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实际去做,静下来谈,打通里里外外的知觉。因此,通,与不通,或许就是生活的艺术之所在了:「流」和「通」。
现在的艺术创作跟一百年以前的创作环境大大不同了,有的幸,也有的可能不太幸运,但是整体来说,学习的机会肯定比古代好,端看怎么去找、去学。
很多年轻人对表演感兴趣,被「表演」这个事情吸引,我们大家当年也都是这么开始的。可是有太多有兴趣又没有办法进入理想的专业学校去念、去学,糊里糊涂的青春就被蹉跎了。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些年轻人,组成一个队,在教、吸收更多踢踏舞爱好者,有年轻人会去跟他们认识,跟他们学,还有小孩也学,这个方法有效,真让人看到希望,因为这种方法,就像是外国的「寓工作于生活」的遍地开花型。
四十年前,我去看刚从国外回来的林怀民,在南海路的美国新闻处,发表个人独舞《寒食》,很多人就站著看,林怀民就在中间抱著一大团布丢来丢去地跳著,接著学者专家如姚一苇老师者,便在《幼狮文艺》上发表文章,大加赞扬,云门也就很善巧地开启了在台湾遍地开花的岁月。
透过交流 找到艺术之路
如今不同了,大雅和大俗都得善加利用媒体,利用网络,利用你每天空下来的时间,去经营它,去寻找和开创你自己想要学,或者想要表演的「地方」和「同类」。
整个生活已经没有什么个人专属的特权或管道,其实台湾的文艺训练环境是愈来愈公平,只是没有人出来大力提倡,或者方法比较急,推广或者学习一种表演都急不得,但是不能停,不能傻等,不可蹉跎。
整个生活,在台湾和世界就是一种对流,因为你动大家而有互动,因往而来,因来而往,不能关起门过日子,不与外界交流沟通,除非你有了自给自足的秘方,成了武林高人练神功,不可外漏,那另当别论,我祝福你。要享有一身表演本事,或者要想找地方呈现自己所会的玩意,就得多跟社会来往,各种有利于你学习或者表现的来往,别老沉溺在聊天、谈理想、论人生这种类似文艺人而又没真的上过战场的边缘人。
让自己实际去做,静下来谈,打通里里外外的知觉。因此,通,与不通,或许就是生活的艺术之所在了:「流」和「通」。
现在的艺术创作跟一百年以前的创作环境大大不同了,有的幸,也有的可能不太幸运,但是整体来说,学习的机会肯定比古代好,端看怎么去找、去学。
不怕「成名」离你有多远,只要去练,就怕「得道」与我永无缘分,那就有点老来慌了。
学艺术不要拘谨,只要小心
当我们努力地要有表现的时候,其结果往往就是过于促迫,先把拘谨拿掉,该问就去问,该练就要练,想学就去学,学了之后要不断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如果答案是经不起考验,是虚的,还来得及修正。只有找对老师,交对朋友,因为在学习的路途上,很容易受到别人(包括自己最亲近的人)的情绪、看法、说法而影响了你的专心,所以老师很重要,这年头挂羊头卖狗肉的假老师太多,多得不胜枚举。通常我们在刚对表演或者任何一件事情有兴趣的初始期,太容易像是给倒影搅乱的池水。
所以学艺术不要拘谨,只要小心,否则操之过急,太想成名,容易让我们中心思想乱了,一旦你的思想乱了,学习的心态仓促而拘谨了,恐惧、怕失败的旋律就挥之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