org.tw。(张慧慧)
【国际】
美国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2015进军百老汇
美国知名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将于2015年度的表演季,参加百老汇舞台剧《晚安,母亲》的复刻版演出,这是欧普拉第一次在百老汇登台,消息一出,便受到媒体界的瞩目。这出戏将由东尼奖得主乔治.伍尔夫(George C. Wolfe)执导,《晚安,母亲》只需要两位演员,另一位跟欧普拉演对戏的女演员,是荣获五度东尼奖得主的奥德拉.麦克唐诺(Audra McDonald)。
制作人史考特桑德斯(Scott Sanders)表示,去年底时,欧普拉与奥德拉两人已先在奥德拉的公寓进行读剧工作坊,现场参与的两位执行制作都认为,欧普拉与奥德拉的默契十足。《晚安,母亲》是美国知名女剧作家玛莎.诺曼1983年普立兹奖得奖作品,故事是围绕在一位母亲试图阻止女儿自杀的故事上,全剧只有两位演员,向来是女演员在挑战演技的试金石。制作人桑德斯说:「欧普拉对在百老汇演戏,一直有很强的憧憬。但她也了解在舞台上以女演员身分再现生活是一项独特与深具挑战的事。我跟她讨论很久,读了很多剧本,最后才确认这是最适合她的作品。」(耿一伟)
柏林「戏剧盛会」选出10大德语戏剧年度作品
在德语界享戏剧界有盛名的柏林「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于2月中公布今年的入围名单。7位评审从来自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地的395出戏剧演出当中,挑出了10部作品。这10部作品将会在5月2日至18日于柏林演出,如同戏剧擂台赛一般,在柏林的观众可以在密集的半个月里,欣赏过去一年的最佳德语戏剧作品,也成为一大盛事,去年「戏剧盛会」才刚欢度它的50周年。
这10出制作来自四面八方,也可借此观察德语戏剧界的势力消长。譬如被杂志《今日戏剧》选为2013德语界最佳剧院的慕尼黑室内剧院,今年也有两部出作品入围,包括《炼狱》与《聋子巴哈》;苏黎世剧院也以《安菲特律翁》与《野孩子的故事》这两出戏入围;慕尼黑皇宫剧院以海纳.穆勒的《水泥》与奥尼尔《长夜将近》入选;至于柏林方面,只有罗莎卢森堡广场剧院以导演Herbert Fritsch创作《无名歌剧1号》进榜。维也纳城邦剧院与斯图加特剧院,则分别以《最后证词》与《凡尼亚舅舅》进入10大。鲁尔艺术节委任好几位知名导演集体创作的《状况之屋》也获入选。(耿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