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纪录片双年展,从今年起改为每年举办,让大家年年都可看到秀异的国内外纪录片作品。今年参展影片中也有几部与表演艺术相关之作,如陈芯宜的《行者》、李凝的《胶带》、黄明川的《一个女艺术家之死》等,展现艺术家的人生与创作。
2014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
10/9~19 台北 新光影城、光点华山、府中15、国家电影中心4F
INFO www.tidf.org.tw/zh-hant
原本两年一次属于标案的双年展,终于从今年起每年举办,正名为「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强调独立观点与创作精神,鼓励亚洲与华语纪录片的发展,新增「亚洲视野竞赛」与「华人纪录片奖」,并以「再见.真实」作为影展的核心哲学。
艺术家的生命挣扎
今年影展有上期介绍过陈芯宜导演的《行者》,还有一些与表演艺术相关的作品。《胶带》是一部中国的纪录片,也是一部舞蹈录像,是导演李凝的舞蹈人生,生于一九七二年的李凝是剧场、电影导演与肢体艺术家,影片记录了二○○五年到二○一○年十二月,他在济南的创作与人生记录。毕业于青岛艺术学院雕塑油画组,李凝某次看到编舞家金星的演出后,决定以舞蹈来创作,二○○○年创立了「凌云焰肢体游击队」,他在街头、废墟等城市的各个角落演出,他裸身、他跳冰河,他用录像记录著一次又一次的行动,如同寺山修司,却又更加生猛有力,在建设中如同工地般的巨大城市中,影像魔幻而超现实。他研究胶带多年,将人与人被胶带沾黏企图挣脱又被黏住的状况,发展出反复的肢体动作,写实又充满创意,看完绝对会大受冲击与震撼,将近三小时的作品,带我们进入艺术家的挣扎、家庭、创作与欲望之中。
黄明川导演的《一个女艺术家之死》,记录了去年年初因癌症过世的女性艺术家许淑真的创作生涯,二○一○年她与卢建铭获得台新艺术奖百万大奖,当场捐出来,给莺歌被拆迁的撒乌瓦知部落,是历年台新奖得主中仅有的一次。透过纪录片,回顾她早年的私密创作,以三类组为背景的创作,到逐渐转换了一种创作态度,对于环境与社群的创作计划,交错著在病床前接受访问,对创作的想法,以及愈加旺盛的创造力,却不敌病痛的折难。四十多年的生命,却已经留给我们许多惊奇与感动。
冰天雪地中,两个戴著红鼻子的演员一丝不挂,一边打鼓一边走向镜头,如剧场般,在雪堆中找到衣裤一件件穿上,一个精采的闹剧揭开《玻利维亚幻游》的序幕。这两个街头艺人,一是摊贩一是木匠,透过他们的穿针引线,带我们进入玻利维亚的生活现场,将左翼思想植入人民剧场,透过默剧、音乐、诗文、说书、仪式,结合原住民神话与拉美人民苦难历史,以嘉年华式多采多姿的热闹,来升华苦难的岁月,展现南美特有的魔幻文化。
属于人民的历史影像
知名的世界音乐推手,大大树音乐图像的钟适芳,这次到印度拍了一部纪录片,虽然一如她的性格,但怎么说在外国拍片与后制的困难都超越想像。这部《边界移动两百年》让我们知道原来加尔各答有一群华人移民,在那儿扎根了一两百年,影片透过耆老访谈回忆与他们的百工行业,以及印度电影中的华人,来追溯这些华人移民的故事。从英国殖民时期到孕育出第一位踏进宝莱坞的华裔明星,在种姓制度深蕴的印度社会中,他们面对了哪些困难,怎么看待这个新的家乡,怎么与当地的固有的政经、种族、文化共处,如何在异域茁壮?新一代的认同与发展又是如何?
《示威嘉年华》记录了二○一二年西班牙的全民大罢工抗争。巴塞隆纳大街上的歌剧院正上演明库斯的芭蕾舞剧《唐吉诃德》,全片就用这舞剧的音乐,搭配上街头所拍摄的影像,街头焚烧,抗议群众、警方对峙,店家拉下铁门,明明是激烈的街头抗争,却在悠扬的乐声中,展现了无违和的反差画面,更透过剪接影像的思辨,为当今失业青年的反扑留下历史刻痕。